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寶 占志高
【摘要】 目的:觀察內鏡黏膜下剝離(ESD)術治療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0例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患者作為觀察對象,根據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行腹腔鏡下切除術治療,研究組行內鏡黏膜下剝離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平均住院費用、并發癥及生活質量。結果:經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2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手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85.01±36.49)min、(10.67±1.10)d,
均短于對照組的(110.02±45.68)min、(11.63±1.39)d,平均住院費用為(1.56±0.28)萬元,少于對照組的(3.05±0.58)萬元,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2.8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的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職能、活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評分分別為(93.16±2.52)、(93.25±2.61)、(93.36±2.56)、(93.32±2.57)、(93.41±2.48)、(93.45±2.47)、(93.47±2.51)、(93.49±2.56)分,均高于對照組的(80.38±2.61)、(80.41±2.59)、(80.33±2.44)、(80.35±2.64)、(80.24±2.51)、(80.38±2.54)、(80.39±2.62)、(80.32±2.58)分,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患者經ESD治療后可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且有利于縮短住院時間,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 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 腹腔鏡下切除術; ESD; 并發癥
doi:10.14033/j.cnki.cfmr.2018.19.076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8)19-0-03
胃腸道息肉屬于臨床一種常見疾病,且蒂寬在2.0 cm以上的巨大息肉較為常見,臨床多采取外科手術治療方式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體征[1]。近些年微創技術、消化內鏡技術不斷發展進步,腹腔鏡下切除術及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逐漸推廣于臨床[2]。由于結直腸的腸壁較薄且息肉病變較為復雜,對手術方式要求也較高,本次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取得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筆者所在醫院收治的70例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均經術前結腸鏡檢查確診:腺瘤息肉為圓形,且表面黏膜為淡紅有光澤;圖像顯示絨毛融投狀腺瘤形似菜花,為分葉狀;炎性息肉色紅蒂常,增生性息肉為丘狀隆起結節;息肉位于基底,且直徑在2.0 cm以上[3]。本研究得到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患者均自愿簽署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以上診斷標準,術前凝血功能及心肺功能耐受手術;排除標準:已有淋巴結轉移者。所有患者以治療方式不同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35~60歲,平均(51.37±3.26)歲;息肉位置:左半結腸12例,直腸10例,右半結腸13例。研究組:男21例,女14例;年齡36~61歲,平均(51.43±3.31)歲;息肉位置:左半結腸12例,直腸9例,右半結腸14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對照組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取截石位,應用氣管插管及靜吸復合全麻,經氣腹針建立氣腹,利用腹腔鏡對腹腔情況進行探查,依照術前結腸鏡檢查結果實行定位,選取穿刺點為主操作孔,實行累及腸段或息肉切除;術后常規禁食、應用抗生素等。(2)研究組行ESD治療:常規進鏡探查病灶,通過靛胭脂染色對病變范圍予以明確,采取Dual刀標記,靛胭脂+生理鹽水于黏膜下注射,促使病灶隆起;利用Dual刀沿標記行環周預切開,逐層切開剝離病變,并適時追加靛胭脂+生理鹽水混合液,確保息肉完全剝離;對創面滲血、固有肌損傷、可見小血管進行觀察,予以止血鉗止血,于必要時可經鈦夾縫閉預防遲發性出血或穿孔;術后常規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與評價標準
(1)分析兩組臨床療效,手術成功且無并發癥,傷口愈合良好為顯效;手術成功且傷口愈合良好,存在并發癥為有效;患者手術存在并發癥且愈合慢為無效。(2)比較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平均住院費用等;(3)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率,主要有切口感染、腸梗阻、腸瘺等;(4)觀察兩組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采取SF-36量表評估,分為軀體疼痛、社會功能、心理職能、活力、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生理功能、精神健康8個維度,每項0~100分,得分愈高則生活質量愈佳[4]。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經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4.2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及住院費用比較
