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巖 朱文韜
摘 要:GPS技術作為現代高科技水平的代表,在各個領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有效工作實踐,分析了GPS技術原理,充分討論了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的應用前景及應用實踐。
關鍵詞:地質勘測;GPS技術;應用
引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得以廣泛應用。在應用過程不僅縮短了地質勘測的時間,還提高了勘測工作效率。可以說在地質勘測中采用GPS技術是十分必要的。具體分析如下:
1 GPS技術原理分析
GPS技術是對衛星到信號接收器之間的距離進行測量,然后在通過測量的數據對接收器的位置進行定位,簡單來說,GPS技術可以對全球范圍內的地理位置進行定位,將不同地點的位置進行收集和整理,并能使用先進的技術將定位的結果以三維立體信息和實時監控的方式呈現出來,其數據還具有精準度高、全方位,全時段測量的優勢,當GPS技術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并且由于GPS技術的優勢也被各行各業廣泛運用,因此,在地質勘測工作中,GPS技術憑借自己的優勢在該項工作中占據了尤為重要的位置。
在地質勘測中,定位工作尤為重要,并且在定位時對精確度要求相對較高,所以,這就要求在定位過程中空間衛星以及地面監測站的規模也要相對較高,在地質勘測時所使用的設備必須具備GPS技術的功能,并對勘測數據進行處理,保障地質勘測工作的順利開展。
2 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的應用前景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有著穩步的提升,并對一些老工業基地制定了振興計劃,也為地質找礦事業提供了發展平臺,為了可以使老工業基地更好的完成振興計劃,地質勘測工作必須提高技術水平。另外,我國科學技術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所以在地質勘測過程中GPS、CAD技術都有了新的進步,這些軟件也在地質勘測中將數字化發展和信息化呈現的淋漓盡致。為了使勘測工作更加精準,建立勘測、設計、施工、后期管理一體化的數據鏈,降低了人工在數據轉抄等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使其達到更精準的目的。
就我國現今地質勘測工作來說,雖然在設備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選擇了電子儀器等,但是卻因為技術、測量方法等導致地質勘測工作出現問題,這樣的情況首先加大了工作量,同時還在工作質量和效率方面也都有所降低。想要有效促進地質勘測工作,使地質勘測有著更好的發展,就必須要從設備和技術兩方面進行改革,所以,在目前的地質勘測工作中將GPS技術進行應用尤為重要。在地質勘測工作中,GPS 技術比常規控制測量具有更大的優越性和適應性,其在地質勘查時能夠有高精度的測量結果,隨時進行全天候的測量,并且其在使用時具有高效率和操作簡單等優點,所以在GPS 定位技術進一步的應用與研究上,其發展空間廣闊,應用前景更是可觀。
3 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的應用實踐
3.1野外采集的準備工作
在地質勘測工作中,想要有效將GPS技術應用到工作中,首先要分析不同的工作環境,采集點視野開闊,其站點的障礙物要小于15度角,要方便安裝設備,以便于傳遞與接收GPS信號,準備階段要考慮站點的制高點位置。同時勘測人員要對GPS接收器進行初始化,在完成GPS接收器初始化后,還要對GPS接收器的坐標根據勘測環境進行調整,使其能夠對勘測區域進行勘測時更加精準。其次,在野外采集工作中,大多勘測人員都會準備兩臺或以上的GPS接收器來進行工作,一臺作為流動接收站使用,一臺作為接收基站,但是在使用兩臺或以上的GPS接收器時,要注意這兩個GPS接收器必須在同一個坐標系統內,這樣才能在接收基站和流動接收站進行數據收集和傳輸工作時,對數據可以進行更好的分析和處理,這樣可以大大減小測量數據中所出現的誤差,使測量出的數據更加精準,完成野外采集的準備工作。
3.2野外基站相關位置的選擇
