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鵬
摘要:對倫敦格倫菲爾塔火災及其保險損失進行了介紹,然后提出了工程保險的應對方案。
關鍵詞:格倫菲爾塔火災;工程保險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the fire occurredin the Grenfell Tower of London and its insurance claims. Based on it the solutions related to construction insurance are suggested.
Key Words: Grenfell Tower fire, construction insurance
一年多以前,倫敦一棟高層住宅——格倫費爾塔燃起熊熊大火,居民拼命地爬出窗戶,把孩子扔給下面的人,這一悲慘的畫面在世界各地播放,簡直讓人想起了2001年9月11日美國世貿大廈發生的恐怖襲擊。
該建筑位于西倫敦的北肯星頓,是建于1974年的24層居民樓,于2014年~2016年重新翻新。翻新過程中,這座混凝土建筑物增加了外包層,更換了窗戶和公共供暖系統以改善建筑物外觀,但卻沒有安裝任何防火噴頭,也沒有增加二級樓梯。
翻新工程的設計規范表明,該外包層是一種盒式系統,包括連接在木材背襯上的聚異氰脲酸酯(PIR)絕緣板。理論上講,PIR難以燃燒,有很好的耐火性能,內部的鋁復合材料能保護其免受天氣影響。這種鋁復合層在新建樓房和翻新工程中很流行,因為它很輕,有很好的保溫性能,并且能夠迅速改善老舊建筑的外觀。但其內部有熔點較低的聚乙烯芯,所以有專家表示這種鋁復合層并不適合用于18米以上的高樓。
火災的起因很簡單,四層一戶居民的冰箱發生故障,引起火災。因為外包層與窗戶之間的空隙形成了煙囪效應,加速了火災的蔓延。據稱四層發生火災后,15分鐘內就沿著外墻迅速蔓延到了頂層,最終無法控制釀成慘劇。
發生火災后,死亡人數曾一度被認為會超過80,但最終確定為72人,有67人獲救,很多人從臨近的樓房里撤退。初步估計的財產和人身傷亡賠款準備金為5000萬英鎊,但據估計,最終數字可能達到10億英鎊( 截至目前,沒有官方渠道報道最終賠款)。除此之外,保險公司賠償了2000萬英鎊作為樓內居民在酒店臨時居住的費用,500萬英鎊作為法律費用。由于保險公司大比例分出(自留只有2.5%),最終損失將主要由包括慕尼黑再保險在內的再保險公司承擔[1]。
該樓的保險公司是來自挪威的Protector Forsikring,其首席執行官斯維爾?比約克埃利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我們不知道新增加的外包層有這么大的風險,現在我們在與客戶一起檢查我們在英國承保的所有風險,以幫助他們避免再次發生悲劇。我們認為,這不僅關系到外墻,還關系到其他火災和安全問題,如警報、消防通道、噴淋系統以及其他潛在問題。”
不幸的是,格倫費爾塔慘案并非個案。2016年7月,迪拜碼頭75層的蘇法拉塔(Sufala Tower)起火,部分原因也是外包層不合標準,正如2015年除夕夜迪拜63層的市中心大樓所發生的事故。
2014年11月,墨爾本碼頭區的長曲棍球公寓樓在陽臺上被丟棄的香煙點燃,迅速燃燒起來。火災發生后,維多利亞建筑管理局展開調查,據消防隊披露,這座23層樓的外墻未經測試,并且助長了火勢的蔓延。
雖然沒有人在這場災難中喪生,但長曲棍球塔的所有者要求該塔的建筑商賠償1,500萬澳元,原因是該塔的包層易燃。但法院表示:“在2014年11月25日火災事件之前,行業的標準做法是在建筑物外墻上使用鋁復合板,不僅在墨爾本CBD和所有郊區,而且在澳大利亞所有州和地區都是如此。”。
火災發生后,維多利亞建筑管理局對170棟建筑進行了檢查,發現80多棟建筑存在可燃構件,主要是非結構性或美觀的墻體外包層,他們都是由不合格的鋁復合板制作。
上述悲劇給承保工程保險的保險公司敲響了警鐘,因為他們需要向客戶提供風險建議,并管理與潛在的危險建筑材料相關的風險。保險公司從這場悲劇中也要吸取很多教訓,諸如新增外墻的風險以及各方對此的關注。因為這種外包層已經用在了非常多的建筑上,這意味著類似的風險可能發生在任何地方。
然而,要讓保險公司了解情況,就需要一定程度的透明度。根據澳洲保險集團在新西蘭克賴斯特徹奇地震后發表的研究,透明度是可持續風險管理的關鍵。要管理風險,必須首先了解它們,這意味著風險應該透明,并且要允許保險公司訪問客戶的數據。一旦了解了風險,就必須采取行動,通過更堅固的建筑物、更好的基礎設施來盡量減少風險,這意味著控制其成本,更有效地利用資金進行事先預防而不是事后賠償。
保險業應該成為建筑工程的第二安全網,但在實際承保過程中保險公司很少測試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產品,他們更多依靠被保險人或其經紀人準確填寫投保表。然而,保險公司應仔細考慮其風險表,詢問經紀人和被保險人是否對其工程施工中使用的產品進行了測試,如果沒有,他們應要求這些產品在承保前進行測試。
可喜的是,保險業已經在采取行動,澳大利亞某保險咨詢公司一直在與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合作,為已經安裝在建筑物上的包層制定可燃性測試制度。他們表示:“像格倫費爾和長曲棍球這樣的災難有助于改變安全標準,雖然為時已晚,但更應加緊工作。”[2]
同樣,英國保險人協會(ABI)也一直在關注這方面的風險,他們在格倫費爾塔火災前幾個月就警告英國政府易燃包層的危險。實際上,自2009年以來,他們就一直在呼吁需要全面審查相關建筑法規,這應該包括高層建筑和外包層使用的防火考慮,因為現代建筑方法增加了輕質和可燃材料的使用,如隔熱板和木框架等,這大大助長了火勢蔓延的可能性和程度。
在今天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在尋找節約成本的辦法。格倫費爾塔翻新工程的施工方可能不清楚他們正在使用的包層的潛在易燃性,或者不知道不應該使用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會一直試圖滿足緊縮的預算,所以使用這種包層材料是一件大概率的事情。
為避免繼續發生諸如格倫費爾塔和長曲棍球塔火災事件這樣的災難,我們需要做的是改變立法和保險業的通常做法,需要強有力的立法和更多的資金用于海關、工程技術機構以及其他產品測試機構,進行經常性的測試。
對于承保工程保險的保險公司來說,在建筑物修建或翻新時,更要格外關注各種建筑材料的使用,做好實地調查工作,通過拒保或提高保費等的方式倒逼建筑商棄用有危險的建筑材料,一方面保護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保障整個社會的安全。
參考文獻:
[1]Gram Denny. Grenfell Tower: The Insurance Implications. The Insurance Institute of London. 2018
[2]Katie Langmore. After the Grenfell Tower Tragedy – lessons for insurers. ANZIIF journal. Volume 40 Issue No. 3,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