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文省
發展私募基金,應該先籠絡到優秀人才,由優秀人才負責去市場上尋找合適的資金和項目,然后再成立私募基金,統籌安排,保證每個環節都能夠有效銜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按照行業的二八法則來判斷,私募基金這個行業中,百分之八十基本上被這樣那樣的問題所困惑著,發展得不怎么樣;個別極端的私募,甚至可以說是在“生死線”上苦苦掙扎。私募基金要想真正獲得健康快速發展,必須努力邁好六道“坎”。
邁好人才坎,解決人才瓶頸。任何單位事業成敗的關鍵都在于人才,尤其是高端優秀人才。對一些欠發達地區的中小私募基金而言,基本上,所謂的人才就是大學本科文憑外加基金業從業資格,偶有一、兩位鶴立雞群的高端人才,也難以與隊友們形成最佳合力,從而實現公司在募、投、管、退各個環節的高水平運行。當然,中小私募人才的短缺,或者是惜于財力,不愿意也不能聘請到優秀人才,必然難以實現自身在公司治理方面質的飛躍,也制約了其入股擬上市企業,并積極推動其發行上市和最終退出獲取最大利潤的可能性。解決人才瓶頸的關鍵,就是要不惜血本,盡可能多地籠絡私募基金發展方面的優秀人才,通過科學的制度和高效管理使之發揮最大效用。
邁好資金坎,解除資金困惑。對欠發達地區的中小私募而言,如何募集到足夠的資金,是一個大問題。在現有法律法規和監管體制下,是不允許私募基金在營銷客戶或募集資金時承諾獲利比例的。而中小私募因為知名度不高,在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則下,很難實現募集資金的有效突破。而其為了募集到資金,不惜委曲求全,放低標準,則一方面要放棄自身的有限利潤,另一方面會面臨觸碰監管底線被處罰的危險,可謂兩難境地。解除資金困惑,最好的辦法,就是在成立私募基金之前,就必須規劃好自身客戶(投資者)群體,比如煤老板,或者是某個高凈值資產群體,在“解決”好資金問題之后再成立注冊私募基金,免得到時候手忙腳亂。
邁好項目坎,解決項目困擾。項目也是私募基金發展至關重要的一環。現實生活中,有相當部分的中小私募,在好不容易募集到一部分資金后,找不到合適的項目,竟然不知道該干什么!也就是拿著有限的資金卻不知道如何運作,運作什么。個別中小私募竟然到了為保殼而和別的私募協商共同備案一個產品,發展水平堪憂。發展私募基金,應該先籠絡到優秀人才,由優秀人才負責去市場上尋找合適的資金和項目,然后再成立私募基金,統籌安排,保證每個環節都能夠有效銜接,而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那樣的話,項目困擾即使解決了,又會面臨資金和人才的困惑,顧此失彼,喪失大好發展機遇。
邁好內控坎,切實管控風險。對私募基金這類金融企業來說,風控是生命線,一旦風險失控,則滿盤皆輸,不僅無法獲利,還有可能面臨滅頂之災。而現實中,欠發達地區的一些中小私募基金,在面臨生存與盈利的雙重挑戰下,疲于應付項目和資金的運作,往往忽視了至關重要的風控。內部管理弱化、制度不健全、制度更新不及時、制度執行不到位、無知犯錯、小錯釀大錯的現象屢見不鮮,合規意識淡漠,風控能力欠缺,一旦出現風險,局面根本無法收拾。切實管控風險,就要求,在人才到位的情況下,在運作資金和項目之前,就先制定相關制度,開始管控風險。而且,私募基金自身要按時進行風控自查,查找更新制度,堵住制度執行的漏洞,把風險真正御敵于私募基金之外。
邁好地氣關,服務實體經濟。任何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根本,私募基金的發展如果遠離實體經濟,片面追求利潤,走脫實向虛之路,則會因為違背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違背市場規律而最終走向自我滅亡。發展私募基金,卻不知道本地區有什么、“我”需要什么、“我”能為本地區做什么,當然也就保證不了“我”能得到什么。比如,對于一個能源大省和國企集中的省份,在能源面臨枯竭和環保挑戰的情況下,目前就是經濟轉型和國企國資改革,在這樣的地區發展私募基金,“你”不參與到當地經濟轉型和清潔能源的項目中去,卻要像沒頭蒼蠅一樣亂撞,不碰個頭破血流才怪呢。離開服務實體經濟,私募基金(除了私募證券基金)的發展可以說是前途渺茫。
邁好監管坎,獲取政策支持。俗語云“依規矩,成方圓”,任何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規矩,私募基金這個行業從目前來看,最大的規矩就是證券監管部門的依法監管。如果,我們的私募基金認識不到這個規矩,不能適應和很好地配合監管,則很有可能因為不熟悉相關法律法規和監管政策而頻頻觸雷,被監管部門處罰。這種情況下,私募基金的發展就難免走彎路,因迷茫而錯失發展機遇,被監管處罰擋在發展壯大自己的門外。實在可惜!邁好監管坎,最好的辦法,就是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政策,多向監管部門溝通匯報,及時了解國家發展私募基金的大政方針,在避免走彎路的情況下,通過不懈努力而實現彎道超車。
作者供職于山西證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