就目前我國地質勘測工作來說,大多勘測環境都處于野外,這樣的勘測環境因其復雜等因素對勘測工作影響較大,并且這種環境一般距離城區較遠,植被等較為茂盛,嚴重阻礙了野外地質勘測工作的順利開展,所以,在選擇野外基站位置時必須要考慮到野外的勘測情況,所以只有選擇合適的野外基站位置,才能使勘測數據更加精確。一般在選擇野外基站位置時,首先要考慮到視野情況,其次是外界對GPS技術信號接受的影響問題。將這兩點作為基礎,野外基站位置應該選擇相對開闊并且較平的位置,這樣的位置有更好的視野,并且沒有周邊環境對信號的干擾,另外,野外基站位置也對流動接收坐標有著一定的影響,也就是說,原始坐標數據和流動接收站的坐標數據的精準度與野外基地接收站的位置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相關的勘測人員務必要重視野外基站位置的選擇。
3.3野外流動站的數據采集
眾所周知,地質勘測工作中數據的精準度是最為重要的,所以,想要保證野外流動站數據采集工作的精準度,必須要保證野外流動站采集數據的差分處理工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在進行野外流動站采集數據的差分處理工作時,會有很多因素影響其工作的開展情況,例如衛星高角度、衛星的分布以及衛星的數量等,所以,為了使采集數據更加精準,必須要在接收衛星信號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對數據的采集工作,另外對于采集數據的工作時間和基站之間的距離都要按照嚴格的規章標準進行,比如在與基地一千米以內的位置采集數據時應該大于十五分鐘,而與基站五千米以內的位置則要多于三十分鐘,那么在距離基站一萬米的地方開展采集數據工作就要要求測量時間大于四十五分鐘。所以需要重視野外流動站的數據采集過程,以提高GPS技術應用的有效性。
3.4 GPS觀測相關數據處理
通過對GPS技術的應用分析,我們可以充分的了解到野外流動站采集數據差分處理工作尤為重要,直接關系著勘測結果的精確性,需要通過多方面努力保證采集數據差分處理的精確性。所以,不但要保證外部因素滿足野外流動站采集數據差分處理工作,還必須要在數據處理方面做到精準。首先,在進行相關數據處理工作時,可以在相關數據顯示中建立一個橢圓球體,將數據放在橢圓球體的平面中,使坐標位置有更好的觀測點,然后再把相關數據放入該系統中,然后在使用先進的技術來進行數據的處理;其次,要重視數據的準確度,因為在差分階段工作中即使出現很小的誤差都會嚴重影響數據處理結果,所以,相關的工作人員必須要對每一項數據進行嚴格的核算,保證差分處理的精準度。
3.5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
傳統人工地質勘測往往會在數據的精準度上出現誤差,使地質勘測工作不能順利開展。GPS技術運用在地質勘測工作中,在一些復雜的勘測環境中也能更好地開展勘測工作,還能保證其數據的準確性。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提升,虛擬現實技術的出現與GPS技術進行了充分的結合,能將數據快速的呈現在計算機中,并以三維立體圖形的方式展示給相關的工作人員,使數據更加直觀的呈現給技術人員。另外,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還能將工程測繪中所有工作的細節都進行展示,將重點內容進行標注,這樣更加便利了工程測繪工作的開展,在工程施工中也能更好的降低失誤率。作為相關技術人員,要重視對于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為提高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效率,需要不斷進行創新,以迎合時代發展。
結束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GPS技術將會越來越成熟,將會在更多的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在地質勘測過程中,采用GPS技術已經是一種必然的趨勢,雖然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但GPS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著極大的發展空間,需要相關技術人員不斷探索與實踐,從而使此項技術更為成熟,以便更好地服務于地質勘測工作。
參考文獻:
[1]陳景偉.GPS與RTK技術在地質測量中的應用研究[J].民營科技,2013(11):75.
[2]畢明麗.探究分析GPS技術在地質勘測中的應用[J].價值工程,2014, 33(18):219-220.
[3]葛永森,李廣來,鹿傳磊,戴曙光.GPS-RTK技術在地質勘測中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0,9(0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