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沙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醫療技術迅速提升,我國人口壽命已經從1949年的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上升到目前的八十歲左右,整整翻了一倍,這也體現了我國經濟水平的提升和醫療條件的改善。但是,壽命的延長卻不能等于健康狀況的良好,目前,我國的老齡人口整體健康水平還處于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狀態,調查顯示,只有不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能稱為良好,其余百分之六十的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疾病,老年病、慢性病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最大隱患,極大影響了老齡人口的生活質量,因此醫養結合的發展是時代的必然產物。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醫養結合,養老
一、引言
到目前為止,我國作為世界范圍內人口基數十分龐大的國家,面對的老齡化趨勢也是最為嚴峻的,并且由于經濟發展的制約,我國所面對的養老壓力和相應的醫療壓力都十分的巨大。根據國際范圍內的規定,若65歲以上人口的比例超過總人口的7%,就是老齡化的社會;超過14%,就是老齡社會。其實在世界范圍內,大多數的發達國家都處于老齡化社會的環境當中,然而我國相比較起其他的發達國家,步入老齡化社會的速度卻是偏快的。例如法國用了一百多年才步入老齡化社會,老牌資本主義國家美國也只用了大約六十五年,可我國步入老齡化社會只用了大約二十年,并且數據還保持著增長,預計大約在2020年,我國老齡化人口將會占據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這無疑是對我國的發展形成了消極的影響。
從國際范圍內來看,老齡化主要有兩個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國民壽命的延長。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醫療技術迅速提升,以我國為例,早在1949年,我國公民的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而如今,人均壽命已經能夠達到八十歲左右,整整翻了一倍,這從側面 也反映出來了我國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富民強。其次就是國民的生育問題。早前國民的生育問題并不能完全的引起國家的重視,因此國家并沒有進行一定的約束。然而在后期由于沒有進行約束,以及部分地區的重男輕女思想,導致人民數量急劇提升,國家的經濟開始了超負荷,于是國家開展了計劃生育政策,力求減緩人口增長速度??墒且舱怯捎陂L期以來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人口增長呈現負增長的趨勢,老齡化社會逐漸形成。
我國人口老齡化除了對我國相關的福利政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之外,對勞動力也是一種直接的影響。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人口增長率卻是持續低迷的狀態,這就使得我國的勞動力數量減少,國家不得不相對的延長國民工齡。勞動力普遍年齡的提高,勞動人口比重卻還是在持續下降,這就使得我國的勞動力出現了極大的缺口,對國民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十分消極的影響。根據國民勞動力總值的調查,專家預計在兩年后,我國的整體勞動力數量大概會下降到全國的百分之六十左右,這樣的情況絕非空穴來風,早在幾年前的北上廣等急需人才的一線城市,就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現象,很多的企業并不能招聘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相關企業的經濟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打擊。因此如果老齡化持續發展將會嚴重制約地方的經濟發展。
二、當前城市中老人的生活現狀
2.1.當前城市中老年人的家庭基本現狀
到目前為止,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已經持續實行了數十年,第一代以及第二代的獨生子女到現在已經全部步入了婚育年齡,大多數家庭以四個老人,一對夫妻一起一個孩子組成的五口人的模式,家庭結構趨于安穩的同時,對于夫妻雙方的壓力也十分的嚴重。夫妻雙方在需要贍養四位老人的同時,還要對自己的孩子承擔撫養義務。而即使我國當前的經濟已經蓬勃發展,經濟仍然落后,夫妻雙方的工資并不能完全的負擔起以上責任,更別說還有自身的生活需要保障,獨生子女所特有的嚴重依賴性也在這樣的家庭模式中得到展現,在競爭壓力巨大的現代社會,往往會忽視對老人的照顧。
除此之外,家庭成員的缺陷也逐漸凸顯,空巢家庭,留守家庭和失親家庭逐漸增多,其原因并不僅僅是年輕人不愿意贍養老人的問題。首先,老年人的守舊思想根深蒂固,大多數老年人即使已經過了能很好的照顧自己的時間,仍然想要有獨立的生活,不愿意離開自己一直以來居住的環境,在兒女遠嫁之后,有的老人認為自己和子女一同居住會給子女帶來麻煩,由于時代所產生的必然的代溝使得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等多種方式都有極大的分歧,老人為了避免和子女的沖突而選擇自己生活居住。更別說還有很多家庭中子女的居住環境并不能允許老人一同居住。
2.2. 當前城市中老年人的經濟基本現狀
與農村當中的老年人相比,城市老年人的經濟競技水準相對而言高,這是因為在城市居住的老年人大多數都是有退休金的城市老人,加上早前的養老保險發下來的養老金,以及在城市工作的兒女的贍養費,因此普遍的生活經濟水準較高。根據早先的數據統計,在城市生活中的老年人大多數的經濟主要來源就是退休金,知識由于在工作時的工作崗位以及性質的不同,養老金會存在著一定的差異。
2.3.當前城市中老年人的健康以及醫療需求基本現狀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醫療技術迅速提升,以我國為例,早在1949年,我國公民的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而如今,人均壽命已經能夠達到八十歲左右,整整翻了一倍,這從側面 也反映出來了我國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富民強。但是,壽命的延長卻不能等于健康狀況的良好,事實上在當代社會,我國的老人整體健康水平還是處于一個令人十分擔憂的狀態,根據調查,只有不超過百分之四十的老年人的身體狀況能稱為良好,其余百分之六十的老年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疾病,老年病和已經成為威脅老年人身體健康狀況的最大隱患,例如常見的高血壓,糖尿病等等眾多心血管病,更是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受到極大的威脅。
2.4.目前城市中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現狀
2.4.1.醫養結合在城市發展的現狀
