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佳卉 向維
摘 要:在國家電網公司的要求下,要建設"全能型"供電所已經成為了鄉鎮供電所當前的重要任務。本文對"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的重要性進行了簡單分析,并從信息技術應用,推進營配業務融合、優化內部結構、員工隊伍建設、業務創新等方面對提高農電服務質量的有效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供電所;農電服務;配電網
引言:隨著電能替代的推廣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應用,分布式光伏、電動汽車在農村得以快速推廣,農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其對于供電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則恰恰是提高供電服務質量與服務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對于“全能型”供電所下提高農電服務質量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現實意義的。
一、“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的重要性
“全能型”供電所是鄉鎮供電所由專業化向全能型的一次升級轉型,同時也是新時期鄉鎮供電所提高農電服務質量的有效途徑,這項工作最早于2017年初的國家電網公司農電會議上提出,并明確了業務協同運行、人員一專多能、服務一次到位的要求。對于鄉鎮供電所來說,農電工作在近年來雖然已經呈現出了非常良好的發展趨勢,但由于農電專業化體系的建設時間較短,因而在業務推廣、農電管理等方面仍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這不僅對鄉鎮供電所農電工作的開展帶來了阻礙,同時極大的影響了農電服務質量。在農村用電規模不斷擴大、用電需求愈加多樣的今天,鄉鎮供電所正面臨非常嚴峻的挑戰,而“全能型”供電所的建設則恰恰是應對這一挑戰的有效途徑。
二、基于“全能型”供電所下提高農電服務質量的有效策略
(一)強化員工隊伍建設
鄉鎮供電所員工是農電管理工作的執行者,也是影響農電服務質量的關鍵因素,當前鄉鎮供電所員工在專業性以及綜合素質方面參差不齊,這對于農電服務質量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時也不符合“一專多能”的要求,因而要想實現“全能型”供電所建設,就必須要進一步提升鄉鎮供電所員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首先,要從業務培訓入手,建立完善的員工輪訓制度,持續性的為各崗位員工專項培訓,使其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得到提升[1]。同時為滿足一專多能的員工要求,也要進一步豐富培訓內容,將溝通、心理學、法律以及先進設備或系統的應用等相關領域知識納入到培訓之中,促進員工綜合能力提升。其次,要提高員工的服務意識,轉變其在上一時期的傳統觀念,充分認識到農電服務質量對于農電管理工作以及鄉鎮供電所發展的重要性,并在工作過程中自覺對自身工作行為與工作天都進行約束。同時也要展開企業文化建設工作,以地域文化特色為依托,對員工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整體的凝聚力,為業務協同運行的實現打下基礎。最后,也要確立明確的工作制度規范,對各崗位的工作職能與工作責任進行清晰的劃分與切實落實,保證鄉鎮供電所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規范性。
(二)重視電網基礎建設
農村配電網基礎建設是農電管理工作開展的物質基礎,只有具備了良好的電網基礎,鄉鎮供電所得運行管理、故障維修等各項工作才能夠順利展開,反之如果電網基礎建設存在問題,那么供電質量就會受到直接的影響,進而使農電服務質量隨之降低。因此,在“全能型”供電所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將電網基礎建設工作重視起來,一方面,要從工藝、設備、信息管控方面入手,嚴格按照國家電網建設的標準化要求對區域內的電網進行全面改造,如雙回路供電、架空線路改為地埋電纜等等,從而提高電網的可靠性與供電質量,降低臺區線損以及故障發生率。另一方面,則要對與綠化、公路、鐵路、通訊、廣電、航道、橋梁、水利等其他方面建設規劃進行全面考慮,嚴格遵循“規劃在先、審批在先、建設在先”展開電網基礎建設工作,從而盡量避免建設過程中的各類阻礙因素。
(三)大力推動業務創新
新時期農村供電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鄉鎮供電所現有的業務種類已經逐漸難以滿足人們對于農電服務質量的要求,為保證服務的一步到位,切實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對于業務的創新已經成為了“全能型”供電所建設的重要任務。從總體上來看,當前,農電管理工作擁有著巨大的業務創新空間,鄉鎮供電所需要對當地農電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以及用戶切實需求進行深入了解,并在此基礎上展開具有針對性的業務創新[1]。例如: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部分地區,電動汽車已經逐漸開始流行,為此鄉鎮供電所就可以展開對智能充電站的建設,從而滿足電動汽車車主的充電需求。而隨著互聯網的高度普及,快捷方便的線上業務辦理已經成為了各行業領域的重要發展趨勢,而鄉鎮供電所同樣要組建專門的電子渠道運營團隊,建立線上業務辦理窗口,從而盡快開通電子發票等各類線上功能。
(四)加快信息平臺建設
隨著農電業務逐漸多樣化,農電管理工作對于信息化的需求已經變得愈加迫切,而在“全能型”供電所建設過程中,為保證農電服務質量,也必須要積極運用信息通訊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先進科技,展開各類信息系統、平臺的建設,為工作質量與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支持。例如:針對用電故障處理工作,可建立服務快速響應中心,通過手機APP與中心管理平臺建立連接,并對客戶設備展開全面實時監控,一旦發現設備出現故障,則會由系統平臺會自動識別故障、反饋故障信息、鎖定客戶信息,在這些信息的基礎上,就可以實現線上搶修任務發布、分配、搶修過程動態管理、GPS實時定位和運行軌跡回放等功能,進而為維修工作提供幫助,提高運維工作效率,縮短故障維修時間、降低故障影響。
(五)優化內部管理結構
當前,鄉鎮供電所在內部管理結構上比較模糊,不僅在農電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監督約束,同時不同部門、崗位間的協同性也比較差,這不僅違背了“全能型”供電所的要求,同時也嚴重影響了農電管理的工作效率。為此,鄉鎮農地那所需要以臺區經理制為核心,逐步展開內部管理結構的優化[2]。首先,要對依據低壓線路長度、配變臺數、用電客戶數等因素對服務區進行劃分,從而實現網格化的農電服務覆蓋。其次要推動營銷與配電工作的末端融合,精簡原有崗位,并在此基礎上以臺區建立不同的營配班,由供電所統一進行指揮調度與工作安排。此外,還要采取工單管控制度,借助信息系統對員工的工作任務安排與具體執行情況進行準確記錄,并將工單與工作待遇、獎懲制度掛鉤,從而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這樣既能夠提高不同部門崗位在工作上的協同性,同時由于統一調度取代了原有的屬地管理與分散作業,再加上工單管控能夠真實反映員工工作情況,因而在資源利用率與工作效率上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結束語:總而言之,建設“全能型”供電所對于鄉鎮供電所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要想提高農電服務質量、建成“全能型”供電所,則需要結合農村實際供電需求以及當前農電管理工作特點進行分析,并從多方面采取合適的策略。
參考文獻:
[1]殷啟國.建設“全能型”供電所提高服務質量與效率[J].華北電業,2017(12):56-57.
[2]劉云娟.淺談如何提高農電供電服務質量[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1):107.
[3]李豫溫.以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為契機創新農電服務水平[J].電力技術經濟,2006(05):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