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丁華 陳秀春 羅莉 易彩霞 陳琳琳 廖芳慧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接受胰島素治療的過程中,實施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方法: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12月內科住院部接收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46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糖尿病健康教育,試驗組予以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2、4、6個月后自我管理行為,并監測代謝指標。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6個月,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PG、2hPG、HbA1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2、4、6個月的FPG、2hPG、HbA1c均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能促使老年2型糖尿病胰島素治療效果,使患者建立并維持良好的行為習慣,改善代謝指標。
【關鍵詞】 健康教育; 老年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為; 指導分析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8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9-0-03
臨床上,糖尿病發病率較高,其已成為繼腫瘤與心血管疾病之后,第三種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慢性病,該病不具有傳染性,但可嚴重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健康,在目前的醫學治療模式中,需要糖尿病患者通過健康教育手段規范行為習慣,以此起到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目的,本文對相關內容進行研究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筆者所在醫院2017年1-12月內科住院部接收的9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正常生活;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可以配合本次的治療;胰島素注射部位皮膚良好,未患有皮膚病;接收治療前未行胰島素治療,在試驗過程中未行其他教育指導。排除標準:拒絕接收治療;肝腎功能不全;意識障礙等。此次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簽署同意書,且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92例患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4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患者經醫師檢查確診后,確定胰島素治療方案,并接受基礎教育方法,其健康教育指導內容包含患者的糖尿病知識基礎、運動干預方法、腳部護理、飲食指導及低血糖等。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參加每月參加1次集體授課活動,予以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內容包括:播放胰島素注射視頻教育、血糖自我管理視頻、現場糖尿病患者教育問答,圖文示教胰島素注射模具[1-2];并向患者發放糖尿病知識手冊,包含患者的教育講答、飲食干預法、運動法及血糖測定等基礎問題[3]。并由1名糖尿病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及3名糖尿病醫師共同進行干預。通過電話聯系的形式邀請未參加活動的患者[4]。由護理人員進行授課講解,采用個體化干預指導,保證患者所接受的學習內容相同,在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小組中,需要詳細了解患者的學習請求,進行針對性的學習講理[5]。活動時間設定在180 min內,時間安排如下:全體講課30 min;通過授課的內容進行主題演講30 min;個別輔導1 h;胰島素注射考核評定1 h。在干預過程中,對患者應用胰島素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解答,并根據患者的個體需求、心理狀態及家庭等要素,來為患者制定個體化指導[6]。干預完成后,參加活動的患者進行日記記錄[7]。建立微信平臺,督促出院患者每日監測血糖并反饋監測結果,對監測結果不滿意的,可在微信平臺上咨詢、解答,并提供胰島素注射、糖尿病護理方面的健康知識[3]。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評價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2、4、6個月的自我管理行為改變,并監測代謝指標。代謝指標主要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自我管理行為采用計分制,總分30分,分為5個調查項目: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分數越高則代表自我管理行為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6個月,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干預前后代謝指標對比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FPG、2 h PG、HbA1c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干預2、4、6個月的FPG、
2 h PG、HbA1c均低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現階段我國普遍采用“五駕馬車”式糖尿病防治和管理策略,其中健康教育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8-9]。老年患者記憶力減退,接受新知識的能力和適應能力降低。本研究數據證實,干預前,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4、6個月,兩組患者的飲食控制、適量運動、自我檢測、足部護理、正確用藥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干預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試驗組患者上述指標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1)在每月的集體活動中,通過面對面交流,容易發現問題,并有針對性地制訂個體化護理干預措施;并通過游戲、知識競賽多種形式的活動,提高患者掌握糖尿病知識的積極性,提高自我管理技巧[10-11]。(2)改變了隨訪形式。與電話隨訪相比較,微信平臺具有覆蓋面全、節約時間、數據易保存、數據可溯源等與短信平臺相類似的特點且更簡便、更實時,更能全面掌握患者信息,監督自我管理行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