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醫專第二附屬醫院(462300)張鵬飛 李倩 者金珂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由于非器質性疾病引發的一種常見功能性胃腸病,需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有效科學的治療,以促使患者康復。馬來酸曲美布汀和舒肝顆粒均是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藥物,因此,為確定該治療方法的效果,本文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與舒肝顆粒聯合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隨機抽取2015年11月~2016年9月期間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70例)隨機分設為兩組,即觀察組及對照組。觀察組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齡在53~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01±1.02)歲,上腹痛綜合癥20例,上腹不適綜合癥15例;對照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齡在51~7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1.01±1.03)歲,其中上腹痛綜合癥23例,上腹不適綜合癥12例。比較觀察兩組的臨床資料,結果顯示P>0.05,無統計學差異存在。
1.2 方法 兩組各進行藥物治療4周,觀察組采用馬來酸曲美布汀(生產企業:開開援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00388)與舒肝顆粒(生產企業:修正藥業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2021934)進行聯合治療,其中,馬來酸曲美布汀:1次0.2g,每日1次;舒肝顆粒:1次3g,每日1次。而對照組單獨使用舒肝顆粒治療,每日1次,1次3g。觀察患者治療期間的治療效果和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并及時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給予劑量調整。
1.3 觀察指標 對比觀察兩組不良反應的具體發生情況及臨床治療的效果。
1.4 療效判斷 患者在治療后,上腹痛、飽脹不適、上腹部灼燒感、早飽等主要癥狀基本消失,無不良反應發生,為顯效;患者的癥狀有所改善但并未根除,不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為有效;患者的主要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惡化,且對生活學習造成影響,為無效。有效率+顯效率=總有效率。
1.5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兩組患者所得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格式表示,并行x2檢驗。若檢驗結果顯示為P值小于0.05,則表示兩組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
2.1 兩組臨床療效的比較 如附表所示,對照組于治療后的總有效率明顯低于觀察組,且P<0.05,有統計學差異存在。
2.2 兩組安全性評價的比較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均未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觀察組的35例患者中,1例輕微腹痛,1例輕微口干,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71%。對照組的35例患者中,1例輕微例腹痛,2例輕微口干,1例輕微腹脹,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11.43%。兩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存在(X2=0.72,P>0.05)。

附表 兩組療效的比較(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發病率較高的一種消化內科疾病。目前,臨床治療該疾病的主要手段為藥物治療。馬來酸曲美布汀是胃腸運動的調節劑,通過作用于胃腸道平滑細胞膜上的鈣鉀離子通道,對鉀離子外流或鈣離子內流起到阻礙作用,不僅有利于對胃腸運動進行調節,還能有效緩解腹痛、腹脹、惡心嘔吐和食欲不振等癥狀,從而起到治療的目的[1]。舒肝顆粒是一種中成藥,相比于其他抗焦慮抑郁藥物,其不良反應較小,安全性較好,可有效治療因郁病肝郁氣引起的不良精神癥狀,從而不僅能穩定患者的情緒,還能起到緩解胃腸疾病的作用,進而有助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提高[2]。馬來酸曲美布汀與舒肝顆粒聯合治療,可取得顯著的療效。根據本研究的統計數據可知,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94.29%,對照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74.29%,兩組進行組間比較,對照組明顯低于觀察組,且P<0.05,有統計學差異存在。在治療期間,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71%,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1.43%,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功能性能不良患者采用馬來酸曲美布汀與舒肝顆粒聯合治療,其治療效果顯著,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有臨床推廣與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