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巧麗盼·吐蘭
摘要:新聞編譯不單單是一個簡單語言文本轉換過程,更是一個通過翻譯、刪減、調整、改變、概括、轉述的過程,文章分別通過要把握好選稿關、把握好編譯關、把握好排版展開新聞翻譯員編譯國內、國際新聞版“三要求”分析論述。
關鍵詞:新聞翻譯員;編譯;“三要求”
當今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推動下,國內媒體走出國門,邁向世界,由此帶來新聞媒體行業對新聞編譯工作越來越重視,架起了一座與異國溝通橋梁,新聞翻譯員在編譯過程中要把握好選稿關、把握好編譯關、把握好排版,來滿足編譯國內、國際新聞版的要求,進而有效為國內外受眾提供更準確、更公正、更全面帶有中國自己聲音的國際新聞。
一、把握好選稿關
新聞翻譯員編譯國內國際新聞,在選擇國內新聞稿件時,首先要瀏覽國際各大媒體,搜尋國際新聞熱點,著重對權威媒體發表的重大事件的新聞稿件,如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新聞網、央視網國際在線等權威媒體發表的重大事件搜尋。第一部要選擇國家領導人的重要活動,比如全國性重要會議、中央重要會議、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權威媒體發表的中重要黨和政府決定性政策、綱領性文件以及有關評論和社論,并且把它安排在版面的中心位置。在選擇國際時訊的內容時,把世界局勢的重大事件、重大的國際政治事件、重大的災難突發事件、與中國有關的國際事件、重要的全球事件、重大的科技事件以及各國經濟社會的重大變化擬為選擇重點,在適合對內報道的外國新聞中,也可以報道娛樂事件、與健康有關的新聞、社會趣聞軼事、體育新聞等,需要注意的是要謹慎選取有關他國的政變、民族宗教沖突報道。在選擇中文稿是否適合對外報道時,首先要看稿件中談論的主題是否符合國際上共同關心的問題、是否為海外受眾所感興趣、能否回答海外對中國存在的問題或疑惑,其次,要看稿件為說明主題所包含的事實材料充分與否以及稿件使用的概念、報道層面、提法與語法是否為國外受眾能接受。在選著對外報道的中國新聞中,把中國發生的國性重要會議、中央重要會議、國家領導人的重要講話,權威媒體發表中的重要黨和政府決定性政策、綱領性文件以及對此有關評論和社論擬為選擇重點,其次是與受眾有關的信息、突發事件、重大的災害事故、重大的科技成果以及介紹名勝國際、風土人情、考古發現、社會逸聞趣事等。新聞翻譯員需要把國內、國際的報道以頭條新聞來發,以此來保證其及時被廣大讀者知曉,一方面在時事版的關鍵位置刊載,另一方面對此設立專欄、專版進行國內、國際新聞報道。
二、把握好編譯關
1.編譯的含義
國際新聞是對國際事件、國際問題以及中外關系的事實報道,是公開傳播的、及時的、重要的、新發生的有關國家之間的信息,新聞編譯是被報紙、通訊社、電視臺等新聞媒體常用的主要方式,通過對原語言的編輯和翻譯,使之成為用翻譯語言表達出來的新聞工作方法,通過編譯的新聞,助推了閱讀者的理解,因而更加具有傳播作用。編譯是編輯和翻譯的有機結合,是一個譯中有編,編中有譯的過程,它能夠按照需求對原文內容進行刪減取舍,也可以按照需求對原文進行調整和適當的改變、概括、轉述等,具有編譯者的主觀性增強,譯作目標文化適應性增強。
2.新聞編譯的步驟
新聞編譯的步驟依次是閱讀和分析原文、決定編譯稿的結構方式、篩選材料、進行編譯、修改潤色。閱讀和分析原文著重在主要事實、文體以及結構方式三個方面,在決定編譯稿的結構方式中考慮是否采用原文的寫作風格、是否對原文進行大的調整、是否選擇原文的主要內容作為編譯稿的主要內容,在對編譯稿的修改潤色過程中,確定編譯稿在新聞事實上與原文沒有出入、邏輯思維清晰、文字表達正確。
3.新聞編譯的方法
