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立男


摘要:在社會經濟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建筑行業的規模不斷擴大,混凝土在建筑施工當中是極其重要的材料,而混凝土施工技術與建筑工程的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诖耍疚尼槍炷潦┕ぜ夹g的應用展開了分析。
關鍵詞: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
引言
隨著建筑業的發展速度日益加快,混凝土施工技術所發揮的作用越來越突出,確保了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在建筑工程當中,合理運用混凝土施工技術能夠有效提升施工的效率?;炷僚c鋼筋可以牢牢的結合在一起,形成鋼筋混凝土,在建筑工程當中占據著非常關鍵的地位。然而,由于混凝土技術的使用越來越廣泛,使得諸多問題也不斷出現,因此,必須要針對這些問題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以此保證建筑施工能夠順利的完成。
1.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原材料質量方面存在的問題
原材料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如果原材料的質量達不到要求,就會使混凝土的強度與穩定性降低。例如水泥,其強度與體積就會對混凝土的強度產生影響,導致混凝土出現開裂現象。此外,沙礫的粗細度也和混凝土的質量有著很大關系,如果沙礫過細,就極易導致混凝土產生干裂的問題。因此,一定要確?;炷猎牧暇哂休^高的質量。在建筑施工的過程當中,倘若原材料的質量較差,就會使混凝土的質量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導致建筑工程出現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
1.2 材料混合時存在的問題
混凝土在混合時,材料之間的比例也會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因此,在混合的過程當中,必須根據相關的標準規定加以合理的配比,各材料的用量一定不能出現誤差。然而,在實際的施工過程當中,往往會因為工作人員缺乏相關的技術經驗以及管理水平較差等原因,導致材料的配比出現問題,降低了混凝土的質量。
1.3 混凝土在攪拌與運輸中存在的問題
混凝土的攪拌與運輸環節也會影響到混凝土的質量。在攪拌的過程當中,材料添加的順序、攪拌的速度以及攪拌的時間一定要具有較高的科學性與合理性,以此確?;炷恋馁|量。在施工時,必須要讓混凝土具有較高的均質性,因此,一定要把控好混凝土運輸的具體時間。然而,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有些施工單位并沒有充分重視混凝土的攪拌與運輸環節,促使混凝土的質量受到影響,降低了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
1.4 混凝土在澆筑與振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澆筑混凝土之前,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要確認鋼筋和模板是不是真正達到了混凝土澆筑的相關要求。確保混凝土具有較高的流動性,進行充分的攪拌,避免產生凝固問題。如果澆筑操作不規范,就會對混凝土的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在現場施工時,要以具體情況為依據使用相應的澆筑方法,進行分層澆筑。之后要進行振搗,讓混凝土能夠填充到模板當中的每一處,使其更加的密實、均勻。在振搗的過程當中,振搗器的插點一定要以均勻的方式進行排列,避免出現漏振現象。
2.提高混凝土施工技術應用效果的相應措施
2.1 嚴格把控原材料質量
原材料的選取是混凝土施工的基礎工作,其會直接影響到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效果。因此,在選取材料時,必須對其質量進行嚴格的把控,例如在選取水泥和沙礫時,一定要對其質地和大小等加以仔細的檢測,要在確保原材料達到了相關標準要求的基礎上再進行使用。
2.2 提升材料配比水平
在配置材料的過程當中,必須根據科學合理的比例進行配置,在配置前,要先取出少量樣本送往相關的實驗部門進行檢測,確認其是不是能夠達到相關質量要求,倘若未能達到要求,那么就要對材料的比例重新進行調整,之后再進行檢測,直到滿足相關要求為止。在檢測合格之后,按照最終比例進行批量調配,以此防止因材料比例不合理或材料錯配而導致混凝土質量受到影響。
2.3 采取合理的運輸方式
在施工的過程中,要想讓混凝土能夠一直保持均質性,就必須要在攪拌時根據相關規定添加材料,要嚴格控制攪拌的速度與攪拌的時間,以此確?;炷辆哂休^高的質量。與此同時,要以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為依據采取科學合理的運輸方式,使混凝土能夠一直處于穩定狀態??s短運輸所需的時間,讓混凝土在未凝固時就運輸到施工現場,以此確保其質量。
2.4 提高混凝土澆筑與振搗的管理力度
在混凝土澆筑時,要確保澆筑不會間斷,在澆筑開始前,一定要進行全面的檢查,按照實際情況使用相應的澆筑方法,之后在進行振搗。在振搗時,要均勻布置相應的插點,混凝土涂層的厚度必須滿足相關要求,把控好速度,對應的位置一定要與相應的點進行連接,不能留有空隙。每一個振搗的標準點都要按照具體情況以及控制插入的時間加以調整,并遵循從周圍到中間的順序進行。
3.結束語
在工程施工的過程當中,混凝土施工與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極其密切的關系。對于混凝土施工技術而言,所選取原材料的質量、材料的配比、混凝土的運輸方式、澆筑、振搗都必須達到相關的質量要求,施工單位必須充分重視混凝土施工技術的應用,不斷提高混凝土的質量,以此確保建筑工程能夠順利完成。
參考文獻:
[1]羅有明.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建筑工程中的應用[J].江西建材,2015(13):102+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