在養老模式還處于相對傳統的現在,大多數人還不能理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養老的最佳選擇,這是因為“醫養結合”實際上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進行整合之后共同加以利用,從而應對當前老齡化趨勢明顯下的老人醫療保障問題。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文化活動服務等。總而言之,“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將老年人的醫療服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得傳統的養老機構變成了能夠對老人進行良好照顧的基本醫療機構,更好的滿足了老人對養老和醫療的雙重需要。然而從現在的產業狀況來看,我國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投資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的建設,國家的資金投入并不能支撐產業的優秀快速發展,民間投資中很少能做到長期對養老產業進行投資,大多數都是短期小額的地方企業扶持,這就使得大多數的養老機構經常面臨資金缺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養老體系的完善和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政府對養老體系的管理漏洞也是阻礙養老體系發展的重要原因。國家政策體系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了養老體系的規劃,隨著社會的發展,構建一個合理的養老體系已經是社會問題,然而國家暫時沒有對相關的政策進行完善,沒能緊跟時代的需要出臺配套的產業政策。而醫養結合的養老體系極大的縮減了政府在有關方面的開支,極大限度的減少了政府的經濟支出,使得政府能夠在正確的地方投入更多的資金,對整個養老體系都存在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2.4.2.對于醫養結合能夠進一步在城市發展的建議
自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出現了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并且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運行,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持續加快,并且有著趕超遼寧省整體經濟的趨勢,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與經濟水平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低迷,人口老齡化速度極大的趕超了經濟發展的速度,這就導致了經濟水平并不能趕上人口老齡化,我國的經濟并不能完全支撐有關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將每一步政策實施都落實下去,將領導組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和改進,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將權力下放交給市場經濟進行調節。
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對辦公環境進行陽光化透明化的轉型升級,同時要對相關產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我們需要意識到,在當前阻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的最大阻力恰恰就是養老機構本身,養老產業的服務人員具有相當的流動性,大多數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并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大多數相關產業并沒有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約束,不僅沒有對護工等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甚至一些機構對工作人員的惡劣態度視若無睹,服務理念也并沒有真正的貼近老年人的需要,實際情況與廣告宣傳中嚴重不符,設備差,環境惡劣等極大降低機構信譽的行為也是一大阻力。由于工作的的特殊性,導致了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相關行業,這就導致了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員老化嚴重。
最后,要加強社會上的資源共享,積極的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改善自己的不足。通過大數據環境的優勢,積極的建立相關產業的信息網站,達到對信息的最大限度整合利用。通過加強政府根本服務建設以及資源的互幫互助,從而真正推動相關產業的完善發展。
三、總結
從國際范圍內來看,老齡化主要有兩個產生的原因,首先是國民壽命的延長。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國家的醫療技術迅速提升,以我國為例,早在1949年,我國公民的人均壽命不到四十歲,而如今,人均壽命已經能夠達到八十歲左右,整整翻了一倍,這從側面 也反映出來了我國的迅速發展以及國富民強。其次就是國民的生育問題。早前國民的生育問題并不能完全的引起國家的重視,因此國家并沒有進行一定的約束。然而在后期由于沒有進行約束,以及部分地區的重男輕女思想,導致人民數量急劇提升,國家的經濟開始了超負荷,于是國家開展了計劃生育政策,力求減緩人口增長速度。可是也正是由于長期以來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人口增長呈現負增長的趨勢,老齡化社會逐漸形成。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力發展新型的養老產業就成為整個社會的重要課題。醫養結合的養老產業順應時代的發展,能夠對老年人進行更好更完善的照顧,確實是應該大力發展,在當前我國大環境下,已經有眾多一線城市作為試點城市推行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成果都較為顯著,然而從現在的產業狀況來看,我國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投資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的建設,國家的資金投入并不能支撐產業的優秀快速發展,民間投資中很少能做到長期對養老產業進行投資,大多數都是短期小額的地方企業扶持,這就使得大多數的養老機構經常面臨資金缺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養老體系的完善和持續發展。但是我國已經開始立足于整個社會大環境進行不斷的改進,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相關政策對醫養結合的養老方式進行扶持。
參考文獻:
[1]徐亞敏、李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模式的研究,勞動保障世界.2017(12)
[2]戴魚兵、劉鴻雁.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