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 徐好同 趙海龍
面對低油價的嚴峻形勢,突出“三轉三保三提升”主線,圍繞“踐行嚴細實,全力創效益”主題活動,確定堅持以質量效益為中心,深化改革、轉型發展、從嚴管理的發展方向。大隊緊緊圍繞更有質量、更好效益、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明確以提升質量效益為主題的發展方向,腳踏實地、搶抓機遇、從嚴管理、率先發展。按照采油廠的總體部署,牢固樹立“效益為先、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科學作業理念,應勢而動、迎難而上,積極轉變發展觀念,創新質量管理,積極探索實施新形勢下的作業質量管理模式,以打造高效井培育優質井為目標,實現作業優質高效運行。
一、構建“設計審批”動態質量監控,實現施工設計的“源頭把關”。
作業施工的前期論證是對地質及工藝方案有效執行的實際考證,使其措施性更強,在施工中作業與采油、工藝等單位緊密協作,加強信息溝通,及時進行方案變更。同時,嚴格執行設計審批流程,實現施工設計的“源頭把關”。
1.合理論證施工方案,優化工序內容。為了提高施工方案設計的科學性、準確性、針對性,要求對每一口井都嚴格按照“查井史、找原因、定措施、參標準、優工序”的 “五步論證法”,從源頭上保障作業優質高效。“查井史”——細致查詢井史,與管理該井的注采管理站、班組以及上次施工的作業隊結合,詳細了解目前井況;“找原因”——對作業井進行全面分析,結合示供圖與生產情況,找出躺井原因;“定措施”——根據分析的躺井原因制定相應的修井措施,與方案設計內容相對比,找出差異,確定合理的施工目的;“參標準”——依照井下作業施工標準,對制定的修井措施進行詳細對比,確保施工方案符合標準要求;“優工序”——包括優選施工參數和優化施工工序,有針對性地優化施工設計內容,以達到最佳施工效果,確保各施工工序兼顧統一,保證不可缺少的工序,杜絕不必要的工序。通過 “五步法”的實施,全面系統地論證了施工方案設計的合理性。
2.嚴格落實審批制度,規范審批流程。大隊嚴格執行設計審批制度,施工設計一般為三級審批,包含“線下”和“線上”兩個流程,兩者同步進行,要求必須做到“線下留痕,線上及時”。下線紙質作業方案由采油廠生產運行科下發至作業大隊,大隊根據計劃安排將方案下放至基層隊,基層隊拿到蓋章方案后,由技術員按標準做好施工設計的編制工作,基層隊技術主管領導進行初審,再交予大隊技術辦進行設計審核,最后由主管技術的大隊領導進行設計的終審批核。所有環節必須簽字確認,留痕保存。線上施工設計的審批與線下同步進行。同時,為了規避在作業井解剖過程中遇到問題隱瞞、虛報等問題,對新搬上的作業井,要求設計審批時,本次作業和該井最后一次作業不能是同一個施工隊伍。通過嚴格執行設計審批制度,確保了設計審批的規范性。
3.強化執行變更程序,提升設計質量。施工內容如有更改,基層隊必須根據作業現場施工情況,向大隊技術辦提出設計變更申請,技術辦落實情況后,積極與采油管理區、工藝所、地質所、作業中心等相關部門進行溝通聯系,制定變更措施。要求基層隊根據變更方案重新編制施工設計,并按流程進行審批。變更設計的審批流程和初始設計的審批流程一致。只有經過各級審批后的變更設計,方可進行施工,否則按無設計施工處理。嚴格執行施工設計變更程序,提升變更程序的執行力度。
二、構建“施工過程”動態質量監控,實現工序質量的“全程控制”。
大型重點工序是作業施工的關鍵,但是常規工序的質量同樣會影響作業井的施工效果。因此,我們要針對施工過程中所有工序的關鍵點,統一進行監控,做到“關鍵工序重點監控,常規工序實時監控”。
1.實施工序“風險控制”,確保控制措施切實有效。通過對2011-2014年作業大隊東區施工的不成功井、成功無效井、重復工序井、短周期生產井進行分析調研發現影響作業工序質量可控因素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1)小件落物;(2)大斜度井沖砂、打撈膠皮;(3)充填防砂;(4)管桿問題。通過對影響作業工序質量的因素分析,推行實施工序風險“四控措施”:一是異物過濾控制,確保入井液清潔;二是井筒檢查控制,確保施工過程無事故;三是參數優化控制,確保施工工序質量合格;四是管柱把關控制,確保施工桿管無問題。
2.開展現場“實時監督”,確保施工內容保質保量。大隊技術辦每日安排技術指導人員到達施工現場,對作業工序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對下井工具及施工管柱進行監督檢查。首先,加強對重點工序、關鍵工序監控,做好現場指導,控制好施工參數,遇到問題及時解決處理。其次,加大對管桿封及下井工具入井前的檢查力度,特別是發生過管桿斷脫或偏磨嚴重的井,要求必須更換全井管桿。第三,強化施工管柱監督檢查,對管柱丈量問題進行重點監控。2015年大隊出臺了《關于對作業管柱丈量考核的補充規定》,每月定期進行專項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目前,現場管柱丈量問題得到明顯改觀,無論是技術人員還是一線職工在管柱丈量方面的質量意識都有了很大提高。
三、構建“完井生產”動態質量監控,實現作業效果的“實時跟蹤”。
施工工序的完工并不代表整個作業過程的結束,作業后的生產動態跟蹤也是作業過程的一項重要內容。無論是開井試抽,還是生產過程中,都要做好與采油部門的配合,及時了解生產動態,合理做好生產異常時的后期維護工作,都是保障作業井優質高效的關鍵。
1.關注動態生產數據,保障完井效果及時掌控。一是做好與采油管理區的溝通配合,合理調節生產參數。例如檢下大泵作業時,由于下大泵液量大幅提升,生產壓差加大,破壞了原來的防砂體系,可能導致地層砂運移,若適當降低參數可能避免地層出砂。因此要與管理區配合做好開抽時的參數調整,保障順利開井。二是做好油水井定期跟蹤回訪記錄,及時了解作業井生產動態。對四個月內施工的對比井進行日度數據跟蹤,利用網上單井信息平臺實時觀察生產曲線的變化,做好油水井生產情況跟蹤。三是做好異常井的后期維護工作,延長生產周期。油水井生產過程中一旦發生異常無法生產,及時后期維護工作。例如交洗井之前,合理安排交洗計劃,保證一次交洗合格。
2.實施分檔考核制度,推動責任追溯切實執行。首先是對基層隊作業成功率實施分檔考核,由以前的按年度考核轉變為按季度分級考核。作業成功率以96%為基本目標,以97.5%為提升目標,以98.5%為奮斗目標,完成目標的基層隊按季度分別獎勵300、400、500元;完不成96%基本目標的基層隊,扣發季度效益工資200元。其次是對基層隊作業長效率加大獎勵力度。作業綜合長效率以88%為標準考核,完成88%指標,當季度獎勵基層隊質量責任主體400元;完成88%以上每提高1%,當季度獎勵基層隊質量責任主體100元;完成83%以下當季度扣發質量責任主體效益工資400元。第三是對在作業施工過程中扣發的效益工資按季度返回給基層隊,返還標準采用累加式考核,依據考核是從年度初始到當前日期的作業成功率和綜合長效率,并對有不成功井或質量處罰的基層隊采用一票否決制。質量考核制度的適時變更,極大地調動了基層隊“干優質活、拿效益獎”的工作熱情,豐富了考核獎懲體系內容,推進了考核制度的有效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