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灤虎
摘要:近年來,電力成為社會生產發展的主力軍。發電系統作為電力發電系統的主要設備,直接影響到電力發電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為此,本文將以熱能與動能工程為突破口,針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合理運行進行分析與探討。
關鍵詞:熱能;動力工程;合理運用
前言:
我國電廠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然而火力發電需要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將熱能轉化為動能,在動能的推動下使發電機運轉。在全球氣候變暖,資源逐漸短缺的背景下,現有火力發電技術嚴重違背可持續發展理念,過度消耗資源、不可再生能源,同時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為此,優化電能與動力工程的運用方法,改變電廠現有的運行模式,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一、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存在意義
熱能動力工程能夠將熱能轉化為動能,然后將動能轉化為電能與熱能,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所需。現如今,熱能動力工程成為電力學研究的主要發展方向,對熱能到動能進行轉化時,需要嚴格遵循能量守恒定律。所有能源轉化或者是變化均需要嚴格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因此,我們能夠根據能源守恒定律及時發現能源在轉化過程所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能源守恒定律對能源轉化過程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使電廠設備能夠正常運行,提升能源利用率,防止能源浪費。
熱能動力工程是一種內在概念,具有較強的復雜性,涉及多個知識領域的多項學科知識。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合理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電廠整體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增加電廠整體運行效益。從社會學視角分析,熱能動力工程符合現代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項現代化工程項目,在能源節約、環境保護方面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二、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運用的重要性
現如今,我國依然以火力發電作為主要的電力能源生產方式。但是,火力發電在實際運用過程存在一個嚴重的應用弊端,即能源消耗量相對較大、容易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在全球資源短缺的背景下,能源動力工程成為電廠生產運行的重要工作點,通過對傳統火力發電方法進行優化與整合,將節能、環保理念落到實處,有效降低煤炭等一次、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充分提升煤炭等一次、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最大限度的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進而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電廠供熱設備在運行的過程,能夠將熱能轉化為電能,并將其作為供熱系統的原動力,在能源節約的背景下,為人類的日常生活創造基本條件,積極迎合當代社會實際發展要求,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將能源節約、環境保護等工作落實到位,積極迎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使電廠能夠長久、穩定、可持續發展。
三、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
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運行過程存在諸多問題,主要源于我國能源動力工程起步相對較晚,熱能與動能工程在電廠中運用過程經常會出現一系列問題,這些問題不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的。因此,現如今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應用效果并不明顯,且不少電廠在應用熱能與動力工程時并沒有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甚至加劇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為保證熱能與動力工程能夠在電廠中合理運用,需要保證熱能與動力工程符合電廠運行的實際需求,并在運行過程全面落實能源轉化監控工作,針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因地制宜的制定出與之相配的解決對策與方法。
四、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合理應用策略
針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運行中所存在的問題,需要從熱能與動力工程的每一能量轉化環節入手,通過對能源的回收利用,實現能源的循環使用,以此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
(一)合理運用重熱現象
眾所周知,將熱能轉化為電能過程存在嚴重的熱能損失現象,需要電廠落實日常管理工作,落實節能降耗的控制工作。為此,電廠應根據本單位的具體運行情況,科學制定管理流程與管理制度,細化管理流程,為熱能與動力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電廠管理人員應嚴格遵循熱能與動力工程管理流程與管理制度,使熱能與動力工程能夠具有系統性與規范性,最大程度上將電廠熱能損耗量控制到最小。熱能損耗管理過程,需要落實熱能控制與再利用工作,該現象被稱為“重熱現象”。換而言之,電廠設備在運轉過程通常會產生一定量的熱能。例如,多級汽輪機在運行過程,可將多級汽輪機在運轉環節所產生的部分熱能損耗運用在后期其他運行活動中,實現對熱能的多重利用。若將重熱現象進行合理運用,能夠有效提升電廠運行效率。但是,重熱現象并非越多越好,畢竟重熱現象同樣是一種熱能損失現象,僅是對熱能損失量進行重復利用而已。電廠正常工作環節,依然以節能、降耗作為主要運行策略。
(二)合理實施調節工作
電廠運行活動中,發電機組發揮著重要作用。發電機組是否能夠穩定、安全、高效的運行,直接影響到電廠的正常工作效率與工作質量。為此,電廠負責人需要對發電機組及時做好調壓調節工作。調壓環節會同時增加電廠能源消耗量,因為發電機組無法承受龐大的負荷時才會對其實施調壓工作,使熱能轉化為機械能,使發電機組喪失大量的運轉機會。為降低調壓環節熱能的損失量,需要電力研究人員不斷對發電機組的結構進行優化,實現對現有電廠運行工藝的改革與創新,有效降低人為操作失誤量,使電廠能夠正常運行,并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
(三)合理調配工況變動
從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實際運行情況來看,電功率缺乏穩定性、定壓具有變化性、汽輪機組運行缺乏規律性、運行設備存在老化現象、用電量具有變化性等現象均會導致工況出現變動,從而對熱能的損耗量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運行中,應切實做好工況變化的調配工作,科學處理好熱能與動力工程之間的關系,使其能協調統一,達成統一的運行木雕,有效提升電廠運行的穩定性與可靠性,為供電系統提供安全保障。
(四)合理落實節流工作
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運行時,應將合理調壓為基礎,實施節流的控制與調節工作。從理論視角來看,對節流進行合理調節需要在第一級完成進汽工作時開展,盡管無需對節流進行級別的劃分,但是工況出現變動會導致每一級溫度隨之發生相應的改變。除此之外,節流調節具有負荷的適應性,在電廠運行過程應謹慎使用節流技術,方式對工況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五)降低濕氣損失影響
發電機組系統運行過程,產生熱能的同時伴隨有濕氣的生成,且無法消除濕氣現象,需要嚴格按照熱能傳遞原理,濕氣蒸發或者是氣溫下降時,均存在熱能消耗現象。現如今,電廠在處理濕氣損耗現象時,通常采用安裝吸收水蒸氣的方法,即將吸收水蒸汽安裝到發電機組裝系統中。安裝吸收水蒸氣的方案能夠有效降低濕氣對熱能的損耗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在發電機組裝系統中安裝水蒸氣循環裝置或者是祛濕氣裝置,實現對水蒸氣的回收利用。
五、總結
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合理運用是現代化電能生產的基本發展趨勢,有效改變傳統火力發電的弊端,實現對能源的充分利用,最大程度上降低熱能的消耗率,提高能量的轉化率與利用率,有效提升電廠整體運行水平,降低燃料投入成本,保證電廠發展的整體經濟效益。為此,電廠在運行過程需要提高對熱能與動力工程合理運用的重視,合理運用重熱形象、落實調節工作與節流工作、合理調配工況變動,最大限度降低濕氣損失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韓力.節能降耗在熱能與動力工程中的應用與措施分析[J].當代化工研究,2018(01):179-180.
[2]秦建亭,王濤.新時期熱能與動力工程在電廠中的創新分析[J].通訊世界,2017(02):180-181.
[3]王立國.淺談節能降耗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實際運用[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6(28):67-68.
[4]王標.淺談節能降耗中熱能與動力工程的實際運用[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