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選擇遵義市中心城區3個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2018年春節期間的監測數據進行對比,分析PM10和PM2.5出現輕度以上污染的原因,并針對性地提出了有效防治對策。
關鍵詞:PM10;PM2.5;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X8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7-0226-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7.139
Analysis of current situation of PM10 and PM2.5 during spring festival in Zunyicity center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Changwe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nitoring Station of Broadcasting Region of Zunyi City, Zunyi Guizhou 563100,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compares the monitoring data of the three environmental air monitoring stations in downtown area of Zunyi during the Spring Festival of 2018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slight pollution of PM10 and PM2.5,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words: PM10; PM2.5;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遵義市(地級市)地處我國西南部,位于貴州省北部,云貴高原東北部,是貴州省第二大城市、黔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土面積30762 km2,轄3區2市9縣和新蒲新區、南部新區,戶籍人口800萬,中心城區人口近200萬。遵義中心城區常年主導風向為北風。2013年以來,遵義市中心城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達90%以上,出現輕度以上污染的首要污染物都是PM10或PM2.5,輕度污染每年的春節都會有不同程度天數出現。因此,分析和預防春節期間PM10和PM2.5的來源有其現實意義。
1 PM10和PM2.5的界定
PM10通常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10μm的顆粒物,它可以通過人的呼吸道進入人體的上、下呼吸道,又叫可吸入顆粒物。PM2.5通常是指空氣動力學直徑小于2.5μm的顆粒物,又叫細顆粒物[1],細顆粒物可以沉積在支氣管和肺部,有些可以穿過肺泡進入血液中,對人體健康危害較大[2]。
2 監測點位選擇
遵義中心城區自動監測站共6個,選擇有代表性的3個監測站點監測數據來進行分析[3]。3個站點分別是紅花崗區丁字口(老城區)(經度:106°93′E,緯度:27°68′N)、紅花崗區政府(新城區)(經度:106°92′E,緯度:27°65′N)、播州區象山站(城郊區)(經度:106°49′E,緯度:27°32′N)。
丁字口自動站位于中心城區上風向、播州區象山自動站位于中心城區下風向。象山自動站距離紅花崗自動站、丁字口自動站車程距離分別是13.7km和28km。
3 監測數據比較
播州區象山自動監測站和紅花崗區政府自動監測站2月份顆粒物數據進行比對,比對結果如圖所示。
根據象山站與丁字口站和區政府站自動監測數據比較,2月份顆粒物的數據變化趨勢春節的第一天中心城區空氣質量呈現中度污染。
4 污染原因
春節期間,城區的建筑工地都停工停產,一般單位都放假,車輛出行減少。顆粒物來源于居民生活過程和汽車尾氣較正常情況下下降[4]。而遵義市中心城區中度污染天氣的出現,主要是除夕晚12:00后,2/3市民家庭喜迎新年到來燃放煙花爆竹和傳統公墓祭祀燃放煙花爆竹導致了PM10和PM2.5急劇的增加。
5 對策和措施
劃定禁燃區,加強城市管控,春節期間禁燃區內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合理規劃建設市民喜迎新年慶祝活動場所,用電子仿真煙花爆竹來代替;倡導公墓文明祭祀,配套建設電子祭祀用品;交辦喜聞樂見迎春活動,引導市民改變過節生活習慣。
參考文獻
[1]丁枚,孟亞莉.空氣和廢氣監測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補版[M].烏魯木齊: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12.5.
[2]姬洪亮.天津市PM10和PM2.5污染特征及來源解析[D].天津:南開大學,2011.
[3]丁培林,張光紅,曾昶,朱晶,張坤.遵義市環境空氣質量預報詳解[J].環保科技,2012,18(4):22-24.
[4]毛茂南,陳建文,劉艷蓉,梁文德.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數據的三級審核[J].四川環境,2007,26(5):30-32.
收稿日期:2018-04-19
作者簡介:劉昌文(1975-),男,研究生,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