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野
摘 要:林業工程是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營林造林工作意義非凡。開展營林造林工作,應從現階段我國營林造林的實際情況出發,制定更加完善的營林造林制度和對策,如此才能夠真正實現林業工程的作用和價值。但就現階段林業工程發展而言,其營林造林工作仍存在許多問題,限制了營林造林工作的進一步發展。筆者從林業工程發展的角度出發,就營林造林工作的實際意義闡述幾點看法。
關鍵詞:林業工程;營林造林;意義;措施
從目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形勢來看,林業工程營林造林工作,不僅能夠實現對自然環境的保護以及生態環境的優化,同時對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也有著巨大的促進作用。林業部門以及相關地方政府要重視營林造林工程,確保營林造林工作能夠落實到位,真正實現林業工程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一、林業工程中營林造林工程的意義分析
1. 營林造林的生態意義分析
當前我國生態環境狀況不容樂觀,自然環境在自我調節的表現上呈現出明顯的疲態,部分區域水土流失與沙漠化現象日益嚴重。而通過營林造林的方法,能妥善解決土壤沙漠化的現象并提升自然環境的自我凈化與調節的能力。也只有運用植樹造林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目前的環境問題,提高空氣流通的程度,還原社會與人民群眾一個穩定的生存環境。
2.營林造林的社會意義分析
樹林的作用不僅是能為自然環境提供自我凈化的條件,針對人類社會而言,不僅能提供豐富的木材資源,樹木在進行光合作用時釋放的氧氣是人類生存的必需條件。通過營林造林能夠妥善優化人類居住城市周邊的環境,提升人類生存的環境質量,同時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
3.營林造林的經濟意義分析
林業還是我國重要的支柱產業,不僅是造紙業、家居生產產業上,在各類化工產業上木材也是重要的資源。營林造林活動的持續推進,不僅為我國各項產業持續輸出重要原材料,還因美化了環境從而大力推動了地區的旅游業發展。部分林業的農戶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就業機會與創業機會,拉動了我國的經濟增長速率。
二、我國的營林造林現狀
1.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總體質量不高
我國營林造林工作處于轉型時期,隨著森林經濟的凸顯和市場的需要,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依然重視經濟效率, 但同時更注重生態效益和環境保護, 營林造林正從原先的產業型轉向公益型,然而由于制度、監管、技術、資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我國的營林造林總體上質量和速度都不高。
2.缺乏完善的體制和監管
營林造林工作是一項耗時、耗力, 需要很長時間才會看到成效的工作,所以需要配套有長遠規劃的體制保障和有效監管制度,不僅要在源頭上政策、資金、技術支持營林造林工作,還要對選種、育苗、培育等營林造林的每一個環節都應配置完善的制度和監管措施,保障營林造林有始有終。目前的營林造林還處在上級下達指標,然后林業主管部門進行一定的檢查驗收的忽視中間環節的階段,不利于營林造林工作的高效、長久進行。
3. 責任意識缺乏
營林造林工作是適應我國社會發展的需要,既滿足現代人需求又不損害后代利益的健康、和諧、環保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對現在對未來都意義重大,良好的商品林的營林造林還能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相關的部門和林業工作者還沒有充分認識到自己減負的責任和使命,單純把營林造林工作當成一個指標、一項任務、一個政績來完成,這不利于營林造林工作的主動開展和積極開展。
4.技術水平低, 資金投入不足
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技術水平很低,營林造林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效,必須依靠先進技術, 而目前,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的選種技術、苗木繁殖培育技術、種苗改善技術、土壤改良技術、林木的防疫防病技術、采伐技術、機械化水平等在世界上都處于較低水平,大面積的技術推廣應用不足不足10%,總體技術水平很低。目前的營林造林雖然得到了國家各省市區的重視,但資金的投入還有待加強。
5.經營方式粗放, 管理落后
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受長期傳統大木頭經濟影響, 重采伐輕補育,人們長期過度追求經濟利益, 大多只關注能帶來經濟利益的人工林,而忽視了森林的天然更新,使得森林的樹種和結構十分單一。而且幼林撫育和透光撫育不足,森林的后繼發展不足。由于粗放的經營模式,管理上也十分落后,對營林造林技術的更新和人才的培養不足,很多工作人員工作環境艱苦,工作量大,但工資水平低,綜合素質也欠缺,不利于營林造林工作的積極開展。
三、加強我國林業工程中營造林工程的有效舉措
我國的營林造林工作,應在體制、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資金、技術、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等方面綜合入手,多管齊下,為營林造林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切實促進我國營林造林工作的又好又快發展。
1. 重視專業營林隊伍建設
人作為營林造林工程的主要執行者,具有一只高效的,專業的工作團隊對于林業工程是至關重要的。主要是因為營林造林是林業工程中最為重要的一環,由此對于參與這一部分工作人員的要求也很高。因此,加強對工作隊伍專業能力的提升,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樹立先進的工作理念,才能有效提升營林造林工作的效率,保障營林造林工作的質量。相關部門需要著手于對工作人員的培養,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促使營林造林隊伍的素質得到提升。
2.建立健全監測管理體系
建立健全針對森林資源的監測管理體系,從而實現對森林資源和林業工程的有效管理。以當前的森林監測體系作為基礎,進行相關工作布置,建立起從工程初始直到建設完成以及后續發展全面性的管理體系,以及與之相配合的評價體系。將各個地區的林業工程開展的情況進行實時的,完整的反映到林業部門,給予相關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提供充足的一手資料。
3.加大生態補償力度
為了維護森林資源所發揮的作用,完善相關資源征收稅的法律,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的個人或者單位,并將取之于資源稅收的資金用于開發資源上,其中包括政府的財政資金,企業或個人的稅金,從而促使林業工程能夠良好的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使得全社會樹立起保護自然的意識。
4.加強林區科學規劃
我國國土面積大,地域廣闊,地區之間差異大,每個地區不同的地理特征的現實情況給森林資源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因此,在正式開展林業工程之前,需要對當地進行深入調研,明確其對于森林資源的明確需求。不能盲目開展種植活動,應當有序調整林業結構,切實在最需要樹木的區域開展種植。政府在林業發展中起到宏觀調控與管理的作用,這是林業自身特點決定的。在我國實行政企分離之后,政府職能主要體現在對林業產業政策的制定,通過政策對林業產業發展方向進行調控。要隨時關注林業產業發展的變化,靈活轉移發展重點,制定更加符合我國林業產業發展的政策與章程。包括商品林、公益林在內的營林造林工程,要制定不同的產業發展政策。對森林旅游以及產品深加工方面,要給予大力支持,制定相關政策,作為有效引領,確保林業產業項目調整與結構優化的全面實現。
結束語:綜上所述,營林造林工作作為林業工程的基礎,其工作意義與林業工程意義相同,即促進林業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的和諧發展。因此,各地林業部門應全面加強人才培訓和林業監管工作力度,從根本上解決林業發展科學技術薄弱問題,從而實現營林造林工作意義的升華。
參考文獻:
[1]李國平.分析林業工程中營林造林工作的意義[J].現代園藝,2017(24)
[2]朱文弘. 探討林業工程中營林造林工作意義[J]. 民營科技,2015(02).
[3]陳守良.論加強營林生產管理促進林業工程發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