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心醫院(462000)郭雅靜 王娟
靜脈留置針常用于搶救治療與臨床定時用藥,但由于小兒對穿刺針的恐懼和害怕,在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過程中配合度較低,穿刺難度較大,影響治療效果[1]。因此,我院于2017年2月建立品管圈小組,通過開展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取得了理想的活動效果,現將研究過程與結果匯報如下。
城市雨水利用中效果最好的辦法就是建設儲水池,把雨水存下來。因此,對于水保方案中綠化率較低的建設項目,應該設計地下或者地上儲水池,攔蓄雨水。對于已建項目,再建設儲水池成本太高,一般情況下條件也不允許,應由政府部門在建筑周圍公共地帶多建一些儲水設施。北方平原地區嚴重缺水,城市水保工作應該因地制宜,加倍重視水的保持,分散建設大量的各種類型的儲水池,增加水源,造福社會。
教師可以將學生視為文本話題的參與者進行提問,問題與學生實際相聯系,促進學生與文本的互動,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1 一般資料 由我院3名執業護士、4名護師、1名主管護師自發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由主管護師作為本次活動的圈長。由小組成員根據我院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討論,將本次品管圈活動主題擬定為《提高一月至兩歲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
1.2 品管圈活動落實方法 我院于2017年4月~2017年5月一月至兩歲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案例共397例,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者312例,穿刺成功率為78.58%。根據對以往兩歲以內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較低的原因進行分析得出,患兒因素、護士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其他因素是影響成功率最主要的因素。

附表 品管圈活動前后靜脈成功率比較(例)
2.1 有形成果 實施品管圈活動后,2017年6月~2017年7月我院靜脈留置針穿刺例數共有468例,成功413例,穿刺成功率為88.24%,高于未實施品管圈活動前穿刺成功率78.58%(312/397),活動前后穿刺成功率比較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附表所示,達到本次品管圈所設置定的目標穿刺成功率85%。
1.3 統計學分析 以SPSS19.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若P<0.05,則數據對比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由于患兒哭鬧不配合或者小兒靜脈血管過于細小等患兒因素造成穿刺不成功者26例,占30.58%;由于護理人員操作經驗不足或者心理素質過低等護士因素導致的穿刺不成功者31例,占36.46%;由于光線昏暗或者陪護人員過多等環境因素導致穿刺失敗者17例,占20.00%,有針管腔過粗或者患兒家屬過于挑刺等其他因素造成穿刺不成功者10例,占11.76%。根據檢查數據以及“二八定律”[2],將本次品管圈活動改善目標定為患兒因素與護士因素,具體落實目標設定為:2017年6月30日前提高一月至兩歲小兒靜脈留置成功率達到85%。
2.2 無形成果 本次品管圈活動結束后,我院新進護士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均得到大幅度提升,提高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使品管圈小組成員的管理意識與工作滿足感大幅度提升,同時患兒家長的護理滿意度得到顯著提高。
品管圈小組活動實施方法具體為:①建立專門小兒靜脈穿刺小組,對兩歲以內小兒靜脈留置穿刺方法進行探討,由具有豐富穿刺經驗的護士作為本次活動的組長,并保障每日均有至少1名靜脈穿刺小組對小組護士進行指導,在對兩歲以內小兒進行穿刺過程中由2名護士共同進行穿刺,1名護士負責找準小兒的血管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1名護士應用注射器連接靜脈穿刺針進行抽血[3]。②加強兩歲以內小兒靜脈穿刺過程中的心理干預。在穿刺前要可以通過肢體語言分散小兒的注意力,使小兒對穿刺針的恐懼感降低,同時在穿刺前也要告知患兒家長穿刺配合的技巧,提高兩歲以下小兒配合度。③加強對穿刺經驗少、年輕護士的培訓和考核,制定新進護士培訓計劃,由帶教教師對新進護士進行理論知識與操作的培訓,考核合格后,由帶教教師帶領進入靜脈穿刺操作現場,由帶教教師操作,新進護士在旁協助,最后由護士長對新進護士進行實踐考核,達標后方可對兩歲以內小兒進行靜脈留置針穿刺。
在進行影像信息提取前,首先進行圖像的預處理,這樣能夠使影像數據更有利于提取和解譯。用遙感技術進行不同研究中,針對不同的研究數據和研究內容,需要進行的預處理內容相應也會有一定的區別[1]。本文選用了許昌市建成區2013年和2017年兩幅Landsat8遙感圖像,首先利用ENVI5.1對遙感圖像進行波段合成和拼接等工作,再利用研究區的矢量邊界范圍裁剪出研究區的遙感影像(圖1)。最后對其進行輻射定標和大氣校正等預處理,得到許昌市未分類遙感影像。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品管圈活動可使兩歲以內小兒靜脈留置針穿刺成功率有效提高,可提高新進護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以及護理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使品管圈小組成員參與護理服務管理的意識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