新聞編譯人員在進行國內少數民族編譯工作中,首先要確保要把英、法、西、俄、德等新聞信息按照讀音恢復成漢文,然后按照少數民族語言的寫法翻譯,例如在維吾爾語中,漢語所稱的“美國”“日本”等國名,將其翻譯成維吾爾語時,不是按照漢語,是按照它們的英文名稱“United States”“Japan”,并且譯文清晰易懂,規范流暢符合維吾爾族的閱讀習慣,并且由于意識形態的區別引起少數民族地方人們文化、價值、風俗習慣存在很大區別,所以要正確處理文化差異,使用少數民族可接受的語言,特別是在一些帶有政治傾向的關鍵詞的說法上,少數民族語言有著很大的區別。其次,對原文進行適當的摘要和刪減,如采訪對象或個人帶有偏見或有失公證的分析、看法等,重復主要事實的不必要細節、不影響對新聞事實理解的背景或表述的引句、側面多余的材料、次要內容等,或是不必要的套話、口號、大話、堆砌的辭藻等可以適當地刪減。對稿件中冗長的引語,不能全部引用,將其去粗取精引用。需要注意的是在摘要和刪減后中,注意譯稿上下文連貫性,內容上不產生歧義。另外對原文進行調整和重組(即編譯稿對原稿在內容上進行的調整變化,段落間的調整重組),以及概括轉述、壓縮合并。概括是在對原文的意思有了準確理解后,對原文的具體內容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轉述即指在不影響和歪曲原意的基礎上將原文中的某些說法或直接引語轉換成另一種說法或間接陰雨;壓縮合并即在編譯活動中將分散在一篇或幾篇原文不同地方的相同、相關或補充的內容合并在一起,經過壓縮和整理后進行編譯。其次,隨著現代通訊設備和科技技術的進步,新聞當中經常有正在發生的事實報道,為讓觀眾和讀者能迅速了解事件的最新發展狀況,因此國內的選材和翻譯必須要迅速及時。另一方面,在對國際新聞的翻譯過程中,新聞翻譯的責任重大,一旦翻譯出錯,其后果將會非常嚴重,一方面影響受眾新聞信息傳送準確性,另一方面還會對我國新聞媒體的信任度產生影響。在國際新聞翻譯中,由于不同國家間國情不同,具體的行政劃分、軍銜級別、貨幣等表達方式千差萬別,因此,新聞翻譯員不僅要對事件進展進行準確、及時的翻譯,而且還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敏感度和豐富自身國際知識,對具體的行政劃分、軍銜級別、貨幣等有所了解。例如英語單詞“foreign minister”翻譯時,新聞翻譯人員要根據不同國家的整體情況,將其翻譯成對應環境下正確的表達方式,對英國而言,foreignminister即外交大臣,對美國而言,foreignminister即國務卿,對德國而言,foreignminister即外交部長,日本要翻譯成外相。
三、要把握好排版關
在對新聞翻譯員編譯國內、國際新聞版“三要求”中,還包含了對新聞翻譯員把握好排版這一關。排版是指將圖文內容按照一定的規范,合理地編排國內、國際新聞版面。“版面一張臉”“標題一雙眼”,一個好版面,會直接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使之在美的形式氛圍中瀏覽到豐富多彩的信息報道。如果版面編排不規范、不美觀、不和諧、不便于閱讀,會直接影響新聞報道的宣傳效果,降低可讀性。如何做好國內、國際新聞排版環節,首先根據報道的內容分類、分組,進行不同的專版專欄。其次,為保證國內、國際新聞版面大方美觀,在進行版面設計時,要周密地考慮到國內、國際新聞稿件在版式結構中的位置,主題鮮明、主次分明,力戒輕重倒置,隨意拼湊。全版既突出中心,又相互呼應,消息、評論、通訊、專欄與各種文、圖稿件,各得其所,既保持足夠的信息量,又體現報道意圖,引導讀者依照版面的安排,取舍閱讀。二是劃版要規范,在編排文字稿件的走向時,要用多變的走文形式,使版式結構中的塊狀形態變化多端,要注意版面形塊分割合理。三是標題講規格、求美,做到題文相符,力求簡潔標題的主題、肩題、副題字號,大小依次可差三檔左右,搭配不合適則影響美觀。四是圖片放置合理,根據圖片本身內容以及與整個版面的協調等情況,設計圖片的大小尺寸,或加框、線點綴。五是用字規范,一般報紙有固定的字號,字體;評論、按語、圖片說明等文用活體字;對作者署名頭銜、文章署名、訊頭、訊尾、記者、通訊員姓名等,均應按需要與習慣,規定統一的字型、字號,避免各版大小不一。以此來促進國內、國際新聞報道宣傳效果。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編譯國內、國際新聞選稿、編譯、排版分析,能夠有效為國內外受眾提供更準確、更公正、更全面帶有中國自己聲音的國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