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璇
摘 要:《西廂記》是一部描繪青年男女大膽追求愛情的佳作,譜寫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贊歌。女主人公崔鶯鶯的女性意識覺醒是故事中的一大亮點,但仍然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男權視角的烙印。本文將從敘事要素和價值中心兩方面簡析《西廂記》中渲染女性意識覺醒的背后暗藏的男權視角。
關鍵詞:《西廂記》 男權 女性意識 敘事要素 價值中心
王實甫的《西廂記》歷來被看作一部成功的愛情佳作,它描繪出青年女性意識覺醒、青年男女掙脫世俗束縛并最終獲得了“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團圓結局的愛情故事,“它所歌頌的完全是由當事人自己選擇的愛情婚姻,而且是在否定包辦婚姻基礎上的選擇,其膽識、魄力非他劇可比”{1}。從故事發展與結局的表面來看,《西廂記》敘述的是意識覺醒的女性與男權社會渲染的社會秩序的積極斗爭,“以大膽主動的姿態,積極勇敢地追求屬于自己的幸福愛情并最終取得勝利”{2}。但究其根本,看似渲染女性意識覺醒的《西廂記》仍然不可避免地從男性視角出發,始終無法脫離父權社會對于意識的控制。
一、女權表象
為了更好地渲染女性意識覺醒,作者極力打造出了以一個女性為主體的環境。一方面,故事的發生地普救寺。寺廟是出家人的聚集之地,所謂出家人便是那些“放棄介入正常人際關系、性沖動已被割除的男人”{3}。另一方面,不可忽略的角色崔夫人,一位性格、處事作風等都與武則天十分相像的女性。施主身份的崔夫人掌管府內大小事務,擁有著極高的地位和威信。這樣的背景環境可以稱得上一個女權小社會,男權被弱化,男性似乎處于被統治的地位。
二、男性視角
所謂男性視角,筆者的理解便是站在男性的角度表達男性主體的觀點和意愿從而凸顯男性的價值觀念。在這樣一種意識形態的影響下,無論是作者本人的敘述特點、側重點還是作者塑造的各類形象本身都極易被打上深刻的“男權主義”烙印。筆者將從敘事要素與價值中心兩個方面簡析《西廂記》中渲染女性意識覺醒的背后暗藏的男權視角。
(一)敘事要素
縱觀《西廂記》全篇,從故事最初的一見鐘情到故事發展過程中的“白馬解圍”“聞君夜奔”等經典片段,再到可歌可泣的男主人公未“始亂終棄”的大團圓結局,無一不是圍繞張君瑞一人來敘述。筆者選取了最為明顯的兩處進行闡釋,一為故事開場時的人物介紹,二為“白馬解圍”與“鶯鶯夜奔”中的故事邏輯和細節描繪。
1.人物介紹
在劇作開篇對于男女主人公的介紹中,男權語境已初現端倪。
正如上文所列表格中所示的關于崔、張二人的出場描述對比,無論從文本位置還是篇幅,或者是字里行間滲透的重視程度來看,作者的敘述側重于男主人公。
關于人物出場的板塊設置,崔鶯鶯的人物出現在楔子中,甚至可以理解為出現在故事背景介紹中,只字片語介紹了生平年歲,雖說提到“無不能者”四字,但由于缺少修飾渲染而顯得有些平淡無奇,作為故事主線的兩個重要元素之一不免顯得有些被忽略。
相比之下,張君瑞在劇作正文中的出場可謂是濃墨重彩,不僅有三只曲子贊揚他學富五車、心存高遠且慨嘆他飄零不得志,吐露第三方對于他“又憐又愛”之情;還有三只曲子抒發他對蒲津之地的所見所感,由此看來,孰輕孰重高下立見。
2.“鶯鶯夜奔”與“白馬解圍”
在讀者看來,“白馬解圍”與“鶯鶯夜奔”是整部作品中的經典??v觀整個故事的邏輯線,“白馬解圍”與“鶯鶯夜奔”是主線二人情感發展的重大轉折點,因此研究探索這兩段小故事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作者“白馬解圍”這一事件的描繪涉及對主線人物性格及思想的表現,對細節也是處理得甚為恰當。鶯鶯有“五便三計”,而第三計仿佛有破釜沉舟之意。崔鶯鶯應該是經過慎重思考的,因為她認定張生有意于她便一定會為她解圍。也正是崔鶯鶯的決定使張生的英雄形象得以樹立,因此擁有了證婚人,從而二者之后的私會便合理化了。當然,張生的英雄救美也促使崔鶯鶯在感情中走出了關鍵的一大步。
“白馬解圍”這一情節之所以意義非凡,在于它的合情合理,在于它使得所引起的一系列情節成為其必然。張生既然要“抱得美人歸”就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契機,這個契機便是“白馬解圍”。
至于“鶯鶯夜奔”這一事件,值得探討的是作者對于性愛體驗的描述?!对土睢放c《上馬嬌》描述的是二人寬衣解帶之時崔鶯鶯的羞澀之態。《勝葫蘆》中的細節描寫可謂傳神——“軟”“玉”“溫”三字分別從硬度、光潔度與溫度描繪崔鶯鶯的軀體,這些細節是張生視角之“所見”,而“軟玉溫香抱滿懷”中的“香”為張生嗅覺之所感,與此同時“渾身通泰,不知春從何來”描繪了張生性愛的快感。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即便全劇以第三方的角度進行故事的敘述,但對于性行為的體驗是以張生為體驗中心敘述的,“是男性敘述視角的創作自娛的心理顯現”{5}。
