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水”在產品中的運用。
我們必須要了解五行究竟是什么——古人把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性質的事物,也即分成金、木、水、火、土五大類,并叫它們為“五行”。其中五,指木、火、土、金、水五種物質;行,指它們的運動和變化。五行,就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種基本物質和現象的運動變化。那么五行是什么時候首次被提及的呢?早見《尚書?洪范》記載:“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順從人的要求而易變革其形狀),土愛稼稿(指莊稼)。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边@里不但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而且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征都做了界定。
除此之外,在我個人看來,萬物的本質是同一的,萬物之間差別的本質只是一種量的差別。此是謂萬物皆數,也即天地為一氣。這種理解也決定了我認為五行不單單是金、木、水、火、土五種具象的物質,而是五種不同物質屬性的抽象概括。
五行所代表的物質是與人類生活、客觀環境息息相關的,五行學說對事物屬性進行歸類推演。它以五行為中心,以空間結構的五方、時間結構的五季、人體結構的五臟為基本框架,將自然界的各種事物和現象以及人體的生理、病理現象,按其屬性進行歸納?!疤斓刂g一氣而已,是有動靜,故分陰陽。陰陽之氣各有聚散,故成四象,是為金木水火。四象相生互克,終化為土。”其中四象在中國早期文化中指《易傳》中的老陰,少陰,少陽,老陽,同時五行中水-->太陰極限狀態、木-->陰消陽長狀態、火-->太陽極限狀態、土-->陰陽平衡狀態、金-->陽消陰長狀態;四象又指四季天然氣象,在秦漢以后逐漸指代源于遠古星宿信仰中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代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上的群星,也稱四神、四靈。所以,綜上所述,五行對應陰陽的不同狀態,也與四象——四季、星宿(即現在所稱的神獸)、方位等一一對應,下面讓我們對其進行詳細的解說:
火(溫熱、升騰、明亮)——南方朱雀,紅色,夏,苦,心臟(氣體向上)——工作;
木(生長、舒暢、柔和)——東方青龍,青色,春,酸,胃(氣體向四周擴散)——飲食;
水(寒涼、滋潤、向下運行)——北方玄武,黑色,冬,咸,腎(氣體向下)——睡眠;
金(清潔、清肅、收斂)——西方白虎,白色,秋,辣,肺(氣體向內收縮)——運動;
土(生養、承載、收納萬物)——麒麟、黃色,夏秋天的過渡段,甜,胃(氣的平穩轉化)——休閑;
正如我之前所說,古人將世間萬物歸為五大類,將其統稱為五行。我認為五行的目的就是要服務于人類,人們通過對事物分類而讓自己生活的更好,比如在建筑、起名中運用五行,寄托人們的美好愿望。那么,在當下社會,隨著經濟、科技的發展,我們可以通過科學去解決一些古代人只能通過五行解決的問題,比如明清時期故宮博物院的文淵閣是藏書樓,最怕起火,人們把“遠離火災”這一美好的愿望寄托在它的名字——“文淵閣”的“淵”字上,以及寄托在覆蓋它上面的“黑色琉璃瓦”上;然而,現在我們完全可以不用通過名字、瓦片等渠徑就可以起到消防的作用,因為我們有消防栓、甚至是“119”,有了現代科技,我們甚至可以把圖書館的名字取作“文火閣”,在建筑外墻粉刷大紅色我們都有恃無恐。所以一定會有同學產生疑問,為什么我們一定要把五行運用在產品中呢?畢竟五行對產品的實用功能帶來的有益作用也不是那么的顯著。我認為,在現代產品中運用五行,首先仍可以起到寄托人們美好愿望的作用。更偏好購買、使用蘊藏吉祥意義、美好祝福的產品可能是中國人的傳統,比如在車中懸掛平安符、在玄關處擺放印有“出入平安”的腳墊...在這層作用上,用戶和設計師在心理層次上會取得一致,達到共鳴。其次,在產品的一些細節中運用五行調和,相生相克會給產品帶來美感。比如在產品過渡面運用五行的調和法則,會設計出很優美的曲線或者很精致的細節,雖然用戶不會由此聯系到五行,甚至根本不會關注這些細枝末節,但這體現的是設計師的態度,而這種對設計的態度是從五行學說中去提煉、去概括、去實踐、去總結出來的。最后,我們在此分析現有產品在五行中的運用,最終目的都要歸結到“人”這一主體,畢竟任何設計都要“以人為本”,而且好的設計一定是民主的。所以,在以后的設計中,不論我們運用什么方法,設計什么樣的產品,也不論有沒有用到五行,都要以人為本,真正做到服務于人類生活,旨在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作者簡介;趙靜怡 (1997.01-),女,漢族,河南鄭州人,共青團員,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機械工程系本科大三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