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芳
摘 要:"微"時代是一個強調互動、創新的時代,它要求黨的建設和宣傳要能夠適應社會環境的變化和技術發展的需要。 面對"微"時代在傳播渠道、傳播模式、思想交匯等方面帶來的挑戰,黨建宣傳工作必須要創新路徑,通過打造"微"平臺,營造"微"環境,發揮"微"力量,以適應"微"時代,全面推進黨的建設。
關鍵詞:"微"時代;黨建宣傳;創新
0引言
隨著微博、微信等新興網絡自媒體應用的發展成熟,信息的獲取、加工、傳遞和分配逐步實現網絡化,特別是移動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使這一趨勢更加明顯,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調查報告顯 示,截至 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 8.32 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 6.27 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6.9%,而在在所有網民中,以微信為代表的即時通信的覆蓋率為89.3%,微博覆蓋率為 43.6%。微博、微信等“微”媒介的運用正引發包括政治、商業甚至個人生活等一切領域的革命性變化,整個社會也進入了“微”時代,當然黨建工作亦不例外。
1.“微”時代黨建宣傳工作創新的意義
“微”時代是以微博、微信、人人網等為代表的新興微傳播媒介變革與創新的產物,具有內容短小精悍,傳播速度迅速,傳播者更加多元,交互性更強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傳統的黨建工作,尤其是輿論宣傳和引導與時代嚴重脫節,影響黨建工作的深入開展,為此,亟待借助 “微”時代的應用平臺打造“微”黨建。
開展黨建宣傳創新工作是順應。“微”時代的必然要求 以微博、微信等為代表的“微”媒介具有內容短小精悍,傳播速度迅速,傳播者更加多元,交互性更強等特點,這些特點為人們帶來了海量的最新的信息,也導致人們在面對海量信息時,從獲取“豐富信息” 向獲取“更多有效信息”轉變,導致很多信息的“瞬時化”和“碎片化”,造成人們很難全面深入地把握信息的本質。同時,在“微”時代,移動終端將人們的傳播時間分割得更加瑣碎。時間的瑣碎決定了人們不可能有耐心和精力接受系統地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等先進理論為指導的黨的先進思想理論。因此,在“微”時代,我們必須創新黨建工作,借助“微”平臺,將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和政治主張,以符合“微”時代特性的方式傳遞給每一個人。
2.“微時代”下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2.1“微時代”下基層黨建工作面臨的挑戰
“微時代”給黨建工作帶來了新挑戰一是不良價值觀念沖擊黨員黨性觀念“微時代”的新媒體有著自我展示的特質,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卻趁機散布貌似公正客觀,但實質上是一些偏激化、情緒化、煽動性的言論,沖擊著黨員的黨性觀念。二是不良文化入侵黨建文化陣地“微時代”的網絡文化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理念,有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政治傾向毋庸置疑的是,一些敵對勢力正無孔不入地利用新媒體對我們進行意識形態、道德文化的滲透,不斷侵入我們的黨建文化陣地。三是不良信息影響黨員隊伍穩定“微時代”讓黨員的圍墻在虛擬的世界里變得形同虛設,從而影響黨員隊伍的穩定把握“微時代”脈搏,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發展以新的視角、新的理念、新的思維審視“微時代”下的基層黨建工作,既是回應當前機遇與挑戰的根本要求,也是增強基層黨組織凝聚力和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2.2“微時代”下基層黨建工作帶來的機遇
