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均雷
摘要:中國傳統手工藝作為傳統工藝文化和人類智慧積淀的精華,是一種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造物藝術,應將其視為重要的無形文化財產。然而面對即將面臨失傳的危險,除了博物館或非物質文化遺產等被動式的保護機制,更需要尋找一種其他的方式從根源上解決傳承與創新的問題。
關鍵詞:竹編工藝;現代日用品;傳統工藝
竹編工藝作為我國一項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源遠流長,竹編產品構成了傳統民眾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民生日用息息相關。從傳統農耕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后工業社會,隨著不同時代背景的更替,竹編工藝及其產品也在不斷發展衍變,一些產品流傳至今,一些產品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里,但所有這些在傳統生活需求下創造出來的產品都蘊含了深厚的生活智慧和巧妙古樸的造物觀念,值得現代設計所借鑒。文章主要闡述竹編工藝在現代日用品中的應用。
一、竹編工藝的概念
竹編是指竹絲篾片的挑壓交織,是經線和緯線的相互交織。一般被稱為被挑壓的篾為“經線”,編織的篾為“緯線”。由經線和緯線的挑壓可以編織出千變萬化的圖案,從而制作出千姿百態的竹編產品。根據編織工作的不同,竹編可以分為平面竹編、立體竹編和混合竹編。而根據竹絲材料使用的不同,竹編工藝品又可以分為細絲工藝品和粗絲工藝品。
二、竹編工藝的沿革
竹編工藝是中華民族的一門古老的藝術。據考古資料證明,人類開始定居生活后,便從事簡單的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為了不時之需,就會把剩余的食物和飲水存放起來。這時候人類便就地取材,用各種石斧、石刀等工具砍來植物的枝條,之后發現竹子干脆利落,開裂性強,并富有彈性和韌性,能編易織,堅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當時器皿編制的主要材料,用來編成籃、筐等器皿。我們不難發現,在漢字的器皿用字結構中,籃、筐、簍、籠等都是用竹字作部首的。
三、現代竹編產品的發展現狀
綜觀現代生活中的竹產品,已然有一些產品開始突破傳統的束縛,從使用功能、外在形式和編織技法等方面做出創新,向現代設計風格轉化,但創新者仍是少數,筆者在調研中所看到的大多竹編產品依舊保持著傳統的風貌,它們或是過去遺留下的產品,或是沿用傳統的形式,而顯少創新。因此,現代竹編產品在設計創新方面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在設計方式和創新方法上還需做出更多的嘗試與探索。另一方面,由于竹編全手工制作的工藝特點,在產品的批量化生產方面還有所限制,如何通過設計降低產品的制作成本也是我們需要探索的一個方向。
四、基于傳統竹編工藝的現代日用品設計的創新
1.色彩上的創新
在色彩運用方面,傳統與現代竹編產品有著相似的色彩傾向,都是以竹材本色為主體色調,即黃色系和青色系,但二者的動因卻不同,傳統竹編產品是為降低成本,而現代竹編產品更多的是為展現竹材帶來的清新質感;另外,紅色系和黑色這兩種最具中國性格的色彩,也是竹編產品一直以來都在運用的,其中黑色通常只是作為點綴小面積應用。
2.裝飾上的創新
在裝飾性方面,傳統與現代竹編產品的差異較大。在傳統產品中,多以色彩或書畫等附加形式作為裝飾,而現代產品則主要利用不同材料的搭配或是編織紋理的變化來營造產品的裝飾意味,相對而言,現代產品的裝飾手法更自然、不刻意;除此之外,傳統產品中,每件產品中通常只運用一種編織紋樣,而現代產品更多的運用了編織紋樣的變化,讓它既依托于產品的功能,又營造出特定的裝飾效果,尤其是在現代燈具中的應用,將竹編的特色發揮到了極致。當然,竹編的紋樣在不同社會時期的意味也有所不同,這樣的差異主要是由不同的時代審美環境所導致的。
五、竹編產品發展傳承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產品功能種類開發不足
從傳統與現代竹編產品類別的比較中可以發現,除了一些不再適應時代需求的產品被淘汰掉之外,竹編產品在功能種類方面的發展變化并不明顯,這也是制約其現代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在竹編產品的發展過程中,缺少大膽的功能創新,產品的設計制作者似乎鮮少考慮現代消費市場,而未能開發出適合時代需求的新產品,導致了消費市場的萎靡,進而制約了竹編產品的發展。
2.產品開發中設計投入不足
傳統竹編產品的設計制作通常是由篾匠一人獨立承擔的,因此,他既是設計者也是制作者,但是,至工業社會后,社會生產力的大發展帶來了勞動分工,現代消費品的設計生產制作均是由不同的專業人員分工完成的,然而,在大多的現代竹編產品中,并未體現出專業設計的介入。除少數創新產品外,大多產品都存在形式雷同的問題,缺少設計的投入。
六、結論
傳統竹編工藝作為中國傳統手工藝的代表之一,在探索其現代轉型的活化之路上還有很多值得挖掘和探索的地方,這是一個需要長期研究的過程。文章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對竹編工藝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一定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