(二)價值中心
《西廂記》雖是展現女性意識解放、勇敢追求愛情這一主題思想的一篇佳作,但筆者仔細探究后發現其思想本質實為男權社會中男性的普遍認知——“做天下第一大才子,娶天下第一大美人”?!爸袊饨ㄗ诜ㄉ鐣行缘娜松鷥r值觀,歷來就有兩個層面,其外顯層面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內里層面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從唐傳奇到明清才子佳人小說都可以看出封建人士這種人生價值取向……‘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6}。由此看來,封建人士的基本價值體系是無法脫離“功名”與“美人”這兩大藩籬的。
首先說“佳人”,回到上文中所提男女主人公初見時張生視角下崔鶯鶯的美貌敘述,作者極力勾畫女子“彎眉、云鬢、朱唇、皓齒、語音、步態、細腰、風韻,無一不涉”的容貌之美,同時該人物作為相國之女擁有高貴的地位,又“針指女工,詩詞書算,無不能者”,可謂是所有男子心目中完美女性的代表,也是男權意識形態下社會對于優秀女性的期望與要求。因此,說是贊美佳人之儀態萬方、品質優良,其實是在強化與固定男權意識形態下的女性價值,是男性話語權對女性生存的意義重構,其作為男性思想的附屬產物烘托了男權社會中男性不可撼動的地位與思想意識。
其次說“功名”。故事的開端便講述了男主人公張生飽讀詩書卻在求取功名的途中飄零的故事,與鶯鶯相遇相識相知相愛后,張生欲為愛情放棄功名的求取。但即便是“為了愛情放棄一切”的“偉大”情感依然受到了阻撓,“不招白衣女婿”的標準讓張生明白“一舉及第,得了頭名狀元”之時才有“不辱相國之譜”的權利。若是功名之事在二人私訂終身之時戛然而止,那么男權意識形態的影響還有待考究,但作者巧妙地運用故事邏輯將男主人公的“功名”設定重新提到正規上來,意識形態也就不言而喻了。
綜上所述,無論是劇作中故事發展本身折射出的“功名與佳人兼得”的人生追求,還是主線人物設定中崔鶯鶯的前后巨變都將男權意識形態下的社會價值中心展現得淋漓盡致,這也引發我們開始思考——女性如何才能擺脫這個文明的宿命?
{1} 張其瑾:《中國戲劇史論稿》,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第122頁。
{2}{4}{5}{6} 黨月異:《〈西廂記〉敘述的性別意識》,《四川戲劇》2009年第4期。
{3} 劉?。骸赌袡嘁暯窍碌呐栽捳Z——〈西廂記〉主題思想的深層探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5期。
參考文獻:
[1] 王實甫.西廂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4.
[2] 張其瑾.中國戲劇史論稿[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3] 余秋雨.中國戲劇文化史述[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
[4] 王實甫著.[清]金圣嘆評點.西廂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5] 黨月異.《西廂記》敘述的性別意識[J].四川戲劇,2009(4).
[6] 武學軍.《西廂記》人性覺醒意識與男權社會的沖突與相與[J].創作思潮,2007(8).
[7] 謝真元.中國古代情愛小說的文化闡釋[J].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8] 王磊.花·琴·月——戲曲《西廂記》意象瑣議[J].大舞臺,2013(12).
[9] 楊芙蓉.古典詩詞中“月”意象探幽[J].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
[10] 劉健.男權視角下的女性話語——《西廂記》主題思想的深層探析[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5).
[11] 梁巧娜.性別意識與女性形象[M].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4.
[12] 高小康.中國古代敘事觀念與意識形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13] 李成.《西廂記》戀愛心理描寫的辯證藝術特征[J].學術交流,2010(1).
[14] 王亞清,邵悅.末世的愛情悲歌與人文情懷[J].名作欣賞,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