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密市婦幼保健院(452370)石靜鶴
子宮內膜異位癥指子宮內膜組織在宮內膜外生長、浸潤、形成結節和包塊的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發病率呈現明顯增加趨勢,文獻報道[1],子宮內膜異位為嚴重疾病,直接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性生活質量。本文通過對我院收治的90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隨機分組,討論健康宣教干預模式在子宮內膜異位患者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我院收治90例子宮內膜異位患者隨機分組,其中試驗組患者年齡為21歲~42歲,平均年齡為(27.87±4.12)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病程(1.21±0.31)年,未婚患者22例,已婚患者23例,已育患者18例,高中學歷患者11例,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3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為22歲~41歲,平均年齡為(28.06±4.72)歲,病程3個月~3年,平均病程(1.36±0.42)年,未婚患者25例,已婚患者21例,已育患者17例,高中學歷患者13例,大專及以上學歷患者32例。所有患者經臨床診斷均符合子宮內膜異位癥診斷標準,患者均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并發癥、合并肝腎功能疾病、造血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等。兩組患者的以上條件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保證住院環境的舒適度,監護患者生命體征等,試驗組患者實施健康宣教干預模式,主要包括[2]:①疾病相關知識。向患者及家屬發放疾病知識手冊,定期組織患者及家屬參與子宮內膜異位專題講座,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各項疑問;②用藥教育。告知患者藥品名稱,用藥劑量,用藥注意事項等;③飲食教育。患者應食用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的食物,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避免食用糖類、奶制品和豆類等產氣食物,忌辣椒、蔥蒜等刺激性食物;④衛生教育。術后講究個人衛生,講解會陰護理方案,保證外陰清潔干燥,特別是傷口的清潔干燥,大小便后應清潔外陰,注意檢查會陰是否出現包塊、疼痛的情況,治療后2個月禁止性生活;⑤心理教育。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對恢復造成的不良影響,指導患者正面、積極地對待疾病,為患者講解治療成功的病例,為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⑥適當鍛煉。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參與鍛煉,改善體質,促進恢復。

附表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附表2 兩組觀察指標對比

附表3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對比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術后恢復情況及SF-36評分差異。患者滿意度判斷標準:患者出院時應用自制的問卷調查分析患者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較滿意和不滿意。健康教育知曉率評價標準:自行設計問卷調查,20個條目,每條目設5個評分標準,5分為完全掌握、1分為沒有掌握,滿分為100分[5][6]。術后恢復情況包括:腹痛、感染、出血和切口疼痛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處理 數據資料利用SPSS15.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與計量資料分別利用X2檢驗與t檢驗表示,P<0.05說明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與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差異 試驗組患者滿意度為100.0%明顯高于對照組86.67%,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1。
2.2 試驗組與對照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健康教育知識知曉率差異 試驗組患者住院時間(8.31±1.42)d、住院時間(5109.43±249.01)元,健康教育評分(94.73±3.69)分較對照組明顯改善,有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附表2。
2.3 試驗組與對照組術后恢復情況差異 試驗組腹痛、感染、出血和切口疼痛的發生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提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附表3。
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護理要求也隨之提高,健康教育不僅提高患者及家屬的醫療水平,同時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優化治療效果[3]。子宮內膜異位為婦科常見病,腹腔鏡手術為臨床治療該病的理想方式,但因患者缺乏疾病相關知識,患者術后恢復效果差別較大[4]。健康教育貫穿于患者治療、術后、預防等各個環節,可提高護理效果。通過集體講解、學習手冊、宣傳板報、組織并有交流的形式,為患者樹立信心,同時爭取患者家屬理解,緩解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清晰了解自身情況,調整心態,合理飲食,提高機體免疫能力,促進患者康復[5]。健康教育滿足患者需求,提高護理質量,同時提高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的信任。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細致的護理可促進患者恢復,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利于患者恢復[6]。本研究顯示,試驗組滿意度和健康知識知曉率同對照組比較明顯提高,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下降,術后恢復良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健康宣教干預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和健康教育評分,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患者康復,臨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