研究組手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少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情況比較
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的22.86%,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術后生活質量比較
術后6個月,研究組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消化道息肉為胃腸道修改組織增生性的常見病變,而將直徑在2.0 cm以上的消化道息肉稱作巨大息肉[5]。該疾病風險因素主要包括有息肉位置、大小、分化情況,以及患者家族史、年齡及飲食習慣等。有研究指出,及時將直徑超過1.0 cm的息肉切除,可有效降低腸道腫瘤的發生率[6]。
直腸腺瘤性息肉為直腸癌前期病變較為重要一種,隨息肉增大,患者癌變概率亦增加,因此,臨床需及早有效進行處理,將病變組織切除[7]。腹腔鏡下切除術可將巨大息肉患者病灶完整切除,但該術式治療易使患者術后出現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術后恢復速度及生活質量,導致患者醫療費用增加,心理負擔加重[8-9]。ESD可一次性完整切除病變組織,能夠有效避免分塊內鏡黏膜切除術帶來的復發情況,而且該術式可于術后提供一個完整病理標本,有效地體現出微創治療優勢[10-11]。其次,ESD手術之前,醫務人員對其進行色素內鏡、結腸鏡下活檢及放大內鏡等多種檢查進行病例選擇,將不耐受手術患者予以排除,可有效避免不良事件的發生[12]。同時,ESD手術過程中注射靛胭脂+生理鹽水混合液,可有效抬舉病灶,確保手術視野清晰,從而有助于減少手術期間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恢復[13]。此外,ESD手術期間對患者創面滲血情況進行觀察,隨時對出血點進行處理,且于剝離過程中進行黏膜下反復注射,可有效避免穿孔發生,確保手術安全。
本次研究中,經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29%,高于對照組的74.29%(P<0.05);研究組手術及住院時間分別為(85.01±36.49)min、(10.67±1.10)d,均短于對照組,住院費用為(1.56±0.28)萬元,少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為2.86%,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術后6個月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本文的結果與王強等[14]的研究結果相似,表明ESD手術可有效切除患者病灶,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且手術操作較為簡便,術后并發癥較少、手術時間較短,患者術后生活質量佳。而且,ESD手術與腹腔鏡下切除術相比,前者手術時間更短,且患者術后恢復較快,可縮短住院時間,從而有助于患者醫療費用減少。
綜上所述,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通過ESD治療后,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且有助于減少并發癥發生率,促進術后生活質量提高,具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尚輝輝,宋文先,陳欣,等.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廣基隆起性腺瘤性息肉98例臨床研究[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7):789-791.
[2]陳健華,楊峻峰,黃介飛,等.結腸鏡輔助腹腔鏡治療廣基結腸息肉31例臨床分析[J].交通醫學,2014,28(2):169-170.
[3]高先春,劉俊,任宏宇,等.結直腸息肉內鏡下篩查及定性診斷進展[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6,19(4):472-476.
[4]肖小珠,侯一民,朱未波,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無蒂息肉52例[J].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志,2014,20(3):319-320.
[5]吳華,王曠靖,沈琳,等.金屬鈦夾預防內鏡治療結直腸大息肉的并發癥研究[J].中國醫療器械信息,2014,8(6):2-4,44.
[6]王覓柱,黨彤,孟憲梅,等.結直腸患者接受內鏡下粘膜剝離術的效果分析[J].系統醫學,2016,1(12):50-51,54.
[7]馮國清,陳振華,皮寅嘯,等.腹腔鏡輔助結腸鏡下手術治療結直腸息肉36例臨床分析[J].浙江醫學,2015,37(20):1700-1701.
[8]張國,張國鳳,康泰,等.腹腔鏡聯合結腸鏡下手術治療結直腸良性息肉的腸道功能恢復及預后分析[J].中國基層醫藥,2016,23(23):3597-3600.
[9]劉麗麗,王昕,余東亮,等.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結直腸進展期腺瘤[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9):993-997.
[10]阮榮蔚,王實,劉永軍,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對直腸巨大廣基息肉的治療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4):603-606.
[11]胡寶英,周海華,袁帥.內鏡黏膜下剝離與腹腔鏡下切除結直腸巨大寬蒂/廣基息肉的臨床觀察[J].中國內鏡雜志,2017,23(3):9-13.
[12]林昱,邱喜文,羅永靈,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內鏡治療后復發的相關因素研究[J].安徽醫藥,2015,19(10):1959-1961.
[13]劉克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廣基的結直腸息肉的療效評價[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12):90-91.
[14]王強,徐繼馬,姚義榮,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結直腸廣基型息肉的臨床研究[J].世界臨床醫學,2017,11(23):49.
(收稿日期:20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