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0)李丹
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放置諸多引流管可增加臨床護理工作量,基于此,臨床上提出了臨床綜合護理,可促使患者術后引流管周滲液減少,獲得理想護理效果。本組選取62例患者且深入分析了在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中采取臨床綜合護理的護理效果。
1.1 資料 自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1月隨機選取62例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利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組,觀察組31例患者年齡27~70歲,中位年齡48.65歲,男女比20∶11;對照組31例患者年齡28~71歲,中位年齡48.58歲,男女比21∶10。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入組時組間數據,差異不顯著,P>0.05。
1.2 方法 對照組(31例;常規護理):給予患者病情監測,耐心回答患者提出問題,嚴格按照院內護理流程執行。觀察組(31例;臨床綜合護理):①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心理疏導。護理人員需要多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提升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水平,將宣教工作融入至整個護理過程中,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利用針對性心理疏導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指導患者如何使用床上坐便器、有效咳痰、雙下肢鍛煉等。②給予患者做好皮膚準備工作。護理人員需要充分暴露引流管周圍皮膚并利用生理鹽水、濃度為0.5%碘伏進行消毒處理,消毒位置是引流管口、周圍皮膚[1],室溫下行自然晾干操作,如果消毒期間出現引流管液體不斷溢出情況,需要協助患者擺放對側臥位并抬高患者引流管口位置以減少患者術后引流管周滲液。③給予患者創面氧療。利用高流量氧氣治療皮膚潮紅、破潰患者,將氧氣流量設置在8~10L/min,給予創面實施旋轉式持續吹氧處理并對創面干燥進行加速處理以促進創面快速愈合,干燥后,利用3M皮膚保護膜噴灑在創面上、涂抹造口護膚粉(30s/次)來促進患者病情恢復,3次/d。④給予患者負壓沖洗引流。引流管周滲液主要包括膽汁或者胰液,具有較大刺激性,可增加刺激性皮炎發生概率[2]。護理人員在進行負壓沖洗時需要利用無菌生理鹽水,確保引流通暢并充分引流外漏膽汁或者胰液。
1.3 效果評定[3]0度、Ⅰ度、Ⅱ度、Ⅲ度、Ⅳ度評估標準分別是皮膚無變化、皮膚出現輕度紅斑、皮膚出現明顯紅斑且出現斑狀濕性皮炎、皮膚出現凹陷性水腫且發生融合性皮炎、皮膚出現潰瘍并伴隨出血。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19.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率),存在統計學意義評定標準:P<0.05。
經過臨床分析,觀察組護理效果明顯更佳,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組間數據包括刺激性皮炎發生率、嚴重程度、換藥間隔時間、換藥次數、皮炎愈合時間。見附表1,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護理效果對比

附表2 兩組患者嚴重程度對比
臨床綜合護理是臨床上新提出的護理措施,可明顯改善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預后。本組研究結果:觀察組患者刺激性皮炎發生率、嚴重程度、換藥間隔時間、換藥次數、皮炎愈合時間均明顯更優于對照組患者,提示給予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實施臨床綜合護理,效果確切。
綜上所述,在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中采取臨床綜合護理可明顯減少患者術后引流管周滲液,護理效果較為理想,值得臨床普及。本組研究還需要進行進一步研究,將樣本選取量增加、樣本選取時間延長,針對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臨床特點、個性特征及發病機制等完善臨床綜合護理措施,以期為有效護理復雜肝膽胰術后患者提供可靠臨床數據,促使本組研究更具有臨床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