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熠
摘 要:為實現2020年全國奔小康的目的,我國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貧困問題。正視、分析、解決貧困問題,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對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和深遠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貧困;解決貧困
貧困問題是當今世界上面臨的最尖銳的社會問題之一。造成貧困的原因有很多種,如分配機制不公平、生產力不發達等等。在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貧政策來解決貧困問題,而解決貧困,就是我國現如今必須要面臨的一個難題。很多人認為造成貧困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懶惰,殘疾,疾病等原因,但是真正的貧困分為絕對貧困和相對貧困,絕對貧困以收入作為決定性因素,如果達不到一定的基本生活必然就是貧困的。所以,從另一方面來說,貧困現象是簡單的,因為你無論在定義上進行怎樣的爭論,貧困都以一種樸素而客觀的方式存在著。因此我們可以說,貧困首先是一種物質生活的狀態,但貧困又絕非僅僅是一種簡單的物質生活狀態。貧困同時是一種社會結構現象[1]。
一、中國貧困地區的現狀及其特征
現我國的貧困人口分布呈現點、片、線并存的特征,自我國出臺了具體扶貧政策以后,我國每年的絕對貧困人口越發減少,但是現在我國還有4000萬人處于貧困狀態,今年年初,中國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歐青平表示,今年要完成1000萬人以上的脫貧任務,為實現2020年完成貧困人口一個不落下的目標任務。按照最新的每天1.9美元的國際貧困標準,因為受各方面原因的影響,我國部分貧困地區的貧困狀況依然十分嚴峻,所以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依然在貧困地區。
在我國貧困地區的特征有以下幾點,首先,最主要的一點就是物質貧困。在我國貧困地區最常見到的就是家中沒有勞動力,老人無人贍養,這是導致貧困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是精神貧困。比如一個家庭幾代人都處于貧困狀態,形成了一種習慣或者文化,他們的后代也受這樣的影響而不去努力改變現狀。這就是一種典型的精神貧困。在一些農村賭博現象是很普遍的,這可以上升為一個精神層面的問題,賭博者沒有一種靠努力而改變貧困的精神意識,而是寄于賭博而換得錢財[2]。最后,就是教育貧困。物質的貧困導致了教育的貧困,這對農村孩子接受教育造成了很大的阻礙,有的學生可能由于家庭貧困學而放棄上學。在農村教學設備不健全、沒有合格的老師、硬件設施差這種現象普遍存在。
二、造成貧困地區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造成貧困的原因最主要的,首先就是自然原因,我國現有的貧困人口大部分集中在自然條件極為惡劣的地區。貧困的發生與貧困的程度與生態環境存在著密切的關系。這些地區農業的生產條件極差,水資源短缺、土地貧瘠、生產技術落后。而且由于山區、內陸等地形因素,導致與外界聯系不暢,交通等基礎設施較差。由于生產技術落后,反過來又加劇了環境的惡化,形成惡性循環。
其次,就是經濟原因。在整個經濟波動中或者蕭條的經濟背景下,農民受到雙重壓力,一是農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農業收入大幅度減少。二是在非農產業中就業的農民工受到排斥,使打工收入和非農經營收入減少[3]。
最后,是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的落后。在經過筆者下鄉調研后發現,很多貧困地區并不好招聘到教師,導致當地教育落后,很多孩子并沒有接受應受的教育。而且在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很多貧困地區的醫療并沒有保障,沒有具體的人來宣傳和實施國家推行的醫療保障,造成貧困地區的醫療保險等嚴重缺失。社會保障資金落實難、政策覆蓋范圍小、救助標準低等,導致貧困地區社會保障制度有名無實。
三、解決我國貧困地區的方法
首先,加大貧困地區的教育力度。教育是立國之本,也是脫貧致富的重要基礎之一。加大教育,同時降低貧困文化對于下一代的影響。興辦中小學校,對貧困地區的學生免除學雜費,建立專項資金等等。
其次,是對貧困地區的經濟扶持。隨著農業稅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減輕農民負擔,還是應該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扶貧力度,增加經濟補貼。同時引導貧困地區農民進入市場創業[4]。采取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來鼓勵對貧困地區的投資與開發。促進貧困地區經濟發展,從而帶動勞動者脫貧致富。
最后,就是建立貧困地區的社會保障。經過走訪,筆者了解到貧困地區的人口對我國推行的扶貧政策非常的支持,但是還是會有很多地方不符合當地群眾的現狀。所以還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養老保險制度、農村社會救濟制度、農村社會福利制度和農村社會安撫工作,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可以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
四、總結
最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的一段話:“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的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堅持中央統籌,省總負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深入實施東西部扶貧協作,重點攻克深度貧困地區脫貧任務,確保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做到脫真貧、真脫貧[5]。”這正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脫貧攻堅戰略思想的精髓所在,也正是我國脫貧攻堅經驗的精髓所在。
參考文獻:
[1]王碧玉,中國農村反貧困研究[J].東北林業大學2006.4.1
[2]文秋良,新時期中國農村反貧困問題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2006.6.1
[3]李瑞林,中國城市貧困問題研究綜述[J].學術探索2005.12.25
[4]葉普萬,中國貧困問題研究大綱[J].陜西師范大學2001.4.1
[5]新華網,習近平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黨代表報告大會發言[N/OL].2017.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