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南石醫院(473000)王麗 宋鵬延 黃露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重癥醫學科收治的顱內動脈瘤破裂栓塞術后持續腰大池引流患者66例。按照隨機均等原則分組,各33例。研究組男22例,女11例;年齡36~75歲,平均年齡(52.54±5.24)歲。對照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35~72歲,平均年齡(52.27±5.21)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密切觀察病情、意識、生命體征等指標,加強基礎護理,實施常規宣教,指導患者一旦出現不適立即告知醫護人員等。研究組在此基礎上實施綜合護理,內容包括:①心理護理:與常規護理不同,綜合護理更為重視心理狀況的作用,強調將心理護理全面貫徹到整個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交流,詳細介紹疾病病因、診斷治療、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耐心解答疑問,使患者保持樂觀愉快心情,積極配合治療;介紹成功治療案例,增強自信心。②飲食護理:引流期間腦脊液中蛋白大量丟失,需充分補充營養,指導患者多食用高熱量、高纖維素、高蛋白、清淡易消化的食物。③功能鍛煉:引流期間臥床休息,盡量減少頭部搬動,協助患者保持舒適體位,頭部抬高150~300mm,預防再出血;協助患者進行適量床上肢體被動活動,2次/d。④并發癥護理:嚴格控制腦脊液引流速度,避免因流速過快、引流量過多,誘發顱內低壓;密切觀察穿刺部位皮膚顏色、是否出現滲漏現象等,一旦出現穿刺部位滲漏,及時將引流管拔除;嚴格控制置管引流時間,執行無菌操作原則,確保引流傷口處紗布干燥、清潔,污染后及時更換,預防顱內感染;每日留取適量引流液標本送細菌培養,以便及時發現顱內感染并積極治療;嚴格控制病房內探視人員,確保空氣清新,定期消毒,降低感染發生風險。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住院期間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術后平均引流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樣本容量n>40,且理論頻數T>5時,用χ2檢驗;n>40,但1<T<5時,用校正χ2檢驗;n<40或T<1時,用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以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并發癥對比 研究組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且無一例合并2種或以上并發癥。見附表。
2.2 兩組引流時間對比 研究組、對照組平均引流時間分別為(8.54±1.21)d、(10.05±2.06)d,結果有統計學意義(t=3.631,P=0.000)。
通常情況下,顱內動脈瘤破裂所致蛛網膜下腔出血治療包括兩個階段,一是采用血管內介入栓塞術控制動脈瘤再次破裂,二是術后經腰大池引流血性腦脊液,對蛛網膜下腔積血進行清除[1]。但治療過程中極易因護理不當,導致出現較多并發癥,增加患者身心痛苦和經濟負擔,需引起高度關注[2]。綜合護理是臨床上普遍探索的護理模式,其要求將心理護理全面貫徹到整個護理過程中,以改善患者依從性和配合度,提升治療信心。此外,還能經由飲食護理、運動鍛煉等幫助患者提升免疫力和抵抗力,有利于促進康復。綜合護理的重點和難點為并發癥預防,要求護理人員向患者及家屬詳細介紹術后常見并發癥類型、發生機制、預防及處理措施等,引起患者警惕,并積極參與到并發癥早期觀察和預防中,切實降低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并發癥明顯較少,且無一例合并2種或以上并發癥。所選置管引流時間是降低感染發生率的重要措施,綜合護理可經由精心護理,幫助患者縮短引流時間。本研究中,研究組引流時間(8.54±1.21)d明顯短于對照組的(10.05±2.06)d。

附表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綜上所述,顱內動脈瘤破裂栓塞術后持續腰大池引流中實施綜合護理,能有效預防相關并發癥,縮短引流時間,值得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