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海波
摘 要:本文首先探討了調查研究在現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然后從社會學的角度簡要介紹最為普遍的社會學調查研究方法即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以及二者的異同.
關鍵詞:調查探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釋性研究;
現代西方有這樣一句話: “事實需要數據說話”, 一語道破了調查研究在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1.調查研究的作用
人類發展到21世紀,一切都在加速變化。所有的變化都對我們人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這些能力的提高與調查研究都密切相關。
首先調查研究是了解現代社會,攝取社會信息的手段。調查研究是社會科學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發表文章中最為普遍的方法。今天社會生活的每個領域,無論是政治、經濟、軍事還是文化、教育、科學研究都是社會調查施展身手的地方。民意測驗是大眾最常見的調查研究之一。民意測驗既反映輿論,本身也制造輿論既是人民群眾表達自己一項對統治階級造成輿論壓力的一種途徑,更是統治階級掌握和控制民意的一種手段。
其次,調查研究是提高學習能力的基本形式,也是學會生存的先決條件。在商品經濟時代,商品價值來源于無形的知識,而不是有形的物質。知識經濟的這一特點決定了現代人學習能力的極端重要性。但是學習的重要內涵之一就是調查與研究。調查研究既包括了學習新知識,也具有直接現實性,就是把知識應用于實際的特性。在知識經濟時代,個人要成為學習者,企業要成為學習型組織,國家要成為學習型社會的話,自然都包含著調查與研究的深刻內涵。
第三調查研究是知識經濟時代是獲創新能力基本途徑。在市場經濟時代,腦力競爭已成為未來趨勢,創新成為制勝關鍵 但是創新能力決不是高不可攀的東西,相反,它是很樸素甚至很“簡單”的東西,那就是勞動,不過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而已。現代經營的頭等大事是競爭市場,但如果說有比市場更重要的東西的話,那就是“商機”。正是由于商機的存在,會改變企業的命運,改變企業產品的命運。如果準備不好,當市場出現新的轉機時,就會措手不及,甚至付出慘重代價。
2. 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及異同
社會調查研究的作用可概括為描述和解釋。所以調查研究也可分為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只是對社會現象進行準確、客觀的描述,即描述社會現象是什么,它是如何發展的,它的特點和性質是什么。描述性研究重點放在對現象做出準確、周密的描述。它主要回答有關是什么,怎么樣的問題,它提供一般性的資料,如分類構成、歷史和現狀。但是描述的任務在于說明現象“是什么”。在一個我們知之甚少的領域里或對新近出現的事物進行研究,很難立刻做出理論上的設想,重點放在弄清事物的真相如何,僅僅為今后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礎,準備素材。但是人們往往不滿足于了解“是什么”的,而要關心“為什么”這就是解釋的任務。解釋是在分析的基礎上,找到事物的規律和內在原因。解釋性研究不是簡單客觀的陳述一個社會現象,而是為了說明社會現象的原因,預測事物的發展趨勢或后果,探尋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解釋社會現象為什么會產生,為什么會變化。“例如杜格拉姆的《自殺論》中,他駁斥了從自殺現象的定義開始,繼而駁斥了以往關于自殺原因的種種解釋,得出自殺不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它是與社會環境相關的,應從社會環境中去尋找原因。杜格拉姆對歐洲11個國家1866-1878年的每百萬人中自殺率進行了比較,發現自殺率具有整個社會或某一個省、某一地區的特征,即對一個群體來說,必然有一特定比率的自殺者。與純粹是個人自殺現象的行為不同,自殺率是一種社會現象。許多個人的情況盡管可能會促使張三或李四自殺,但決不會普遍到對整個社會自殺傾向的大小發生作用,因此應從環境中去尋找各個國家、地區間自殺差異的原因。”(社會研究方法教程/袁方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1 P728)
描述性研究是初步的,是在為今后更精確的研究提供基礎,帶有探索的意義。對于完全熟悉的調查課題,或是對新近才發現的社會問題進行調查,由于情況不明,甚至很難提出有針對性地選題,這是往往首先作一次描述向調查以掌握表面現象。
而解釋性研究重點放在對現象的內部機制做出說明,他主要回答:“為什么”的問題與描述性研究比起來,它的調查程度更復雜,例如,往往要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調查樣本。它在對某一類社會組織進行調查時,就先要通過抽樣選出一些代表性的調查對象,不僅要弄清這些樣本的情況,更主要的是通過對比分析,分解因素,考察歷史等。進而尋找出這個組織為什么能夠存在,推動它運轉的動力是什么等等。一般調查課題不應僅僅滿足于現象的描述,總是希望深入到機制,趨勢的研究中去。所以在描述性調查基礎上總要轉向解釋性調查。
3.結語
不管是描述性研究還是解釋性研究,都要根據不同的研究課題,從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時間性調查對象的范圍來選擇不同的研究類型。社會調查研究對人類社會問題的描述也許遠遠不是精確的,但在面臨現實問題挑戰時,已經提供出越來越有效的對策。調查研究既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一門重要的科學門類,還是提高人的素質的重要途徑。作為一門科學,它也有自身運行發展的規律,只有研究并遵循這些規律,才能搞好調查研究工作,創出調查研究的精品。
參考文獻:
[1] [美]艾爾.巴比:《社會研究方法(上)》,邱澤奇譯, 華夏出版社,2004.4
[2][法]E.杜爾格姆:《社會學研究方法論》胡偉譯,華夏出版社,1988
[3][法]E. 杜爾格姆:《自殺論》,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4] 戴建中:《社會調查研究方法》,人民出版社,1989.11
[5] 虞祖堯編譯《社會學和社會調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8.11
[6] 袁方主編 /王漢生副主編,《社會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4.1
[7][蘇] 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編《社會學手冊》,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8]SINGLE, Francois de, Lenquête et ses méthods le questionnaire, Nanthan,Pari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