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國強



摘 要: 在修船市場詢價中,船廠接到一艘十萬噸級半潛船浮箱移位的項目,技術研發中心初步制定了一個浮箱移位安裝的方案,提供給船東參考,并期待進行下一步的合作。本文簡單介紹一下這個浮箱移位安裝方案。
關鍵詞: 十萬噸級半潛船;浮箱移位;安裝
一、項目工程介紹
2017年下半年,從某特種船公司得到十萬噸級半潛船浮箱移位的標書,船廠按照標書內容和技術要求進行了分析研究,會同各相關部門制定了施工方案來回復船東。技術方面的主要內容是將艉部原設置兩個個可移動式浮箱,左右舷各一個,兩個個浮箱的尺寸為:長12.0m、寬14.45m、高22.0m,將原兩個艉部移至艏樓凹槽內,本浮箱移位改造工程的法定部分滿足中國船級社(代表香港當局)的相關要求,改造項目的結構、輪機和電氣設計滿足中國船級社的規范(2017 年7 月1 日前發布)要求。
這個項目的前期技術論證和詳細設計由船東委托船舶設計院進行,在得到船級社審核通過后,我們船廠按照設計院的詳細設計圖紙做生產設計,通過必要的試驗,符合技術要求,交付船東運營。
二、移位工程介紹
船舶進港,平均吃水調整到約5.0m,首尾吃水相差≤1m,左右舷吃水相差≤0.5m。停泊11#泊位(水深6.5m),船艏朝上游。本次浮箱吊裝租用600t自航起重船(秦航工82號);
選用扒桿傾角60°的吊裝曲線,雙主鉤各掛2根吊帶(120t*20m),起重能力250x2t,吊距32.77m,吊高61.75m;
“新光華”輪停泊11#泊位時,先將左舷前浮箱吊運到艏樓凹槽附近預定位置,臨時固定牢固;左舷浮箱吊運結束將“新光華”輪移位到12#泊位,先將右舷前浮箱吊運到艏樓凹槽附近預定位置,滑移左、右前浮箱到艏樓凹槽內。
安裝前浮箱臨時底座:船舶停靠11#碼頭后,根據下圖位置安裝滑移軌道(鋼軌QU120單根30m,2個浮箱共8根,長度共240m)和支撐底座(Ф273*18 1090mm或者Ф325*18 1090mm,每個浮箱8個,共16個支撐)及限位工裝;詳見《支撐底座安裝圖》
軌道固定示意圖:鋼軌不焊接,卡馬與主甲板焊接
支撐底座共16個:高度1090mm, Ф273*18安全載荷100t,Ф325*18安全載荷200t,
滑移小車共6臺:高度1355mm(含軌道高度),安全載荷200t,頂升高度200mm;
三、浮箱吊運
起重重量:浮箱重量422t+索具重量約4噸=426噸;
起重高度:浮箱高度36.5m+索具10m=46.5m,吊距約32m。
浮箱支撐底座安裝結束,起重船進廠開始吊運浮箱。為方便索具掛裝,本次吊裝選用120t*20m吊帶 共4根,吊帶直接繞過吊耳銷子回到主鉤鉤頭。
浮箱吊離主甲板約1000mm高,起重船向船艏移動約175m,將浮箱放在預定的支撐底座上,緩緩放下,通過導向工裝準確定位,再將浮箱與支撐底座臨時焊接固定,支撐與主甲板焊接。導向示意如下圖
四、 浮箱滑移
先移左舷浮箱,再移右舷浮箱。
先將6臺滑移小車安裝到位,均勻受力10%時拆除支撐底座與主甲板的焊縫連接,6臺滑移小車同時頂起使8個支撐底座離甲板30mm間隙時,通過滑移小車自帶推拉裝置使浮箱前進。
到達指定位置時,移除滑移小車和軌道。8個支撐同時受力,再用6臺液壓千斤頂(安全載荷200t,最大頂升高度200mm,千斤頂最大高度不超過600mm)同時頂起浮箱。6個千斤頂頂起時最大頂升高度約180mm。此時8個支撐正好不受力,將原6個滑移小車支撐位置用30mm厚硬木墊實。割除8個支撐與主甲板間隙為150mm,切割處要求平齊。拆除30mm硬木,同時下降千斤頂,最后使8個支撐同時受力,調整千斤頂下落150mm。用同樣方法操作使浮箱下落到主甲板。最后浮箱與主甲板焊接。
用同樣的方法滑移右舷浮箱到位。
千斤頂位置如下圖布置:
五、沉浮試驗
所有專業工作結束,浮箱結構強度試驗。以及其他設備的調試等操作試驗,最后完成下沉深度試驗
六、交付
所有性能滿足船檢和船東的要求,交付船東。
七、結束語
在船舶改裝工程中,船舶貨艙區域的接長的案例很多,船廠采用液壓滑移的新工藝、新技術得到船東的支持,采用這種液壓技術合攏大方法,在技術上容易控制,精度高,耗材少,時間短,目前很多船廠都采用液壓滑移的技術來完成接長改造工程,這個方法將會大大提高船廠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中國船級社.鋼制海船入級規范[S].2012.
[2] DNV Rules for Classification of Ship/High Speed,light Craft and Naval Surface Craft[S].2014.
[3] Lloyds Register Rules and Regulations for the Classification Steel Vessels[S].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