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波
摘要:自從進入市場經濟時代以來,在推動社會快節奏的發展形勢下,使得創新轉型升級成為了社會改革發展建設中的核心動力,特別是在當前社會城市化建設發展進程日益加快,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升,使得對于建筑的整體效能和居住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就為建筑設計不斷創新與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為此我們應當適應當下快節奏的社會變革趨勢,進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設步伐加強對建筑設計的轉型升級,促使推動建筑行業在未來規劃當中保持平穩、健康的發展狀態。
關鍵詞:建筑設計;創新發展;風險動力
現如今,受我國現代建筑行業發展時間相對較短的因素影響,使得在建筑設計方面不論是從設計理念還是外觀美觀等方面所包含的外來因素較多,沒有形成具有獨特民族特色的建筑設計風格,同時不同國家的不同設計理念形成文化沖突導致了出現了建筑設計中“理念沖突”的現象;同時人們日漸增長的文化需求以及審美觀念的不確定性導致了建筑設計無法滿足社會公眾的主流審美觀。
一、建筑設計的主要定義及特征
通過對建筑行業領域實地調查中可以了解到,建筑設計的主要內容指的是建筑施工項目在立項前期,設計者按照建筑物的用途、施工范圍地域、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出現的突發問題,事先做好設想并采取相對應的措施,把建筑物的施工建設方案、建筑物主體形態等內容通過圖紙或文件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在進行項目工程施工作業當中所參照的基本施工設計依據,便于在推動工程整體進行有效運轉時能夠在有限的建設資源和施工作業范圍按照設計目標來統一協調逐步完成各項施工作業目標任務[1]。
而為了能夠在現有的施工作業條件下完成建筑設計作業,符合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現狀對于建筑設計的影響要素,應當遵循設計原則具體表現如下:
從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總體現狀上來看,經濟發展速度逐步提升,其規模、整體實力較過去都有了明顯的提升,但由于受市場經濟建設時間較短影響,與發達國家相比較還處在相對落后的狀態,因此在建筑設計當中應當秉承滿足合理、經濟適用、安全以及美觀大方的原則上進行建筑設計,盡量減少資源的浪費和無用功設計內容的出現,將有限的社會建筑資源作用發揮到最大,并且能夠充分體現出具有鮮明民族特征的建筑設計理念[1]。
二、現階段建筑設計中所經歷的工作內容
以時間階段來劃分主要包含了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主要表現為建筑設計人員對于施工建筑物的前提信息理解和認知,其中包含了建筑物主體的建筑任務、建筑施工目標以及對社會產生何種的影響,此外還應當包含對周邊信息及時了解與掌握,例如對建筑施工地域周邊社會發展現狀、城市規劃建設、人文自然條件以及預期的可投入性資金使用等方面,是從主觀的角度上對建筑物進行大體的信息為建筑設計可行性形成一個思維發展空間[2]。
第二個階段主要表現為構思階段,針對上述所進行的基礎性信息了解與掌握設計階段,結合建筑物施工地域實際現狀,加上建筑設計者自身的設計理念,形成獨特的建筑思想設計構思,此階段也是進行設計創新的主要階段,思維的活躍性以及設計資源的逐步優化,可以使設計者能夠在建筑形式、整體風格以及使用功能上產生出較多的設計方案,其思維空間得到進一步充實,容易表現出自己的設計個性特征。
第三個階段主要表現為調整階段,隨著建筑設計通過不斷的將各類信息資源和思想審美觀念進行充分的融合,已經對建設設計形成了初步的方案,因此在施工這一階段需要對設計方案進行不斷的完善和優化,使得建筑設計更加合理化,以確保整個建筑設計方案能夠在施工過程中有效地進行施工作業[2]。
三、影響建筑設計發展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上述建筑設計內容及特征了解,以及在建筑設計實踐過程當中可以了解到影響建筑設計創新發展的主要因素包含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則存在于建造建筑物的主要目的,這也是開展實施建筑設計的原動力,在建筑項目工程立項過程中對于建筑物在建成以后所要達到何種的建設目的,對周邊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何種的影響都會有明確的規劃,只有了解并掌握建筑物的目的才能對創新建筑設計產生合理的思維構思和設計方向確立[3]。
第二表現為對建設設計特征的把控因素,主要包含了建筑物的布局造型、建筑風格等方面,一方面建筑設計特征是為了符合建筑物整體的審美觀點符合與周邊社會生產經營發展相適應為主要目的,另一方面,對于建筑物設計創新,使其擁有鮮明特征的設計風格,應當包含了設計者本身對于建筑的理解以及當地社會文化氛圍進行匯總分析,以便在固定的范圍內來滿足客體的具體要求。
第三表現為現有建筑設計技術的影響,在任何階段內實施的建筑設計創新都是以現階段建筑施工技術以及設計技術為基礎,在進行建筑設計作業的同時首先應當考慮到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因為建筑設計方案的最終結果是作用為工程施工,而具有先進性、現代化的設計方案,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審美觀點和整體美感的需求但是部分設計方案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受技術條件限制的影響無法得到滿足,因此設計者要進行建筑設計創新在進行思維構思和設計方式過程應當遵循現有施工技術和設計技術為原則,考慮建筑物適用性為主結合社會生產實際現狀,不斷加強自身設計理念、技能水平、職業素質以及創新能力,才能進一步提升設計人員創新思維和創作設計動力[4]。
結語:
綜上所述,在建筑設計中,要不斷促進建筑思維的創新,通過建筑設計特色的形成,來形成自己的風格,一方面需要我們尊重實際,了解并掌握建設目的、建設內容以及周邊社會信息資源,將建筑設計朝著以實用性為主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不斷進步發展,應當將具有先進綠色社會發展理念引入到建筑設計中來,與社會發展保持同步,為建筑設計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韓晨平,王棟,顧賢光等.建筑設計創新的外部有效激勵與監管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8(1):133-136,142.
[2]賈皓.建筑設計創新與可拓思維模式的研究[J].智能城市,2018,4(3):29-30.
[3]丁悅,王爍.現代建筑設計中的傳統文化符號運用研究[J].中國房地產業,2018,(3):91.
[4]池慧.新時期建筑設計創新方法探討[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