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必利 楊聯敏 賴一民
【摘要】 目的:探討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對患者動脈血氣的影響。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90例肺葉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應用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觀察組則給予VATS治療。比較兩組肺葉切除術治療效果;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手術前后患者pH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等動脈血氣分析指標;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字2=0.000、P>0.05);觀察組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8.294、9.167、8.011、8.815,P<0.05);術后3 d,觀察組pH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 6.144、5.524、7.823、4.662、6.814,P<0.05)。觀察組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4.406,P<0.05)。
結論:VATS較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臨床效果好,其治療創傷輕,并發癥少,可減少出血和引流量,縮短住院時間,改善動脈血氣,值得推廣。
【關鍵詞】 電視胸腔鏡手術; 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 動脈血氣; 影響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2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9-00-03
電視胸腔鏡手術(VATS)是一種新型胸外科手術方式,傳統開胸治療往往導致胸廓穩定性破壞,對患者術中血流動力學和動脈血氣產生較大的影響,不利于患者術后康復[1]。而VATS的應用有效克服了傳統手術的缺陷。本研究分析了VATS與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對患者動脈血氣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筆者所在醫院90例肺葉切除術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接受肺葉切除術治療,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具有手術禁忌、不配合本次研究、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其他惡性腫瘤患者。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中,男29例,女16例;年齡41~63歲,平均(56.21±2.24)歲。對照組中,男28例,女17例;年齡42~63歲,平均(56.32±2.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應用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常規切開胸腔將病變肺葉切除,術后進行常規抗感染治療。觀察組則給予VATS進行治療。術前進行超聲、肺功能檢查及基礎疾病控制。手術時給予雙腔插管,并進行靜吸復合麻醉,選擇健側臥位。以腋中線7~8肋間處作進鏡孔,進入胸腔鏡探查,在腋中線第四肋間作主操作孔,切口3 cm左右,不將肋骨撐開。在肩胛線第七肋間作副操作孔,協助醫生操作。在了解病變位置后給予電鉤進行下肺韌帶游離,對于術前經診斷體積較小的腫瘤及周圍小腫瘤將其進行共同肺葉楔形切除,術中快速病理檢查,若為肺癌則給予清掃隆突下淋巴結。手術全程可根據病變位置差異給予調整。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肺葉切除術治療效果;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干預前后患者動脈血氣分析指標pH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發生率。療效評定標準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癥狀消失,病灶切除;有效:癥狀改善,仍需加強監護和治療;無效:癥狀無明顯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2]。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肺葉切除術治療效果比較
兩組患者肺葉切除術治療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手術前后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手術前,兩組患者pH、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觀察組pH、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水平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表3。
2.3 兩組患者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比較
觀察組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4 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比較
觀察組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肺葉切除手術是常見胸外科手術,可對患者動脈血氣產生較大的影響,且術中呼吸肌損傷和肺葉損傷程度與術后患者心肺并發癥之間有密切關系,因此,在肺葉切除手術中需采取合適的方式,最大限度減輕胸肺部損傷,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加速術后機體功能康復[3-4]。
VATS是一種微創的手術方式,失血少,可減輕患者痛苦,加速術后康復,且電視輔助下手術視野清晰,可提高解剖結構清晰度,簡化手術操作[5-6]。目前,VATS已經成為肺葉切除手術常用治療方式,其效果和傳統開胸手術相當,但對機體動脈血氣的影響存在差異。動脈血氣分析可有效反映患者肺功能,對其預后進行判斷[7-9]。其中,氧分壓可反映缺氧和低氧血癥情況,二氧化碳分壓可反映肺泡通氣量和呼吸性酸堿紊亂程度;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可判斷代謝性酸堿紊亂情況,pH值是酸堿失衡判定指標[10-12]。
本研究中,對照組應用的手術方法為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觀察組則給予VATS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肺葉切除術治療效果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切口平均長度、手術總出血量、術后總引流量、術后醫院留觀時間優于對照組(P<0.05);干預前兩組pH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等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3 d觀察組pH值、氧分壓、二氧化碳分壓、標準碳酸氫鹽、剩余堿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褥瘡等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VATS較傳統開胸肺葉切除術效果更好,其治療創傷輕,并發癥少,可減少出血和引流量,縮短住院時間,改善動脈血氣,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臧鑫,趙輝,王俊,等.全胸腔鏡與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臨床Ⅰ/Ⅱ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多中心對比[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4,30(5):285-289.
[2]張艷嬌,高禹舜.肺癌胸腔鏡肺葉切除、胸腔鏡肺段切除與開胸肺葉切除術后對肺功能影響的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16,19(10):700-704.
[3]高雷,吳勤,徐新華,等.胸腔鏡下與開胸肺葉切除術后心肌做功指數評價右心功能的對比研究[J].中國內鏡雜志,2015,21(2):199-202.
[4]李運,趙輝,姜冠潮,等.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中血管損傷致出血的應對措施[J].中華胸心血管外科雜志,2014,30(3):133-136.
[5] Chang N W,Lin K C,Hsu W H,et al.The effect of gender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ost-lobectomy lung-cancer patients[J].European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5,19(3):292-300.
[6]劉成武,郭成林,林鋒,等.單向式胸腔鏡肺葉或肺段切除術治療Ⅰ期肺癌的遠期療效[J].中華外科雜志,2015,53(10):742-746.
[7]王光鎖,王正,王健,等.單孔全胸腔鏡手術:單中心連續106例回顧分析[J].中國內鏡雜志,2014,20(2):118-123.
[8]吳迪.分析開胸肺葉切除治療與全胸腔鏡肺葉切除在肺癌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134-135.
[9] Savran M M,Hansen H J,Petersen R H,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theoretical test of proficiency for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 (VATS) lobectomy[J].Surgical Endoscopy,2015,29(9):2598-2604.
[10]牟志民,張海,毛廣顯,等.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臨床Ⅰa期非小細胞肺癌對比研究[J].新鄉醫學院學報,2015,32(2):149-151.
[11]馬圣偉.肺癌全腔鏡下兩孔肺葉切除與常規開胸肺葉切除術的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肺科雜志,2016,21(11):2083-2085.
[12] Guido C,Giampiero D,Andrea D N A,et al.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lobectomy for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a morbidity limiting approach in a patient on chronic hemodialysis and double agent antiplatelet therapy[J].General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2015,63(3):177-180.
(收稿日期:2018-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