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中心醫院(476000)馬瑞
腦出血多發于腦血管畸形、高血壓和中老年群體當中,以昏迷、嗜睡、嘔吐和頭痛等為常見的臨床癥狀。腦出血急性期的病死率可達到30%~40%,對患者造成的影響極大[1]。我院此次進行的研究主要是為分析對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實施程序化護理干預可取得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此次56例入選者均為我院收治的急性期腦出血患者,其于我院就診時間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觀察對象中有35例男性,有21例女性;年齡36~70歲,年齡均值為(53.07±4.26)歲;其中,有21例為內囊出血,有19例為丘腦出血,有16例為小腦出血。將所有研究對象根據數字表法隨機分成實驗組(27例)和對比組(27例),經過對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資料比較,發現無顯著差異存在(P>0.05),具有研究價值。
1.2 護理方法 給予對比組患者常規護理干預,給予實驗組患者程序化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入院干預:患者入院后,第一時間給予急性輕中癥狀患者心電監護、吸氧、留置導尿管和創建靜脈通路等措施;由于急性期腦出血嚴重或危急患者通常會出現呼吸困難癥狀(呼吸聲音大、血氧飽和度降至90%),因而不僅要立刻將其送往ICU監護室,給予相關措施,還需對其實施氣管插管。②疾病癥狀干預:由于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會出現腦部供氧不足情況,因而應對患者實施冰帽措施,將毛巾鋪墊于冰帽內以確保冰帽的干燥,然后每1次/4h為患者測量體溫,保證患者體溫處于35℃~36℃。在此期間,還要實施保暖工作,避免患者受到風寒感染,待患者病情保持穩定后,對患者進行自然復溫。每6h利用諾氟沙星眼藥水給予患者1次滴眼護理。③用藥干預:全面了解每位患者的藥品服用禁忌、藥品藥理機制、用藥類型等情況,對患者有無過敏史進行了解,并嚴密檢測患者用藥后的情況,防止患者發生過敏和不良反應。護理人員在日常的輸液工作中,應對輸液速度進行合理調控,并適當調整各個輸液順序,從而充分發揮藥物療效。
1.3 觀察指標 研究護理干預后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通過卡氏評分法進行評分,評分內容包括四個方面,即周圍環境、社會關系、心理健康、生理健康;評分項目為10個,每個項目分數0~10分,總分100分表示痊愈,總分0分表示死亡,臨界點為50分,生活不能自理則總分小于50分,生活可自理則總分超過50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時使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應以(±s)表示,并采用t對其進行比較,計數資料則采用卡方值x2進行比較,當比較結果顯示P<0.05,則表示符合統計學意義。
給予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各項生活質量情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比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
附表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評分比較(±s,分)

附表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情況評分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周圍環境 社會關系 心理健康 生理健康對比組 28 83.27±2.29 82.15±1.71 82.94±3.18 62.28±2.21實驗組 28 93.53±1.62 89.84±2.52 92.47±4.39 75.71±4.22 t 6.18 6.02 4.03 7.94 P 0.01 0.01 0.01 0.01
程序化護理干預是護理工作中的一種新型模式,其主要通過實施全面護理措施,可以促使患者對臨床救治工作進行快速適應,從而達到保證患者住院、治療和護理程序順利進行的目的[2]。本次我院對28例急性期腦出血患者應用程序化護理干預模式,經過對患者進行入院干預,可以保證不同病情的患者能夠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治療,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輕患者生理負擔。經過對患者進行用藥干預,了解患者用藥情況,能夠防止患者發生過敏和不良反應,并做好輸液工作,可以充分發揮藥物療效,從而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3]。
本次研究數據表明,給予護理干預后,實驗組的各項生活質量情況評分均明顯高于對比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以,在急性期腦出血患者的護理中,程序化護理干預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其可達到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