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可明
摘要:作為歷史文化的積淀和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文物具有珍貴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在當今時代,加大對文物的研究力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國家歷史的發展,獲取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促進當前社會的進步。但是,許多流傳至今的文物,因經歷過歷史動蕩,加之對其保管與陳列的方式不科學,已經發生了嚴重的損壞,從而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基于此,文章對文物保管和陳列中的文物保護意識展開了研究,以期延長文物的使用壽命。
關鍵詞:文物保護意識;文物保管;文物陳列
文物承載著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可以真實地反映出其所處歷史時期的真實情境,能夠為歷史研究提供寶貴的材料,對文物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是所有人的責任。目前,我國對許多文物進行保護或陳列時,由于文物保護意識缺失,導致文物保管與陳列的方法、技術較為落后,文物損壞的現象屢見不鮮。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遭到破壞,將難以修復,因此,為了避免更多的文物受到損害,減少國家的文物損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要增強文物保護意識,根據文物自身的特點,選取先進、科學、合理的保管與陳列技術,延長文物的壽命。
一、文物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性
博物館的主要任務是對各類有價值的文物、標本進行收集、收藏,以保護其完整性和研究價值,同時,還要科學地陳列文物與標本,以供廣大人民進行參觀學習。因此,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文物保護意識,對我國的文物進行科學合理的分類,并選取合適的保管技術與陳列方法,在確保文物的完整性的前提下,將其充分、全面地展示在大眾面前。加強對文物的保護管理,避免文物受到損壞,保護文物的研究價值,有助于實現博物館的自身價值,同時,還有利于我國歷史文化科研工作的開展。
二、文物陳列和保管中因保護意識不強產生的問題
1.無法及時發現文物的變化。經過長時間的保管之后,部分文物的結構、外形可能會發生變化,但由于變化太過細微,很難被發現,因此,會導致一些文物因其變化無法被及時處理而受到損壞。如今,我國博物館或其他文物保護機構中的很多工作人員缺乏文物保護意識和責任感,日常工作不到位,不能及時發現文物的變化,使得一些文物受到無法修復的損害。比如古卷書籍因保存時間較長而導致書頁之間互相粘連,或者古代文人字畫上的彩粉逐漸掉落等。
2.保管文物的倉庫條件不達標。由于我國歷史悠久,很多偏遠地區或經濟不發達地區都留有許多歷史文物,為了保護文物不因長途運輸而受到損壞,我國在許多歷史遺跡周邊建立了文物保管機構。但因當地經濟水平有限,很多基層文物保護機構無法獲得充足的資金投入,其展覽館面積有限,許多文物必須放入倉庫進行保管。而倉庫內的基礎設施較為落后,溫度、適度難以達到不同文物的不同要求,加之工作人員缺乏責任心,無法對文物實施科學管理,導致文物因受潮、蟲害或灰塵污染而受到損壞。
3.現有的文物保護科學技術落后
我國對文物保護技術的研究力度不夠,當前大部分博物館或其他文物保護機構采用的文物保管與陳列技術都十分落后。同時,我國缺乏專業的文物保護技術研究隊伍,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將文物保護技術作為其他研究項目的附加課題,這就導致我國缺乏符合當前實際情況的文物保護新技術。另外,很多新興的保護技術因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難以實現大范圍的推廣。
三、保管和陳列中文物保護意識的體現
1.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推廣力度。首先,文物保護人員要加強對文物保護專業知識以及相關法律法規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和法律意識;其次,文物保護人員要充分認識到合理的文物保管與陳列對我國經濟發展及社會進步的重要性,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從而提高日常文物保護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后,文物保護機構要注意加強對工作人員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提高文物保護工作的全面性,保證文物損壞現象能夠被及時發現和處理。
2.調動文物陳列和保管工作意識主動性。一方面,要加強預控。文物保護機構可以將物聯網技術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建立一個全方位的實時監控系統,對保護、陳列的文物的相關指標進行控制,一旦指標達到預警值,要及時采取科學的手段對管理方案進行調整。同時,還要推廣文物的分類檢測技術,針對不同材質、不同損壞程度的文物,制定相應的修復措施,以實現對文物的標準化管理,提高文物保護水平;另一方面,文物保護機構的工作人員要具備責任意識,將先進的文物保護管理方案中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并且,要采取有效的防蟲手段,減少蟲害對文物造成的破壞,避免文物損失。另外,文物保護人員要懂得借鑒國外領先的文物保護技術與經驗,取其精華應用到我國的文物保護工作中,按照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及受損程度對文物進行等級劃分,根據文物等級實施不同程度的文物修復和管理,進而增強文物保護工作的有效性。
四、結論
綜上所述,文物保護工作具有系統性和持久性,為了更好地發揮文物的收藏價值和研究價值,文物保護機構要加大對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文物保護意識以及專業知識的培養力度,調動工作人員對文物保護的主動性。同時,博物館等文物保護機構還要不斷引入國際領先的文物保護技術,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資金支持力度,從而使先進技術能夠得到普及,提高文物保護的有效性,延長文物的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