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醫院(454002)段甜 孫曉芙
腫瘤[1]是患者的機體在多種因素作用下發生的局部組織的某個細胞在基因水平上出現了不正常的生長調控,進而導致異常病變。隨著醫學科技的發展,介入治療的技術日漸成熟,該治療方法已被廣泛地運用與臨床。為了有效地減少患者在接受介入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次數,現將優質護理干預模式運用于腫瘤患者中,分析探討其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 參與本次研究的100名患者均為本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腫瘤患者,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6人,女性24人,年齡分布在48~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78±2.3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4人,女性26人為,年齡分布在47~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0.93±2.64)歲。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符合腫瘤疾病的臨床診斷標準,100名患者中均不存在嚴重意識障礙、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我院科室對本次研究屬于知曉狀態,所有的患者對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調查表、實驗數據及護理操作模式等知情,在知曉本次研究的前提下,自愿參與。兩組患者的臨床一般資料通過數據分析比較后,所得結果無統計學意義(P>0.05)。

附表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的腫瘤患者在我院科室治療期間實施普通的護理干預方式,觀察組的腫瘤患者,則在普通護理干預方式的基礎上,采取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護理人員在患者實施各項護理操作的同時,應時刻牢記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護理服務理念,將優質護理中人性化、優質化、專業化、科學化內涵體現在工作中,從而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2][3]。護理人員應及時告知患者應盡量進食清淡易消化的流質食物,避免辛辣、油膩食物的攝入,同時,應按照醫囑按時服用藥物,并告知患者各種藥物的治療目的,以提升患者臨床治療的配合度。
1.3 觀察指標 在實驗研究結束后,護理人員將科室自制的調查問卷發放至參與實驗研究的每位患者,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臨床操作技術、理論知識、護理服務、護患關系、入院宣教等內容進行評估,按照百分制進行評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同時,記錄患者在住院治療期間發生靜脈炎、嘔吐、頭暈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患者填寫完畢研究調查表后,護理人員將所收集的護理實驗研究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處理。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護理滿意度評分數據采用t檢驗,并發癥的發生率數據采用卡方檢驗,以a=0.05為檢驗水準,分析兩組患者發生靜脈炎、嘔吐、頭暈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情況與患者對護理人員臨床各項工作的滿意度,采用SPSS22.0數據處理軟件對上述資料進行分析,P<0.05,本次研究具有統計學意義。
數據表明,觀察組腫瘤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6%)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對照組腫瘤患者的并發癥的發生率(32%),而護理滿意度評分(96.74±2.55)高于對照組腫瘤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82.29±2.26)。詳見附表。
對于腫瘤疾病的患者,臨床上主要是采取介入手術治療,在患者接受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優質護理干預,對患者疾病的好轉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實施用藥護理、飲食護理等措施,同時將優質護理服務理念運用于護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觀察組腫瘤患者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將優質護理運用于接受介入手術治療的腫瘤患者中,有效地提升了患者對護理人員臨床工作的滿意情況,降低了住院治療期間發生靜脈炎、嘔吐、頭暈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