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婧瑤
【摘 要】在科技快速發展的當代社會,中國與世界各國交流越來越頻繁,中國文化變成了各國了解中國的途徑。而中國電影是中國文化的直接反映,一部電影可以展示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和民土人情。在全球化的今天,電影開始作為一種傳播方式而存在,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也越來越成功。
【關鍵詞】電影;跨文化傳播;《霸王別姬》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1-0085-01
我國電影近年來取得了巨大的發展,也有越來越多的帶有中國特色文化的中國電影走出去,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得到了國際的認同。本文通過對帶有中國特色的電影《霸王別姬》的跨文化傳播的分析來探討中國電影如何在全球化巨大的文化沖擊下甚至在文化滲透下,保持中國本土的特色文化并進行跨文化傳播。
一、跨文化傳播與電影
“跨文化傳播,既是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與信息傳播活動,也涉及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社會中遷移、擴散、變動的過程,及其對不同群體、文化、國家乃至人類共同體的影響。主要關聯到兩個層次的傳播:第一,日常生活層面的跨文化傳播,主要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在日常交往互動中的融合、矛盾、沖突與解決方式,等等;第二,人類文化交往層面的跨文化傳播,主要指基于文化系統的差異,不同文化之間進行交往與互動的過程與影響,以及由跨越文化的傳播過程所決定的文化融合、發展與變遷”①。 電影這門集視聽于一體的藝術屬于我們所說的文化交往層面的跨文化傳播,電影與傳播是密不可分的,電影本身就具有傳播功能,傳播也是電影的屬性之一。
二、《霸王別姬》成功跨文化傳播的現象及原因
(一)中國傳統藝術京劇的運用。《霸王別姬》整部影片都有我們中國傳統藝術京劇的貫穿。京劇元素包括了傳統京劇服裝、臉譜和戲曲。傳統京劇服裝精細漂亮,吸引受眾的眼球。在影片開頭,戲院大門打開,段小樓和蝶衣穿著制作精良的戲服,段小樓穿著戰袍,蝶衣穿著錦衣羅袍;這戲服就設定了兩位主人公的定位—“霸王”“虞姬”。影片開頭的華服就足夠吸引觀眾的眼球。京劇中的臉譜對于外國受眾也十分新奇,這些京劇的傳統元素為國外受眾接受這部電影起到了不小的作用。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國粹,京劇的戲曲。影片中所選用的《霸王別姬》《貴妃醉酒》等都是中國傳統京劇的名曲,知名度高,這些戲曲與故事情節相映生輝,為電影添加了濃郁的中國民族特色和東方文化的古典美。戲曲是我國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它最能代表中國的傳統精神與經典文化,將戲曲元素融入電影創作,增加了影片的藝術表現力,也增強了影片中藝術的民族化和本土化,對跨文化傳播起了促進作用。陳凱歌完美地運用了京劇藝術與電影的結合使《霸王別姬》呈現出獨有的民族特色,使這部電影散發著藝術光芒。
(二)中國傳統元素的貫穿及西方近代元素的融入。首先在影片一開始,人物一張口說話,一股濃濃的老北京味兒就出來了,十分有代入感。不僅有老北京味兒的說話方式,還有老北京的四合院、老建筑、老胡同、糖葫蘆等中國獨有的古老元素。除了以上說到的中國傳統元素和京劇的貫穿,影片中還有西方近代元素的融入。影片故事發生在民國時期,此時中國人的服飾也不再如古代一般,而已經是吸取西方的特點進行了簡化。這樣中西結合的時代背景為影片的跨文化傳播奠定了基礎。
(三)政治背景的切入。《霸王別姬》這部電影通過再現典型的社會環境展現了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重要聯系。其中的社會背景十分敏感,涉及了北洋時期、國共分裂時期、日偽統治時期、內戰初期、解放時期、建設時期、文革時期、改革開放八個時期。特別是日偽統治時期,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期,法西斯帝國主義盛行。國內外的人們都倍感煎熬,這樣的政治背景的介入使國外的受眾在《霸王虞姬》中更容易找到共鳴,更加容易接受這部電影及它所傳達的價值。
(四)對段小樓與程蝶衣的情感的共鳴。前面說到,每種文化都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價值觀,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傳播過程中必須找到文化中的共通點,也就是情感。唯有感情是在不同文化的民族中能產生共鳴的東西。影片中,程蝶衣對段小樓的感情是感動萬千海內外觀眾的重要部分,人類共同宣揚的一種普世價值理念是“愛是可以超越文化差異的。”當愛降臨時,每個人都是一樣的,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別的國家,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感情,能用感情來打動受眾也是跨文化傳播的一種途徑。
三、總結
電影可以承載著一個民族的精神,一個民族的歷史,一個民族的文化。在如今的文化交流中起著重要作用。雖然如今的電影跨文化交流取得了一些不錯的成績,但是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我們要改進這些問題,揚長避短,弘揚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向世界展示優秀的中國。
注釋:
①Larry A.Samovar.跨文化傳播[M].閔惠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07.
參考文獻:
[1]李東娜.論亞洲新電影的跨文化傳播[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04,25.
[2]王彥.從李安再奪奧斯卡看華語電影跨文化傳播困境[J].佳木斯教育學院報,2013(06).
[3]邵培仁.論全球語境下中國電影的跨文化傳播策略[J].浙江大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