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胡曉靜 郭靜
1.1 基本資料 抽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各類腫瘤疾病患者108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54例。觀察組中31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42~82歲,平均年齡(59.5±6.3)歲。對照組中3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43~84歲,平均年齡(60.4±5.8)歲。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研究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常規腫瘤科護理,觀察組患者額外實施個體化疼痛管理,具體如下:①疼痛評估:患者入院后,對患者的癌痛程度進行評估。并為每一位患者建立疼痛管理檔案,記錄患者的疼痛評估結果、疼痛治療、護理等情況[1]。②疼痛教育:患者入院當日,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填寫疼痛認知調查,掌握患者的疼痛認知程度[2]。在此基礎上向患者發放疼痛健康教育手冊,教會患者掌握疼痛評估方法,提高患者的疼痛知識掌握度。在患者用藥治療當日,應用口頭講解、資料宣傳、觀看視頻等方式向患者介紹鎮痛藥物的用藥注意事項,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和積極地應對措施[3]。③藥物鎮痛干預:監督患者合理、堅持用藥,保證血藥濃度能夠及時達到理想的止痛效果。患者用藥3d時,對患者的疼痛緩解情況進行評估,調整藥物劑量,觀察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患者用藥1周時,詢問患者的感受和疼痛緩解情況,常規進行用藥指導。對于鎮痛效果欠佳的患者,及時調整用藥方案[4]。④心理減痛干預:護理人員要鼓勵患者接受現實,主動傾訴自己的感受,采取傾述、宣泄的方式來釋放疼痛帶來的壓力。指導患者采取聽音樂、看電影、打太極、讀書等方式來分散注意力。
1.3 觀察指標 ①護理前后的疼痛狀況,包括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續時間,其中疼痛程度以NRS分級法進行評價,計分范圍為0~10分,其中1~3分表示輕度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7~10分表示重度疼痛。②護理前后生活質量,以生活質量測定量表(QLQ-C30)進行評價,包括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四個維度,其中分數越高則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以SPSS17.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方式錄入,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形式錄入,行X2檢驗,以α=0.05為檢驗水平。
2.1 兩組患者的疼痛狀況比較 兩組患者初入院時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持續時間均相當,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比對照組輕,且疼痛持續時間明顯比對照組短,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初入院時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相當,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等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狀況比較

附表2 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較(分)
個體化疼痛管理在對患者實施規范化疼痛評估的基礎上,通過疼痛教育、藥物鎮痛干預及心理減痛干預等措施,從精神因素、生理因素兩方面入手,積極地幫助患者進行疼痛緩解,從而獲得有效地疼痛緩解效果,最終達到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