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市中心醫院(453000)岳晶晶
老齡化時代到來后,臨床冠心病發病率逐年攀升,對于自身疾病,很多患者并未有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加之老年人本身心理特點,存在焦慮抑郁的冠心病患者不在少數。采取何種措施緩解患者這種負性情緒,提高患者對健康知識的知曉率,使其積極配合臨床診療成為臨床關注的重要問題[1]。鑒于此,筆者取所在醫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收治的108例伴焦慮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開展常規護理與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效果對照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2月~2017年5月就診且有完整臨床資料的108例伴焦慮抑郁的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數字隨機分組法按臨床護理方案進行研究分組,入組患者被隨機分成各有病患54例的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28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區間62~78歲,平均年齡(65.7±2.4)歲;25例小學文化水平,24例高中文化水平,5例大專文化水平。對照組32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區間58~77歲;23例小學文化水平,28例高中文化水平,3例大專文化水平,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為對照組患者提供常規護理,在觀察組開展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方案。依據患者實際情況與醫院現有醫療資源情況制定個體化健康教育計劃,臨床護士圍繞冠心病發病機制、癥狀、治療方法、預后、防治措施等內容進行宣講。積極解答患者所提出的問題,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向患者傳授自我解壓的技巧,鼓勵患者盡可能多地開展一些有益身心的活動,如:打太極、散步、下棋、聽音樂、讀書、看報,通過娛樂性活動轉移注意力,緩解精神壓力。為患者制定階段性康復計劃并督促患者貫徹落實。指導患者合理用藥,遵醫囑按時、按量服藥,向患者講清藥物治療對病情控制的重要性,使患者認識到違背醫囑擅自更換藥物或減量、加量服用、停藥的危害。影響患者思想意識進而杜絕前述的不良現象發生,使其維持足療程用藥,以保證治療效果。盡最大努力為患者獲取更多家庭及社會支持,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安慰、鼓勵、關心、理解患者,為其提供充分的物質支持與精神支持。發動患者單位同事、親戚、朋友加強與患者的聯系,將自己生活中的奇聞趣事分享給患者。調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況與家庭經濟狀況,給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持,讓患者深刻認識到不良情緒對疾病康復的不利影響,患者自己應努力克服、自我轉移負性情緒。對于能力范圍內的事盡全力幫助患者解決,充分尊重患者隱私,合理條件下盡全力滿足患者護理需求。
1.3 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評估依據為SAS、SDS量表,評分在50~60分表示輕度焦慮抑郁;評分在60~70分代表中度焦慮抑郁;評分超過70分代表重度焦慮抑郁。護理滿意度評估工具為我院自制評分制調查問卷表,依據評分范圍劃分護理滿意等級,85~100分表示非常滿意;65~84分表示滿意;64分以下表示不滿意。
1.4 統計學處理 實驗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處理,t檢驗X±S表示的計量資料,X2檢驗%表示的計數資料,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護理后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程度比較 觀察組輕度焦慮抑郁患者所占比重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重度焦慮抑郁患者所占比重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數據見附表。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對本次護理服務評價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的患者各有28例(51.9%)、24例(44.4%)、2例(3.7%),護理滿意率為96.3%;對照組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本次護理服務的患者各有18例(33.3%)、24例(44.4%)、12例(22.2%),護理滿意率為77.8%,觀察組護理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X2=27.26,P<0.05)。
冠心病是老年人好發的一種慢性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不斷推進,臨床冠心病發病率不斷攀升。疾病不僅危害患者身體健康,同時引發的焦慮抑郁不良情緒嚴重降低患者生活質量[2]。

附表 護理后兩組不同程度焦慮抑郁患者所占比重比較結果[n(%)]
健康教育、心理疏導作為一種非藥物治療手段對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不良情緒有顯著改善作用,雖然非藥物治療手段遠達不到藥物治療所取得的治療效果,但對冠心病患者所起到的輔助治療作用不可否定[3]。健康教育開展過程中護士人員所宣講的相關健康知識能幫助患者全面了解自身疾病,知曉疾病病發機制、相關危險因素、癥狀、防治措施。趨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反應,健康教育正是利用了人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向患者普及健康知識,幫助患者認識到遵醫囑用藥與不遵醫囑用藥的利害關系,讓患者自覺糾正不遵醫囑行為,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進而實現自我管理[4]。心理疏導旨在調節患者的心理狀態,使其生理、心理維持愉悅,樹立起面對疾病的正確態度。另一方面,在中國這樣一個貧富差距懸殊較大的國家,不乏有迫于經濟壓力無奈放棄治療的患者,患者自認為現有的經濟能力無法負擔昂貴的醫療開支,由此會萌生“破罐子破摔”的念頭。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疾病,除堅持足療程藥物治療外,飲食管理、日常運動也是相當重要,然而對于無力承擔醫療開支的患者,他們對飲食管理、日常運動并無認知。所以有必要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護理,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正確的態度面對疾病。本文實施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護理的觀察組焦慮抑郁程度改善效果明顯優于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并且觀察組患者對本次護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優于對照組[5]。說明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模式能顯著改善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冠心病伴焦慮抑郁患者接受健康教育聯合心理疏導護理有助于改善不良心理情緒,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應用效果反饋良好,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