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仁超
摘 要: 我國作為具有悠久歷史積淀的文明古國,具有為數眾多的文物,然而,當前的文物保護工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正處于困境當中,本文對這些文物保護工作當中的各類因素進行了分析,提出了走出困境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文物保護;困境;對策
引言
文物是指具有歷史及文化意涵的,古物、遺址、建筑等內容,具有欣賞、紀念和研究的意義及價值,應當予以其充分的保護。這些代表著某一時段的人類活動的印記,不僅是具有復雜制造工藝的瑰寶奇珍,而且也包括承載著歷史印記的各類遺跡,文物的傳承對于我國而言即時歷史任務也是現實任務,就當前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看來,還存在著一些叩待解決的問題,致使文物保護陷入了困境。
1我國當前文物保護的困境
1.1經濟建設導致的文物保護困境
我國正處在發展建設的重要時期,文物帶動文化產業的發展,不少文物周邊開設了景區,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而經濟發展提供了文物保護工作的財務支持,這樣看來似乎經濟建設和文物保護之間為相互助益的關系。但是,從實際情況看來,雖然文物保護法當中有著專項的文物保護條例,但是一些處于黃金地段的文物或同基礎設施建設地點交叉的文物,仍舊在發展過程當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不少地區都已看準文物的工具價值,對文物進行了一定程度的保護并以文物為中心進行了旅游景區的開發和拓展,在很大程度上為地區帶來了很多經濟效益,但是與此同時,很多旅游景區的文物保護工作并不到位,加上一部分游客不文明的行為,導致了一些文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為的破壞。這種在經濟和文物之間選擇經濟,將文物的價值簡單定義為經濟效益的思想及行為,導致了文物保護的困境,使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相互矛盾。
1.2相關制度不完善,缺乏完備的法律保障
當前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主要依賴于《文物保護法》,而負責文物保護的部門隸屬于地方政府,且責任制度復雜。當區域內部的基礎設施建設和文物保護工作產生利益沖突時,負責文物保護的組織部門沒有對于該事宜的絕對主導權,當地方政府決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時,文物保護工作往往會被架空和擱置,加上歸責較為復雜,文物保護工作即便發生了疏漏也無法得到及時的懲處,導致文物無法獲得實質上的保護。
1.3文物保護意識淡漠的困境
當前存在于人們心中的文物保護意識不夠強烈,一些偏遠地區對于文物的理解和認識不足,部分文物還流傳于民間,大部分人沒有形成對于文物保護的概念或衡量、鑒別文物的能力,民間看待文物的價值僅僅停留于價格方面,容易導致文物的流失。所以,著力提升參與文物保護的相關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保護意識,提升全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正是當務之急。
1.4專業型人才匱乏的困境
當前我國的文物保護部門人員數量趨于飽和狀態,出現了人員劇增及機構膨脹現象,但專業型的高素質人才卻十分匱乏。相關部門在進行人才招錄的時候,對于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的考核力度不足,近年來部分應試人員為了享受公務員待遇紛紛參與到考試中來,加上薪資及組織結構、文化等方面的不足,對于高精尖人才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2我國文物保護的對策與出路
2.1對文物保護實行垂直管理,理順管理機制
我國文物保護工作的優化應以解決經濟建設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為切入點,將處理并改善地方政府認識文物的實質性價值做為基礎,認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優先性。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對于經濟發展方面的重視程度較高,將地區的經濟發展工作視為重點內容,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正視文物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契合性,將文物保護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割裂開來,經常以犧牲文物保護為代價進行經濟方面的發展。地方政府應當認識到文物的不可再生性,拉近文物保護包括遺址保護工作與區域經濟發展建設之間的關系。應當以國家的一些優秀管理部門為參考,正確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改善當前文物保護與地區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關系,采用垂直管理的模式,調整文物保護部門的責任感與積極性,讓文物保護工作具備一定程度上的話語權,讓文物發揮其應有的工具價值,體現其實質性價值。
2.2成立國家文物保護基金,強化法律保障體系的科學性、合理性
雖然我國對于文物保護方面出臺了相應的法律,但是在規定的實施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落差應當加大文物保護方面的投入力度,調動社會方面文物保護的積極性,發揮群體性力量,保障文物的安全。由于文物本身具有區域性特點,應當以各個區域為代表,將能夠體現地域差距及文化差異的內容體現出來,讓各個地域的文化能夠依托文物的力量得以發揚和傳承。國家的有關部門應提升對于文物保護方面的重視度,有針對性的對不同地區的文物保護工作進行相應支持,承擔挖掘及收購方面的經濟義務,通過政策的改進與落實提供文物的基礎性安全保障。
2.3提升文物保護宣傳、增強文物保護意識
文物的保護不僅僅是相關部門的工作重點,而且也是社會群體的觀念轉化過程。除了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實效性之外,應重視對于文物保護方面的大眾宣傳,提升社會群體的自覺保護意識,避免或減少文物的破壞現象。應具有前瞻性視角,在認識文物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的助益的基礎上,將文物的文化及藝術等方面的價值發掘出來、宣傳出去,避免為了眼前利益對文物進行破壞的現象生成。
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待完善問題,應以思想意識的轉變為基礎,加強文物保護意識,通過法律、規定、政策的優化,奠定文物保護的基礎性條件,提升文物保護方面的價值認識,讓文物作為歷史的載體得以長久的傳承。
參考文獻
[1]周措卓瑪.新時期文物保護管理工作困境及對策思考[J].大眾文藝,2018(08):49.
[2]常平.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03):156-157.
[3]王瑞林.試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的困境及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3,35(S1):60-61.
[4]趙廣霞.基層文物保護困境和系統論對策[J].消費導刊,2009(15):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