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企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同時存在著一種辯證統一的關系,企業發展會導致環境問題,環境管理也制約著企業的發展。環境保護是企業應有的責任和重要的驅動力。消除企業實施環境保護管理過程中的障礙,實現環境企業的科學管理。
關鍵詞:企業;環境監督;環境管理
黨的十七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體系,黨的十八大建立了將生態文明納入“五位一體”的大格局。自此,生態文明正式進入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戰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啟動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盡管面臨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協調發展的巨大挑戰,但在黨的領導下,生態文明觀已經建立,生態文明理論已經體系化,生態文明新時代已經來臨。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推進,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高品質的環境質量追求也越來越高,這必將給企業環境保護帶來新的機遇和新的任務。因此,企業有必要加強對環境進行監測、評價、規劃管理和信息化管理的能力,實現環境保護的總體目標。
一、中小企業環保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較小,可使用的周轉資金較少,更容易出現經濟危機,所以一般企業的發展重心都在經濟效益上,而很少關注環保相關的問題,導致企業發展很不穩定,在環保管理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這幾方面:
(一)環保意識淡薄
環境保護意識是實施環境保護措施的基礎,但依事實而論,目前的企業對環保高壓執法和嚴管認識不到位,造成企業對環境保護重視不夠,甚至造成企業破產。然而,由于企業在生產、管理、生產、排污以及制度等方面還未能形成一套系統的科學體系,導致社會信貸更加困難。在日常運營中,企業通常把經濟效益作為唯一的發展目標,過分追求利潤而忽略其他方面,資金的短缺使得企業更難以保護環境。
(二)環保資金不足
環境保護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需要一定數量的物質、財力和人力資源。然而,對于企業來說,融資規模相對較小,經濟效率較低,成本控制較為嚴格。提供適當的環境管理是困難的。財政支持。此外,由于企業過于注重經濟效益,保護環境給企業帶來的好處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導致企業缺乏激勵措施來保護環境,和許多企業環保意識薄弱。環境保護所需要的支出與效益并不成正比。企業的發展沒有實際的價值。因此,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很少有公司能夠把自己的發展重點放在環境保護上,造成企業的越加重視發展,對環境的關注不夠。
(三)環保專業技術人員嚴重缺乏
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需要專門的技術人員,他們不僅需要熟悉企業的日常業務,還要有較強的環保意識,這就對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大部分中小企業的環保人員都不專業,對環保技術的掌握度不夠,在實際操作中存在較多的問題,而且很少有企業會專門招聘環保技術人員,這就導致在長期工程的建設中對環境建設的效果較差,很難實現長效的運行機制。
(四)治污水平滯后
隨著污染水平的不斷加深和污染物種類的不斷增加,環境治理過程中對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同類型的污染物應該受到不同的處理措施。這就要求企業采取環保措施。這些措施需要根據他們自己的情況來實施。然而,對于企業來說,環境技術的掌握程度還不夠,很少有公司愿意花大量的錢來引進環境管理技術。因此,許多企業在技術水平上落后,治理方法也不先進,材料的治理是不徹底的,污染物的排放仍然處于過度的狀態。
二、改進中小企業環保管理的措施
加強環境意識,樹立環保觀念,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加強環境問題治理,是中小企業的重大關切,也是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途徑。因此,企業應該加強對生產過程的控制,減少環境污染。
(一)加大環保宣傳力度
為了加強環境保護的效果,企業首先要樹立環保意識,加大對環境保護的重視,深化對每個員工的環境保護理念,督促員工自覺開展環保工作。要做到這一點,最重要的是要依靠政府各部門和企業的宣傳。對于中央政府部門來說,建立健全的環境保護政策是必要的,可以以證據為依據。對地方環境保護機構來說,是環境保護的根本保證。因此,我們必須樹立強烈的責任感,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
(二)以政策促企業積極性
對企業來說,最重要的限制實施環境保護措施的一個原因為資金問題。因為企業的資金大多用于擴大再生產,片面的追求經濟效益。造成資金相對短缺,用于購買環保設備,招聘專門環保人員方面的資金嚴重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為企業提供更多優惠政策和制度引導,增強企業對環境保護的積極性。此外,政府還可以為中小企業的環保工作提供一定的減排政策。對環境治理良好的企業給予適當的經濟激勵,減輕環境保護問題對企業的經濟壓力,提高環境保護質量。
(三)實施人才隊伍建設
人才是促進發展的根本動力。對于企業環境保護的管理,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引進優秀的環境保護人員,為實施環境保護政策和實施環境保護措施奠定堅實的基礎。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企業要通過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升管理人員業務水平。環境保護部門的工作要求也越來越高,社會團體也越來越重視環境保護工作對企業的發展,以此滿足現實需求。
(四)逐步推行中小型環保工程的施工監理
環保工程一般都需要施工,而且施工涉及建筑、防腐等多方面的內容,對施工的技術要求較高,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失誤都有可能對整個工程造成影響。雖然目前我國并沒有針對中小企業的環保施工建立專門的政策要求,但是就環保項目而言,對施工技術的要求更高,這就要求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督,不斷簡化監理程序,進行施工節點控制,合理進行收費。另外,要增強監理人員的素質,保證監管過程的公開、透明,從而為工程質量提供保障,將環保措施落到實處。
結束語
當前,生態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已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尺度。生態環境越好,對生產要素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越強。從這個意義講,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一定的優惠政策,嚴格控制企業環保工程承包單位的資質審核,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環境污染保險市場的發展,才能發揮風險管理作用,進而推動企業環保風險快速發展逐步實施中小環保項目的建設監理,實施環境保護管理,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任重道,朱貽庭.利益相關者權利與企業社會責任――兼論企業的環保責任[J].道德與文明,2007,(1).
[2]陳興玲.企業環境風險的全過程管理初探[J].環境監控與預警,2010,4:49-52.
[3]王春和等.中國民營企業可持續發展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1).
[4]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為發展生產力服務[J]. 曲格平.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 1988(01)
[5]強化企業環境監督管理的新措施[J]. 程萬里.中國環境管理. 1990(02)
[6]楊毅堅,唐宇燕.淺談怎樣做好中小企業的環保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4(9):179.
作者簡介:
劉璇(1983-)承德市雙橋區人,承德市環境保護局,工程師,大學本科,現從事環境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