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沙沙
摘要:目前我國城市中主要存在的傳統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以及社區養老。但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老齡人口的身體機能會出現各種狀況,對醫療的需求和依賴性不斷上升,迫切需要方便、快捷的醫療服務保障其基本的需求,故研究醫養結合養老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醫養結合,養老,對策
一、“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概念
在養老模式還處于相對傳統的現在,大多數人還不能理解“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事實上,隨著時代的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已經越來越成為現代社會養老的最佳選擇,這是因為“醫養結合”實際上是將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進行整合之后共同加以利用,從而應對當前老齡化趨勢明顯下的老人醫療保障問題。其中,“醫”包括醫療康復保健服務,具體有醫療服務、健康咨詢服務、健康檢查服務、疾病診治和護理服務、大病康復服務以及臨終關懷服務等;“養”包括生活照護服務、精神慰藉服務、文化活動服務等。總而言之,“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將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進行整合,實現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將老年人的醫療服務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使得傳統的養老機構變成了能夠對老人進行良好照顧的基本醫療機構,更好的滿足了老人對養老和醫療的雙重需要。
二、推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社會背景
目前我國城市中主要存在的傳統養老模式為家庭養老以及社區養老。但是對于生活在農村的老年人們來說,有一個固定的收入仍然是天方夜譚。我國農村里的老人們大多數都是沒有固定經濟來源的退休農民,絕大多數的經濟來源還是靠耕地,農副產品生產等落后的自產自足方式,微薄的獲利讓老人們生活無憂這件事都需要戰戰兢兢,更何況將利潤積攢下來,作為日后養老的儲備金。因此在農村的老人們一旦因為年紀或者其他身體原因而是喪失了勞動能力,那么所有的物質來源和經濟壓力就只能落在子女身上。有人提出,政府現在給老年人發放的養老金難道不足以滿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嗎?可根據調查顯示,在城市當中,擁有養老金的老人還是占了大多數,而在農村當中,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領到養老金。相比較于城市地區,農村地區惡劣的生活條件無疑是對農村的養老保障帶來了極大的阻礙。自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出現了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并且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運行,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持續加快,并且有著趕超遼寧省整體經濟的趨勢,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與經濟水平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低迷,人口老齡化速度極大的趕超了經濟發展的速度,這就導致了經濟水平并不能趕上人口老齡化,我國的經濟并不能完全支撐有關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尤其是經濟落后的農村地區。而機構養老也存在著種種弊端,例如設施不夠完善,護理人員不夠專業,態度不端正等等,將在后文進行詳細的敘述。在這樣的情況下,醫養結合的新興養老模式應運而生。
三、“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運營優勢
3.1.醫養結合養老模式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我國當前的社會資源
我們必須意識到,通過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能夠使得我國當前閑散的醫療資源和養老資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能夠使得這兩種資源在最大范圍內進行互補,并且通過資源的合作互補,滿足老年人對就醫的需求,有效的解決的老人由于不能長期奔波而被耽誤治療的問題。
3.2.緩解了政府的經濟壓力
從現在的產業狀況來看,我國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投資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的建設,國家的資金投入并不能支撐產業的優秀快速發展,民間投資中很少能做到長期對養老產業進行投資,大多數都是短期小額的地方企業扶持,這就使得大多數的養老機構經常面臨資金缺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養老體系的完善和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政府對養老體系的管理漏洞也是阻礙養老體系發展的重要原因。國家政策體系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了養老體系的規劃,隨著社會的發展,構建一個合理的養老體系已經是社會問題,然而國家暫時沒有對相關的政策進行完善,沒能緊跟時代的需要出臺配套的產業政策。而醫養結合的養老體系極大的縮減了政府在有關方面的開支,極大限度的減少了政府的經濟支出,使得政府能夠在正確的地方投入更多的資金,對整個養老體系都存在著一定的推動作用。
四、醫養結合養老體系運營過程中的問題
4.1.當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還未得到推廣
目前傳統養老的思維在我國還是根深蒂固,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養老模式,一時間并不能為廣大社會群眾接受,目前在全國范圍內也只有北上廣等幾個經濟發達的一線或準一線城市進行了試點,相繼開展了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運營嘗試。而這距離在全國范圍內推動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發展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距離。
