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新德
小品的表現形式
表現形式是藝術作品向觀眾呈現的藝術表現手法,是導演給予作品在舞臺上演出時的一種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任何一部作品(如電影、電視劇、戲曲、話劇、音樂劇等)在構思時、創作中、完成后,一定有創作者追求的表現形式貫穿和體現在作品當中。藝術作品沒有表現形式,就不能體現藝術作品的思想內涵,更不能滿足創作者的內心所望。
表現形式與劇本有密切的關系,但不是絕對的關系。歸根結底是導演對小品主創人員的一種集體的藝術呈現與思想表達。藝術呈現不是把劇本按部就班地搬上舞臺,而是小品導演通過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去表達出生活的本質,去提煉、升華主創者的集體思想,讓小品在舞臺演出上,實現相互統一的藝術韻味和藝術審美價值,進而達到一部優秀的小品精品。比如CCTV小品大賽獲獎作品——《前面有棵樹》:首先,導演根據小品的名字把樹作為希望、成長、夢幻等等的形象種子。其次,不同顏色的樹又代表了不同的含義,每棵樹都代表了不同年齡段的人所獨有的特點,三棵樹重疊在一起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導演在小品中,運用象征的藝術表現形式,給觀眾和評委傳達了一種詩一般的感覺和內涵。
小品的表現形式是傳達思想的必要載體,編劇無法將其絕對化。但在劇本創作時,編劇會賦予它相對的表現形式(其他有關創作主體也是)。因為導演在二度創作過程中,就是在其他主創人員的創作基礎上,尋找小品在舞臺呈現時,所需要的最佳的表現形式,而不是循規蹈矩,按部就班。
通常而言,小品導演對表現形式的研究和運用,就是小品在舞臺上成功演出的關鍵。有時候一個并不十分完美的小品,由于小品導演運用了一種新穎獨特的表現形式,就會讓這個小品比較完美。比如最近極受歡迎的小品《你好李煥英》,導演在情節、場景、配樂上運用輕快、靈動的表現形式,與后面嚴肅的結尾形成鮮明了悲喜對比,導演又將話劇的表現形式融入小品的場景切換和布置上,讓這個原本“老套”的故事顯得特別的有質感。
小品表現形式的尋找
小品導演進行二度創作時,要深入研究劇本。導演第一次讀劇本時,大腦就要有這個小品在舞臺上的表現形式的大概感覺,可能腦子里的表現形式不多或者不細致,但肯定具有敏銳性、可用性、想象性。表現形式首先要從劇本著手,小品導演要從劇本中尋找出編劇希望的一種表現形式。有時編劇在劇本中寫得尤為具體,甚至在劇本中規定了舞臺布置、燈光、演員調度、燈光運用等。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導演必須要有比編劇更加豐富的想象力,來創作出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不然,導演就會被編劇具體的條條框框限制思維,從而無法想象出更加完美的小品表現形式。倘若編劇在劇本里沒有留下詳細的表現形式,那小品導演對表現形式就極為重要了。
尋找表現形式需要有豐富的想象力,導演要對劇本進行深入的研究和認識,要把編劇的劇本當作自己導演思路的基礎。在深入研究和認識劇本的基礎上,展開合理的藝術想象。在尋找表現形式時,導演要對自己羅列的表現形式認真考慮,考慮表現形式是不是符合編劇創作劇本時的主題思想?在舞臺演出時能不能產生巨大的藝術感染力?表現形式是不是具有獨一無二的奇特性和創新性等。
小品表現形式的具體手段
劇本——編劇在創作時會給予劇本相應的表現形式。某些時候,編劇給予的這些表現形式非常新穎,小品導演可以在編劇給予的這些新穎的表現形式上做更完美的設計??赡苡袝r候編劇不能給予新穎的表現形式,最好的選擇就是編劇在創作過程中,小品導演時常和編劇進行交流,以達到最好的藝術呈現。
舞臺美術——舞臺美術包含舞臺的空間處理、服裝、化妝、燈光、道具音樂等內容。小品導演在研究表現形式的時候,要把這些因素全部都包含在內,因為這些內容都尋找表現形式的重要因素。舞臺美術的表現形式與導演的表現形式要相互統一,進而達到導演內心所望的舞臺上的表現形式。小品的舞臺美術要跟戲曲、話劇、歌劇等創作方式一樣,根據導演選擇的表現形式出發,且導演又必須要把舞臺美術創作者的表現形式相互統一,為我所用。
當然,小品導演的表現形式不能太繁冗,表現形式多不代表作品就好,因為小品畢竟是一個濃縮精致的舞臺藝術。
演員——在小品演員的尋找過程中,除了要看其基本的表演素質外,更要考慮他能不能在舞臺上,將自己選擇好的表現形式完美地表現出來。在我導演小品的過程中,有些演員基本素質都很好,但他接受不了或理解不了我賦予作品的表現形式,這也是不可以的。導演要與演員溝通,使表演者能夠接受你的表現形式,盡量使導演的表現形式完美地呈現。要不然只能排除在外,盡管這種排除在外是不愿意的,但為了作品的整體表現形式,只能忍痛割愛。因為小品導演在選擇演員時的最終目的,就是演員能不能把導演的表現形式完美地展現在舞臺上。
除此以外,在作品的創作中,導演要學會從更多方面,來對作品的表現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只有這樣才,主創者才可能創作出更多的優秀的小品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