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堯
摘要:在大眾傳播媒介迅速發展的今天,以反映愛情、婚姻生活為主要內容的通俗劇得以借助傳媒工具迅速傳播,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言情劇。言情劇通過曲折的故事反映人們關于愛情、婚姻、家庭的各種觀念。愛情是人類生活中一種看似世俗,實為高尚的情感,特別是那種崇高的“大奉獻、大犧牲、大隱忍”的愛情,更能激發起大眾情感的波動和靈魂的震撼,從而使大眾情感世界得到慰籍、凈化和升華。言情劇,有著與其他類型電視劇所不同的藝術特征,從而使其具有了超然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言情劇;情感至上;娛樂化
一、情感至上
情感是言情劇中最活躍、最具親和力的因素。言情類影視劇作是一個源遠流長而又永不衰落的劇作類型。它永恒的魅力來自于人們對純真情感的永恒向往。傳統的言情劇都有一種情感至上的基本精神,往往用感情超越一切、戰勝一切的絕對信念來組織故事,并且通過或高揚或低落的結局來強調和深化這一信念。在《簡愛》中愛情超越了門第差異、金錢關系和生理殘疾;在《我的父親母親》中愛情超越了政治環境的巨大壓力。與其他類型相比,言情劇是個較純粹的類型。它很少承載社會政治意義,即使是戰爭、階級差別這些元素,在言情劇里也往往只是作為故事的背景或主人公炙熱情感克服的對象因而處于陪襯地位。美國電視學者威利斯曾有過這樣的論斷“在成功的居0作中,人物不是構成某種思想模式、引出某個邏輯性結論的象征,他們必須是能夠激起觀眾感情波瀾的血肉之軀”。由此可見感情在言情劇中的重中之重。
創下韓國54.4%的收視奇跡、被譽為“重鎊催淚彈”的《藍色生死戀》中,俊熙、恩熙因為要在一起而放棄一切,與家庭決裂,私奔到兒時的故鄉;深愛著恩熙的韓泰錫在得知恩熙的病情后,一改原先對她的背叛的不滿,毅然挑起了為她治病并幫她對家人隱瞞病情的重擔;恩熙死后,俊熙魂不守舍,最終喪生在恩熙兒時出車禍的那條街上的卡車輪下……“情感”支撐起了整個故事的大體框架,金錢、榮譽、地位等人生其他的世俗追求都被棄如敝履,或僅僅成了情感世界的陪襯,劇中的主人公因而被籠罩上了一層無私、無邪、遠離塵囂的完美光環。他們永遠聽從自己感情的召喚,無視生命中其他因素的壓力。這種任情任性的價值取舍對于熒屏前在現實生活中打拼、時時要屈從于各種利益驅使的受眾來說,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境界。
二、內容世俗化
言情劇反映的大體是世俗的生活、世俗的情感、世俗的需求和世俗的夢幻,其目的是使大眾在社會社會中難以得到的東西、欲望和期盼在世俗的故事中得到精神的補償和情感的慰籍。其方法即是為赤裸裸的欲望披上浪漫的外衣,將深層次的愿望化為美麗的幻夢。于是情感的焦躁,變成了愛情的尋求;善的仰慕,變成了賢淑的化身;美的追求,變成了瑰麗的色彩。于是,它講述著百看不厭的老故事,傳遞著常看常新的就感情。言情劇正是運用這些世俗的故事,令大眾陶醉,在幻想中獲得暫時的精神滿足,于是世界變得單純,人生變得爛漫,心態變得幼稚,情感變得天真。
三、言情劇制作的技術性和商品化使其他電視劇難以匹及
由于全面引進了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采用了電子技術手段,從而提高了生產速度,縮短了制作周期,不僅室內拍攝可以同步完成,就是室外拍攝也可以同步完成,一天就可以完成一集,甚至進入了邊創作、邊拍攝、邊編輯、邊制作的生產方式,使其進入了批量生產的模式。所以,言情劇可以拍成幾十集、上百集、甚至上千集。另外由于言情劇的批量生產主要是為了納入流通市場,劇作者為了爭奪觀眾,為了適應大眾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趣味,實現較高的收視率,以便賺取更多的廣告費,制作人不得不想方設法地追逐大眾喜歡的熱門題材,這樣固然會引起品位的降低和藝術的失落。但是言情劇與商業的強有力的聯姻使得它能夠迅速彌漫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在大眾的心目中卷起波瀾,甚至成為街頭巷尾饒有興趣的日常話題。
四、娛樂化
言情劇既然是一種文化消費品,娛樂化也就構成其天然屬性。娛樂本是一種主觀性的生命體驗,是生命主體的一種內在的情感感受,甚至是一種生理的自然需求。言情劇恰恰是為了滿足生命和生理的娛樂本能而構置的。對于言情劇來說,迎合大眾的觀賞興趣,提高節目的收視率更實際。人們關注的是劇情是否能夠滿足大眾即刻的感官刺激,實現當時的心理滿足,慰籍瞬間的精神愉悅。
五、人物靚
例如《冬季戀歌》中李民亨的出場,讓人“晾艷”。李民亨“模特走秀”般頻繁變換服裝,包括圍巾、眼鏡、頭發都能隨服裝千變萬化。除了經典的白色、咖啡色、灰色、藍色、駝色,許多男生望而卻步的顏色黃色、紅色、綠色、橙色、紫色、粉色李民亨都能穿出吸引人的感覺;畫面美。《冬季戀歌》并非是以單純的故事為主的電視劇,它追求的還有生動的畫面感,像詩般美麗的境界。畫面涉及田園小鎮、古老的校園、雪原、濃霧、下雪的湖濱、山莊、寒風中的林蔭小樹、滑雪場一陣又一陣的飄雪……用冬季豐富的影像給纏綿、哀愁的故事更增添一筆濃濃的色彩,讓作品更加完美,還讓觀眾陷入美和凄涼的意境中。
另外故事發展巧合、音樂煽情、臺詞經典、三角戀愛復雜也是言情劇不可缺少的魅力元素。正因為擁有這許多的藝術特征,才使得如今的大眾群尤其是追求時尚的青少年成為言情類影視作品的追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