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科技大學第一附屬醫院(471003)郅艷麗 王筱哲
近年來斷指再植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與發展,但因存在比較復雜的病情,且血管危象現象會對術后成功率造成直接影響[1],所以,術后給予患者有效護理具有顯著作用。現對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期間納入的48例行斷指再植術患者護理效果展開分析,報道如下。
1.1 基礎資料 數據涉及統計對象為2015年10月~2017年10月納入的行斷指再植術患者共48例,分組模式選為不同護理模式,將24例納入參照組,女性11例,男性13例,年齡最大數值為60歲,年齡最小數值為20歲,中位年齡(40.21±3.87)歲;將24例納入實驗組,女性14例,男性18例,年齡最大數值為61歲,年齡最小數值為21歲,中位年齡(41.21±4.54)歲。驗證實驗組與參照組行斷指再植術患者基礎信息,P>0.05,統計學差異不顯著。
1.2 方法 將常規護理干預應用在參照組,給予患者吸氧、抗感染等處理,同時觀察患者再植指血運狀態。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在實驗組:①心理護理,護理人員及時疏導患者不良情緒,如緊張、焦慮等,提升患者配合度以及自信心。②鎮痛治療,通過音樂療法來指導患者正確深呼吸,同時提醒患者按時用藥,緩解患者的疼痛。③環境護理,護理人員為患者營造濕度、溫度適宜的環境,同時密切觀察患者的手指溫度。④體位護理,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正確進行日常休息,選擇側臥位姿勢進行休息,避免壓制患指的血液回流[2]。⑤并發癥的護理。護理人員及時檢查病房,在醫囑下對患肢實施基礎恢復性運動,詳細為患者闡述術后注意事項,避免發生突發事件[3]。
1.3 觀察指標 觀察統計術后兩組患者患指的指壓、顏色、并發癥以及腫脹程度,比較兩組樣本再植指成活率、護理滿意度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涉及的48例行斷指再植術患者均選擇SPSS21.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資料,實驗組與參照組樣本的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發生率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實驗組與參照組樣本的護理滿意度評分用(均數±標準差)形式表示,行t檢驗,P<0.05,統計學具有數據對比差異。
2.1 對比分析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 數據計算顯示,實驗組行斷指再植術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統計學具有數據對比差異。見附表1。
2.2 對比分析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發生率 數據計算顯示,實驗組行斷指再植術患者再植指成活率95.83%、血管危象發生率4.16%對比參照組的75.00%、29.16%,P<0.05,統計學具有數據對比差異。見附表2。

附表1 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對比

附表2 參照組與實驗組患者再植指成活率、血管危象發生率對比
臨床外科創傷治療中斷指再植術是重要的手術措施,可良好地恢復患指功能。此外,也需要臨床醫師高度重視危象并發癥、再植指成活率的情況。手術中判斷血管損傷程度沒有一定準確性[4],會對手術結果造成直接影響,因此給予患者有效護理十分重要。預見性護理干預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從體位、心理、并發癥、環境等方面予以患者全方位護理干預[5]。
數據表明,兩組樣本在再植指成活率、護理滿意度評分、血管危象發生率方面具有顯著差異。
綜合以上結論,在行斷指再植術患者中預見性護理干預相比較常規護理更具優勢,可降低血管危象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