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麗

【摘 要】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全球人口老年化的加劇,人類的疾病譜也發生了改變,冠心病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最重要的疾病之一。早在2012年中國心血管病報告就已經指出,我國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冠心病患病人群的年輕化,使得冠心病成為嚴重威脅我國勞動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來減少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在接下來的20 年里將會顯著增加。因此,非常有必要采取有效的干預措施,以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降低患病率和死亡率。
【關鍵詞】 健康教育 冠心病 護理
健康教育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它通過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能幫患者助患者掌握疾病的相關知識,建立良好的健康行為,從而降低疾病的發生率和患者死亡率,是一種經濟、有效的干預措施,在各醫療衛生領域被廣泛運用。
1 相關概念概述
1.1 冠心病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使血管患者狹窄或阻塞而導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引起的心臟病。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估計我國每年因心血管死亡患者的人數達到了350 萬,占到了所有死亡原因的41%,居各種疾病之首。據統計,心血管疾病造成的80%以上的死亡病例發生在低收入和中患者等收入的國家,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在內的非傳染性疾病可使積極快速增患者長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降低達6.77%。此患者外,冠心病發病年齡的年輕化、巨大的醫藥負擔及發病時的不良感受,也對患患者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有研究表明有69%的冠心病患者存在焦慮,84%的患者患者存在明顯抑郁,且焦慮和抑郁并存的患者占到了63%。因此,采取積極有效地干預措施來預防和治療冠心病有著重大患者的意義。
1.2 冠心病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指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和教育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以消除和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它作為一種有效的干預措施,在預防疾病,促進健康和疾病康復方面有顯著的效果。同時,健康教育作為護理工作的一部分,在臨床及其他醫療衛生領域被廣泛運用。近年來,隨著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斷上升,健康教育作為一種簡單而有效的干預手段,已被廣泛運用到冠心病的預防及治療過程中。國內有學者在針對住院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險因素及相關知識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冠心病患者疾病相關知識的缺陷率達到了65%。美國心臟病協會的調查也發現多項關于冠心病的研究均表明冠心病患者普遍缺乏急性冠脈綜合癥知識,并呼吁應采取普及疾病相關知識的健康教育。
2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內容及在不同情況患者中應用
2.1 冠心病健康教育的內容
目前,針對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冠心病的危害及預防、冠心病的危險因素、生活方式的改變、飲食指導、運動指導、用藥指導、心理護理及急救知識等;健康教育的實施方法包括大眾健康教育、社區健康教育及醫院內健康教育。進行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一對一指導、專題講座、小組討論、發放健康教育宣傳冊和電話教育與隨訪等。目前針對冠心病的健康教育存在許多不足,如健康教育后患者對疾病的預防知識仍了解不充分、教育資料不能滿足不同文化層次患者的需求、不注重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等。此外,醫務人員對健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以醫院內健康教育為主,患者出院后的服藥、飲食、運動等得不到持續的指導,現行的健康教育方法單一,以口頭宣傳為主,健康教育手冊知識陳舊,健康教育者大量使用醫學術語等。由此可見,現行的健康教育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提示我們有必要探索一種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來預防疾病和促進健康。
2.2 應用
對于文化水平較低和健康知識缺乏的患者,運用簡潔易懂的語言,配合健康教育手冊使患者能夠掌握現在服藥的藥物名稱和用法,急性心梗發作時的臨床表現與緊急處理措施,并了解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對于文化水平高、疾病知識掌握較好的患者,可針對知識、行為等缺乏的部分以及患者的需求進行宣教;根據患者存在的危險因素,應告知危險因素對冠心病發生、發展的危害性,并制定相應的計劃,如協助吸煙者共同制定戒煙計劃,飲食不合理者制定合理的飲食結構,肥胖者制定減肥計劃等。
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活動情況及個人喜好制定康復運動方案;對于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首先應主要針對冠心病給予相應的個體化指導,然后根據患者的病情、合并疾病相關知識的了解情況和患者的意愿等,為患者給予合并慢性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例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由于對糖尿病飲食知識的缺乏,為其進行了針對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的飲食指導,同時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足部護理知識、血糖正常范圍和測量技巧的指導。針對合并高血壓患者,在告知高血壓是冠心病發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同時,還指導其正常的血壓范圍及測量血壓的的原則等。
根據患者不同的心理特點,給予針對性的心理護理。如焦慮與恐懼心理:鼓勵患者表達心中的想法,積極與患者溝通,詳細解答患者的疑問,解釋發病的原因,說明正確的治療程序,告知不良情緒對疾病的危害,使其心情愉悅,態度積極向上。懼怕心理:幫助患者盡快適應病房的環境,對疾病相關知識進行詳細解答,幫助患者更好的了解疾病,消除緊張恐懼心理,鼓勵患者多與病友溝通,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等。所有的患者均要求掌握自己目前所服用的藥物的名稱、劑量和服用方法,冠心病發作時的臨床表現及急救措施。
3 結語
采用健康教育的方式,能顯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健康行為和健康素養水平。與一般健康教育相比,個體化健康教育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信息的掌握能力、改善健康意愿、獲取健康信息的能力以及健康責任、運動鍛煉和營養。
參考文獻
[1] 丁美華,侯進,沙莎. 居家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對疾病知識掌握情況與治療依從性的相關性[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3(11)
[2] 張永怡,余小萍,張嫻. 國內外冠心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研究進展[J]. 上海護理. 2012(05)
[3] 胡文亞. 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焦慮抑郁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 吉林醫學.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