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院(455000)邢蘭坤
骨關節炎是中老年人群的高發疾病,其中以膝骨關節炎在臨床中的發生率最高[1]。保守治療無法改善膝骨關節的退行性病變,且不良反應發生率較高,長期使用容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并發癥狀,因此臨床中對于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建議進行手術治療。因此本文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醫院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主要針對膝關節骨性關節炎采用關節鏡下清理術的療效進行觀察。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100例醫院收治的膝骨關節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100例患者中有男性52例,女性48例,年齡為61~75歲,平均為(65.3±5.6)歲。入選標準:①經臨床診斷符合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制定的膝骨關節炎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能夠配合隨訪調查。排除標準:①關節鏡清理術禁忌癥者以及玻璃酸鈉過敏者;②膝關節周圍有嚴重皮膚缺損或潰瘍,或皮膚敏感性強者;③X線顯示有骨性強直者、下肢血管病變者;④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老年癡呆癥的患者。
1.2 方法 治療組采用關節鏡清理術治療,具體措施為: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手術開始前在大腿1/3地方準備氣囊止血帶(根據實際情況決定是否使用),壓力為40Kpa,取常規入路途徑,必要時增加切口,進鏡之后了解腔內情況,手術操作包括增生滑膜切除、修復半月板、清理受損軟骨,無菌敷料加壓包扎。對照組采用非手術治療,即玻璃酸鈉治療,在腔內注射2mL玻璃酸鈉,每周注射1次,連續用藥1個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膝關節功能。Lysholm膝關節功能評分的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說明膝關節功能越好。VAS評分的總分為10分,分數越高帶來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對照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治療組(P<0.05),見附表1。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各評分比較 對照組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及VAS評分改善幅度大于治療組(P<0.05),見附表2。
隨著內鏡技術的不斷發展,內鏡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也來越廣泛,具有微創、高效、安全的優勢,在臨床得到了推廣使用[2]。關節鏡清理術由于創口小,且對腹腔的影響小,提高了患者對于臨床醫療服務的體驗,在臨床治療中獲得了醫生與患者的支持。有文獻指出,隨著近幾年來關節鏡手術成功率的不斷提高,關節鏡手術的增幅也大大升高,在膝骨關節炎中的應用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在老年患者中具有特殊的優勢,能夠減小對老年患者的損傷;同時,關節鏡的應用能夠觀察到細小結構中的情況,具有較好的探查效果,從而發現患者關節腔內的具體情況,為臨床治療提供科學依據。關節腔清理術的難點在于視野中,關節鏡手術在這一方面具有開放手術所不具備的優勢,關節鏡有放大圖像的功能,在操作空間小、直視觀察效果不佳的關節腔中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雖然關節鏡手術具有較好的應用價值,但仍需要醫師熟練掌握其操作方法。本次研究觀察中,治療組臨床療效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這說明關節鏡下清理術有效提高了膝骨關節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治療組治療后膝關節功能評分以及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這代表關節鏡治療具有顯著的效果,能夠緩解患者的癥狀,從而改善患者的預后。

附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n(%)]

附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ysholm評分及VAS評分比較(分)
綜上所述,關節鏡與玻璃酸鈉聯合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具有較好的應用效果,能夠有效降低炎癥因子的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