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璐
【摘 要】隨著我國廣播電視事業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節目的樣式越來越多樣化、內容越來越豐富,但與此同時,廣播電視語言出現污染和混亂的現象,不利于廣播電視語言質量的提高。通過闡述現階段廣播電視語言的現存問題,進一步為廣播電視語言的凈化和美化提建議、謀策略。
【關鍵詞】廣播電視語言;凈化;美化
中圖分類號:G2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1007-0125(2018)21-0092-01
在廣播電視傳播的過程中,語言對廣大受眾的交流、價值取向、思維等方面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這種語言作用不可輕視。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變化,對于廣播電視語言該如何發展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有些人借著改革創新的名義提倡個性化、個人風格,影響了廣播電視語言的質量,即廣播電視語言的凈化美化,使廣播電視語言不能積極地發揮其示范、引導、熏陶的作用。
一、廣播電視語言現存問題
(一)廣播電視語言的不凈化
1.泛化使用網絡詞。當下,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在綜藝節目中經常看到節目主持人的頻繁使用,也經常能在新聞報道或春晚主持中聽到“點贊”“給力”等這些具有正能量的網絡詞,這些正能量網絡詞的加入,使報道和主持更接地氣。但一些節目反復使用,不論是否符合語境。與此同時,“因吹斯汀”“辣眼睛”這些具有爭議性、格調不高的網絡詞也在一些節目中被廣泛使用。
2.別字錯字頻繁出現。語音發音正確是一個合格主持人應具備的基本條件之一,但是有些主持人缺乏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端正的學習態度,因此在主持過程中出現語音錯誤卻渾然不知,不僅鬧了笑話還誤導了受眾。此類錯誤在廣播電視節目當中并不鮮見,比如把瑕不掩瑜的瑜(yú)讀成(yù),把禪讓的禪(shàn)讀成(chán),等等。
3.空話、套話。空話套話使原本新鮮、活潑的語言變得呆板、無趣、僵硬、缺乏新意,使觀眾在較長時間里無法獲得有用的信息,拉低了節目的質量。特別是在一些訪談類節目當中,主持人對嘉賓的提問千篇一律,而不是根據嘉賓的成長經歷、實際情況進行提問,因此問題沒有連貫性。這使整個訪談內容變得重復、繁瑣,沒有太多實質性的訪談內容。
(二)廣播電視語言的不美化
1.韻律不美。語言音調的抑揚頓挫、輕重緩急構成了語言的韻律和節奏,不同的語言情境應該使用不同的韻律和節奏,主持人對語言韻律的準確把握是對其基本功的衡量標準。但是有些節目主持人在主持節目或播報新聞時照稿宣讀,要么沒有停頓,要么語氣平淡生硬、情感單薄,無法調動觀眾的積極性和注意力,傳遞出的信息就蒼白無力,沒有重點。
2.修辭不美。適當的修辭不僅能準確地表達出有效信息,而且還能增添節目的趣味性、調動觀眾的想象力,為主持人和受眾的情感互動增添有效的渲染力。但在一些節目當中,由于主持人的素質不高,不會使用優美的修辭,形容人好看只會說“漂亮”“美麗”。通俗不等于大白話,如果一味地在節目當中使用大白話,而不會進行適當的修辭,報道也難以擁有韻味和神采。
3.體態不美。一個主持人的一言一行都在受眾的注意力之中,一個微小的動作在攝影機下也會被放大,注意自己的表情、手勢、儀態就顯得非常重要。但在一些節目中,主持人通過夸張的動作、姿勢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這種嘩眾取寵的行為反而會降低自身的形象,實在是不可取。
二、廣播電視語言做到凈化和美化策略
(一)廣播電視從業者不斷提高和更新自身的專業素質。首先,當有不確定的讀音時要虛心向詞典請教,加強語言練習,多思多寫,扎實語言功底;其次,在主持節目或讀稿件時注意情感的表達和表達技巧的運用,做到情感豐富和信息精確;再者,應熟練掌握技術設備,從而更有效、迅速、準確地傳遞信息。
(二)廣播電視從業者應具備淵博的知識和良好的應變能力。優秀的廣播電視從業者應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應有自己獨特的思想深度和廣度,這也是廣播電視從業者個性化,將自己和其他從業者區別開來的重要因素。廣闊的知識面能提升主持人的自身魅力,增加節目的可看度。同時主持人的應變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能化解尷尬,另一方面能為節目的有序進行爭取更多的時間,保證節目的流暢運作。
(三)制定行業規范,健全自律機制。首先,要想從根本上保證廣播電視語言的質量,應該提高對從業人員選拔機制的重視程度,制定和不不斷完善相關的選拔機制,提高選拔標準。其次,應制定不定期的考核制度和培訓活動,使主持人和播音員進入廣播電視行業中也不輕易放棄對自我的約束,不斷豐富從業者的知識儲備,進而有效提高其專業素質和能力。同時廣播電視機構應加強對節目主持人和播音員的管理與監督,了解各種反饋信息,進而規范整體的語言。
三、結語
廣播電視語言的凈化和美化不僅關系到傳播者的責任意識、專業素質,更關系到其文化水平、語言功力,同時也和行業機制密不可分。規范廣播電視語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期的摸索和探索。只有相關人員和相關機構不斷探索改進廣播電視語言規范的措施,才能真正讓我國的廣播電視語言越來越凈化和美化,從而更好地促進廣播電視行業的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頌.播音主持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2]劉子琦.論廣播電視語言的文化性與規范性[J].語言文字應用,201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