4.2.護理人員缺乏專業水準,護理水平地下
在目前的情況下,比起醫養結合的推廣范圍,試點地區的工作人員質量才是最需要關注的問題。由于職業的特殊性,使得大多數護工為外來務工人員,流動性強,大多數經驗不足,這就使得護理人員不具備應有的專業性。事實上,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本身與傳統養老機構養老的區別就在于醫療服務的水平之上,傳統養老機構服務當中已經存在了種種弊端,而這種弊端一旦存在于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當中就會更加明顯并且帶來相當大的問題。
這是因為在醫養結合模式當中,相關護理人員除了要照顧老年人的飲食起居之外,還要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健康進行全面具體的檢測,這就需要護理人員還需要具備相應的醫療技能。然而根據目前的護理人員現狀,我們可以看出,護理人員的流動性極強,隊伍始終不能達到一個穩定的狀態,跟比說從中挑選出真正具有護理能力和醫學知識的人。以上種種,都造成了養老護理人員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服務水平難以提高。
4.3.政府缺乏相關的政策運營機制
我國對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投資制度并沒有進行完善的建設,國家的資金投入并不能支撐產業的優秀快速發展,民間投資中很少能做到長期對養老產業進行投資,大多數都是短期小額的地方企業扶持,這就使得大多數的養老機構經常面臨資金缺口的現象,十分不利于養老體系的完善和持續發展。同時我國政府對養老體系的管理漏洞也是阻礙養老體系發展的重要原因。國家政策體系制度的不完善直接影響到了養老體系的規劃,隨著社會的發展,構建一個合理的養老體系已經是社會問題,然而國家暫時沒有對相關的政策進行完善,沒能緊跟時代的需要出臺配套的產業政策。雖然已經確認了對新型養老模式的扶持,但是國家目前為止還并沒有出臺相關的扶持政策,而地方也礙于經濟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從本身上對新型養老體制進行扶持,極大的拖慢了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的發展進程。
4.4.機構內部供求關系矛盾突出
根據之前對地方機構的調查,在已經進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的城市當中,相關機構的供求矛盾是十分劇烈的。以上海市為例,上海市現有的各規模的養老機構一共約有六百家,共計床位約有四萬張,這本身對于上海市的老人數量而言就是一個并不十分適量的數字,更何況在這些機構中,真正具有醫養結合資格的單位只有寥寥的數十家,床位甚至不足五千張。可目前在上海市的全部范圍內,需要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進行護理的老人已經超過了二十萬,由此可見機構內部的供求矛盾十分的尖銳。在其中,相對收費低,服務好的公辦養老機構更是供不應求,而一些民營的機構由于本身硬件設施的限制又門可羅雀,這種兩極化的現象也十分嚴重。
五、針對相關問題提出的對策
自從2000年開始,我國就出現了社會老齡化的趨勢,并且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持續運行,我國整體醫療水平的迅速發展,遼寧省人口老齡化的速度持續加快,并且有著趕超遼寧省整體經濟的趨勢,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人口老齡化的進程與經濟水平的發展有著一定的聯系,但是由于我國長期以來一直強調的計劃生育政策,導致我國新生兒出生率持續低迷,人口老齡化速度極大的趕超了經濟發展的速度,這就導致了經濟水平并不能趕上人口老齡化,我國的經濟并不能完全支撐有關老年人的福利政策。在這樣的情況下就要求相關政府部門能夠將每一步政策實施都落實下去,將領導組的作用進行充分的發揮和改進,同時充分發揮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將權力下放交給市場經濟進行調節。
這就要求政府相關部門對辦公環境進行陽光化透明化的轉型升級,同時要對相關產業人員進行系統的培訓,我們需要意識到,在當前阻擋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完善的最大阻力恰恰就是養老機構本身,養老產業的服務人員具有相當的流動性,大多數都是外來務工人員,并沒有受到專業的培訓,大多數相關產業并沒有對相關的工作人員進行合理的約束,不僅沒有對護工等工作人員進行相關的培訓,甚至一些機構對工作人員的惡劣態度視若無睹,服務理念也并沒有真正的貼近老年人的需要,實際情況與廣告宣傳中嚴重不符,設備差,環境惡劣等極大降低機構信譽的行為也是一大阻力。由于工作的的特殊性,導致了大多數年輕人都不愿意從事相關行業,這就導致了相關產業的工作人員老化嚴重。
最后,要加強社會上的資源共享,積極的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改善自己的不足。通過大數據環境的優勢,積極的建立相關產業的信息網站,達到對信息的最大限度整合利用。通過加強政府根本服務建設以及資源的互幫互助,從而真正推動相關產業的完善發展。
六、總結
目前我國除醫療、養老保險制度外,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方面仍處于缺失狀態。隨著老齡社會的深度發展,失能半失能以及患慢性病的老年群體數量不斷攀升,護理費用也逐年增長,給家庭和社會都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因此,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顯得尤為迫切。護理保險是以基本醫療保險為基礎,以“醫養結合”的養老護理機構、社區醫療機構為主要載體,開展居家、社區和養老機構醫療護理,建立科學完善的籌資、支付、經辦服務機制,要加強社會上的資源共享,積極的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改善自己的不足。通過大數據環境的優勢,積極的建立相關產業的信息網站,達到對信息的最大限度整合利用。通過加強政府根本服務建設以及資源的互幫互助,從而真正推動相關產業的完善發展。從而滿足老年人醫療護理需求的一種保險機制。就哈爾濱市而言,應積極借鑒德國、日本以及中國青島等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護理保險覆蓋范圍、資金籌集、受益人資格準入等方面做出科學界定和合理劃分,并在全市范圍內開展試點工作,爭取早日建立起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逐步實現城鄉統籌。
參考文獻:
[1]譚龍.老齡化新常態下的“醫養結合”養老服務模式探析,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7(06)
[2]徐君、武東霞.國外“醫養結合”養老模式的特點及其經驗啟示,護理管理雜志,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