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麗萍 楊薇
摘要:在進行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專利審查時,不僅要關注技術方案中的結構特征是否被公開,更要從還原發明構思的角度,判斷對比文件所公開的結構背后所蘊含的通信技術和原理是否與本發明相同。本文探討了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在理解發明時往往存在的誤區,并分享了其中的檢索過程的思路和經驗,希望給相關領域的審查員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結構特征;發明構思;通信原理
引言
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申請主要有以下特點:(1)技術復雜:產品裝置包含較多的機械結構,而結構部件間的連接關系和工作原理又涉及一些通信領域的相關通信原理,進而在技術方案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難度;為提高信號與數據的傳輸質量和速率等性能,無線通信傳輸技術都需通過終端設備中所包含的結構部件來實現,進而對結構部件相互間的關聯也都涉及較為復雜的通信技術。(2)技術更新快:在產品方面,隨著人們對信號的產生與傳輸的越來越高的需求,產品的結構、種類和類型也在不斷改進和更新;在原理方面,無線通信技術發展快,產業由行業標準引領,進而終端設備內部的結構部件的改進與發展也日益更新。下面通過審查工作中的兩個實際案例來分析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案例特點和相關的審查策略,希望給相關領域的審查員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案例檢索分析
1 案例一案情介紹
本案案情為:一種骨傳導耳機,其包括電源、與人體接觸的第一收發電極、第一微控制器、音頻解碼器和震動元件,第一收發電極接收通過人體信道傳送過來的調制信號,第一微控制器對調制信號進行解調處理,音頻解碼器對解調處理后的數字信號進行解碼處理后生成音頻信號,震動元件根據音頻信號產生震動動作。
一種多媒體發射裝置,其包括與人體接觸的第二收發電極和第二微控制器,第二微控制器將由音頻文件生成的數字信號進行調制生成調制信號,并將所述調制信號通過所述第二收發電極發送至骨傳導耳機。
1.2 理解發明階段
通過理解本發明,本案要求保護一種產品裝置。在通信系統中,發射裝置與接收裝置常常配對出現,而本發明具體所屬領域為骨傳導耳機,進一步體現出了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技術方案的特點——技術特征通過結構特征來體現,例如,骨傳導耳機由電源、第一收發電極、第一微控制器、音頻解碼器和震動元件等組成,其背后蘊含的通信原理技術在于提供了一種通過人體信道對數據進行調制解調、編解碼及傳輸的通信手段,這種通過結構特征與通信原理技術的結合是本領域中對終端設備的技術方案進行撰寫的常規方法。
1.3 檢索思路分析
本申請具體所屬領域為骨傳導耳機,在開始檢索過程中,很容易被技術領域所限制,即針對骨傳導耳機的結構、改進等進行檢索。然而,進一步理解申請文件,發現本發明對現有技術的改進是,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基于藍牙的無線骨傳導耳機存在輻射大且功耗高的缺陷,提供一種骨傳導耳機通過人體信道進行數據傳輸。因此,本發明的核心發明點在于將人體作為信號傳輸的信道,即通過骨傳導耳機的結構特征來實現人體信道傳輸的通信原理。
在常規檢索過程中,容易局限于技術領域的限定,只關注結構特征本身,而忽略了結構特征相互間的作用和實現其作用的工作原理,從而不能公開其核心發明構思。然而,在掌握了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技術方案的主要特點后,從對技術方案中的結構特征的結構和功能的理解,到把握其背后蘊含的信號傳輸的通信原理;從還原發明構思的角度,判斷對比文件所公開的結構特征背后所蘊含的通信技術和原理是否與本發明相同,更能準確地檢索到最接近的現有技術。
2 案例二案情介紹
本案案情為:一種用于第一車輛的車室的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被配置成將可聽消息提供給第一車輛的駕駛員,其中通信系統包括:
在車室之內空間上彼此分開地分布的多個揚聲器;控制單元用于控制多個揚聲器,其中控制單元被配置成:從被布置成遠離第一車輛的通信單元接收可聽消息;確定第一車輛中的通信系統的地理位置與和可聽消息相耦合的地理位置之間的空間關系;聲音的方向對應于第一車輛中的通信系統與和可聽消息相耦合的地理位置之間的空間關系;并且將來自至少一個分配的揚聲器的可聽消息提供給駕駛員。
2.2 理解發明階段
通過理解本發明,本案要求保護一種車輛的通信系統。該通信系統也采用了通過結構特征與通信原理技術的結合的撰寫方式,結構特征為揚聲器、控制單元、第一車輛的通信單元等,而該通信系統的工作原理體現在基于車輛的移動檢測車輛的地理位置,并根據地理位置將消息通過揚聲器傳送給駕駛員。
2.3 檢索思路分析
由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比較復雜,使得提取和擴展關鍵詞的工作也將非常繁瑣,從而難以準確、完整地體現重要技術信息;然而根據本發明相對于現有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如何根據車輛間的地理位置信息獲取相關信息通過可聽消息的方式告知駕駛員。基于CPC分類細化在分類表中往往具有較為具體的分類位置,因此考慮使用CPC檢索手段。
根據上述案例的分析,在實際審查過程中,針對較為復雜的產品技術方案,如果僅僅關注結構特征進行檢索,容易陷入產品結構的誤區中。而根據發明所采取的具體技術手段來獲取相關的CPC分類號,同時結合關鍵詞,往往能夠較為準確地檢索到相關度較高的對比文件。
二、檢索啟示
(1)技術特征通過結構體現
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技術方案往往涉及到耳機、揚聲器、通信終端、發射機/接收機、通信基站等以通信裝置的技術主題,其技術特征往往屬于裝置中具體部件的結構特征,其中一些特征往往與本發明的發明點密切相關,在進行檢索時,該結構特征是否被對比文件公開,應該是檢索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基本問題。
(2)技術方案背后的通信原理
盡管該領域的技術方案通常由結構特征組成,但作為通信領域的申請,其發明構思往往涉及通信領域中特定的通信原理,例如通信信號的發送與接收,通信數據的傳輸、以及數據在傳輸過程中的編解碼等技術,該內容通常包含了發明的創新之所在,也體現著發明人的智慧結晶。因此,在選擇對比文件時,需要從技術方案的解決的問題、發揮的功效、技術原理等多個維度來評價本發明和現有技術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3)重視CPC分類號
擅用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中的CPC分類號在實際審查過程中經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經常沒有得到該領域審查員足夠的重視。在筆者的審查經驗中發現,技術領域分類號等大組下具有一些科學而實用的細分分類,它們從應用領域、適用場景、具體技術手段、技術效果等諸多角度給出的下位組分類號,往往能夠切中發明點本身,卻需要審查員通過一定的檢索或自己的審查經驗擴展出該CPC分類號。因此,重視CPC分類號、并不斷挖掘其中的價值,是提升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審查員檢索效能的關鍵途徑之一。
三、結論
筆者根據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中涵蓋的技術領域的特點,結合自己審查過程中的實際案例,分析了檢索過程中容易出現的檢索誤區以及如何通過把握本申請的發明構思,從而掌握高效準確的檢索策略。在檢索前要仔細閱讀和理解申請文件,不能被申請的技術領域所限制,而是要把握和結合申請的核心發明構思,結合審查領域的特點,從而確定最準確的基本檢索要素和檢索思路。在審查過程中,不應該僅僅只關注到結構部件的功能性限定,還應該從其背后蘊含的通信原理出發,從而進一步提高審查員對案件的發明構思的把握能力和檢索能力。本文內容均是筆者在實際審查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希望對通信電子產品類發明的檢索工作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知識產權局. 專利審查指南2010[M]. 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