“微時代”給基層黨建工作提供了新機遇一是黨課資源更加豐富在以前,“走出去請進來”是豐富黨課內容的有效方法,然而“微時代”卻把“不走出去也可隨時請進來”變成現實“微世界”里有名師授課、有最新素材,黨務工作者可信手拈來、為我所用,豐富黨課教育的內容。二是黨員溝通更加便捷,遠程視頻會議系統使得跨區域開會變得方便,微信、微視則有著比遠程視頻更強大的溝通功能,只要利用得當,便可以有效縮短黨務工作者與黨員的距離,實現更便捷的溝通教育。三是黨建平臺更加廣泛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為黨建工作搭建了更加廣泛的平臺,譬如肇慶邊檢站的黨建工作微信平臺—“肇慶邊檢黨旗紅”等這些微信平臺成了黨務工作者提高自身能力的載體,也成為黨員開展學習的好果道。
3.“微”時代黨建宣傳工作創新的路徑
3.1重視和善用“微”媒體。打造黨建宣傳的“微”平臺“微”時代改變了傳統的傳播模式,微博、微信等網絡自媒體的成熟進一步削弱了傳統媒體的地位和權威,導致黨建宣傳工作出現宣傳渠道的“弱控制”。面對這一形勢,在黨建宣傳工作中有必要重視黨建宣傳“微權威”的建設,重視和善用“微”媒體,改變傳統的工作觀念和方法,提高自身的傳播素養,掌握最新的傳播技術和能力的基礎上,通過多種“微”平臺將黨建信息及時發布,暢通反饋渠道,準確解答受眾在黨建“微”平臺上的有關咨詢,以豐富簡短的內容與形式吸引黨員關注,進而提高宣傳工作的針對性與有效性,建立權威性的地域黨建宣傳“微”平臺。
3.2創新主渠道,實現黨員的“微管理”、“微時代”使得黨員的網絡化管理變得觸手可及,一個微信平臺或微信群便可實現微談心、微討論、微匯報等,成為一個“網絡黨支部”?;鶎狱h組織要敢于開拓創新,把傳統與創新相結合,將制度與科技相街接,積極探索符合本單位實際的黨員教育管理途徑一方面,黨務工作者要積極探索“網絡黨員”的跟蹤管理、考核評議等制度,在“網絡黨支邵”內部實現有效規范管理。另一方面,黨員也可以通過“網絡黨支部”信息平臺,通過互訪交流等方式,對基層黨組織進行實時監督,及時發現和監督整改黨組織存在的問題,讓黨組織更加健康、更加充滿活力。
3.3占領主陣地,建強黨建的“微文化”、基層黨組織要綜合運用新媒體,開發和創作黨史、軍史、紅歌等黨建方面的微視頻、微電影、微動漫,開展微閱讀、微話題、微活動。讓黨建文化微而妙、微而美、微而精,實現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要創新展現形式。把黨建文化內容裝進微信等新媒體中去,讓黨建文化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互動反饋,發揮“交流部”的作用;將黨建文化成果通過新謀體向“黨員”、“粉絲”展示,并接受黨員群眾的監督,發揮“宣傳部”的作用,進而推動黨建文化再上新臺階。
3.4把握主動權,延伸組織的“微服務”基層黨組織要主動圍繞黨員主體做文章,實現思維方式由“為民做主”向“讓民做主”轉變,用人性化的“微服務”實現“組織本位”向“黨員主體地位”的回歸。一方面,要立足基層黨員教育管理和黨務工作的需要,創新運用新媒體,通過開展微接訪、微解惑等活動。實行網上定期接訪,聽取黨員和青年官兵的意見建議,提高他們參與黨建工作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要利用微信的評論、分享等功能,通過網上熱點討論、黨員身邊事追蹤等方式,把握官兵思想動態,了解官兵工作生活情況,幫助解決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實際困難,讓黨員感受到黨組織的關愛和溫暖。
4.結束語
“微”時代新興媒介的發展與成熟為黨建宣傳創新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發布平臺,但也帶來了宣傳渠道弱化、多種思想交匯以及受眾對象變化等一系列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只有重視和善用“微”媒體,發布和引導“微”內容,吸引和聚集“微“個體,才能推進黨建宣傳工作的科學化。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2014 年中國社交類應用用戶行為研究報告[R].北京:紅果互聯網網絡信息中心,2014(7).
[2]孫莉霞.新時期基層黨建的運行困境與建設路徑[J].宜春學院學報,2016[7].
[3]楊志艷.新媒體時代的黨建輿論引導和宣傳[J].實事求是,2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