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倩
摘 要:濟瀆廟在中國古代的社會功能主要表現在社會維系功能、心理調適功能和文化交往功能三個方面,濟瀆廟在中國古代社會一直服務于政治,肩負著調和社會階級矛盾和維護統治秩序的責任,故而其社會維系功能始終是濟瀆廟社會功能的核心。而在現代,濟瀆廟的社會維系功能弱化,其社會功能主要集中在社會經濟功能、文化功能兩方面,其中,尤以文化功能最為突出。文章就濟瀆廟由古代向現代社會轉變的過程中,對其社會功能的變化進行簡要分析,并試圖分析其變化背后的原因,為濟瀆廟的文化研究和保護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濟瀆廟;文化功能;現代變遷
1 濟瀆廟歷史發展
祭祀河湖山川的習俗在我國古代社會有很長的歷史。濟水、黃河、淮河、長江是我國古代社會備受人們推崇的四條河流,合稱為“四瀆”。濟瀆廟位于今河南濟源,其建設的初衷就是為了祭祀濟水,這也是濟瀆廟名字的來源之一。該廟是目前我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水神廟。古代社會出于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將四瀆之一的濟水視為能夠司掌民間一切的主神。濟瀆廟始建于隋朝,是當時朝廷為了祭祀濟水神而建設。濟瀆廟自隋朝建立以來,在后續歷代朝廷不斷擴建和修繕中逐漸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唐朝時期,朝廷當局為了更加便于祭祀遠在內陸北部深處的北海,將北海祠增設到濟瀆廟,故而濟瀆廟又稱為“濟瀆北海廟”。濟瀆廟在歷代不斷擴建的同時,被授予的封號也隨之不斷增加。唐朝時將濟瀆水神封為“清源公”,宋朝和明朝又分別將濟瀆水神封授為“清源忠護王”和“北瀆大濟之神”。其中明朝當局把濟水神封以“北瀆大濟之神”的稱號意在強調濟水廟的祭祀地位,以濟水神的本名加封濟水神,是對濟水神封號的一次較大變化。隨著濟水和濟瀆廟地位的抬升,對濟水神的祭祀規模越來越大,禮儀也越來越隆重。
1 濟瀆廟在古代社會的功能
1.1 社會維系功能
濟瀆廟歷史悠久,其在漫長的古代社會里,作為封建王朝祭祀的重要場所和對象,無疑是作為統治階級彰顯皇權神授的一種平臺或工具。濟瀆廟始建于隋朝,但在隋朝之前,濟水已經長期作為古代社會祭祀的重要對象。在后續的發展演變中,濟瀆廟更是成為一種宗教(道教)符號,成為宗教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所具有維系社會的功能具體表現為對社會關系的整合以及對社會群體的控制功能。整合是指將影響社會存在及其發展的重要因子調整為統一體。宗教或者宗廟祭祀通過民眾對神明或未知領域的心理信服,使信眾具有了超越世俗、神圣的價值觀,進而幫助個體獲得歸屬于整體的依賴感,從而緩和社會階級矛盾。同時還可以對社會成員的行為進行規范和調整,通過神示意志引導來規范民眾的行為,即發揮著社會規則控制社會群體的作用。所以說,濟瀆廟在古代社會扮演著與多數宗教或宗廟的祭祀場所類似的角色,其社會維系功能是其社會功能的重要內容。
1.2 精神慰藉功能
社會由眾多的社會群體和成員組成,維持多數社會成員與群體的心理處于一種平衡穩定的狀態,這是保證良好社會秩序的重要內容。而宗教祭祀通過特定的信念,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過程中始終履行著它的心理安撫功能。宗教的這種精神慰藉功能,不僅可以為人們提供安全感和心理舒適的氛圍,還能幫助民眾克服心理的不安與恐懼。同時也有助于人們情感的釋放和升華,減少社會的不滿情緒,從精神上來填補社會的不公,使人的心理和精神超越現實,幫助人們暫時回避現實的困境與苦難。
1.3 文化交往功能
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因素,是人類社會獨有的產物,能滿足人們所渴求的社會價值內涵。而以濟瀆廟為代表的宗廟祭祀文化無疑是人類文化的一種特殊且十分重要的存在。而且這一因素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在社會的精神文化體系中,曾經長期發生過重大乃至主導的作用。作為人類社會重要的社會習俗之一,宗廟祭祀一直在通過兩種途徑發揮自身的社會文化功能:一是通過它自身所固有的文化內涵,二是通過它對其他文化現象的影響和作用力。其在發揮兩方面功能的同時,還在不自覺地影響著社會群體之間的交往,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交往方式和內涵。
2 濟瀆廟在現代社會的功能
2.1 經濟發展功能
濟瀆廟在封建王朝瓦解后所承載的社會維系功能日漸淡化,社會的統治階級已經變成廣大人民群眾,古代社會濟瀆廟所具有的這一極具統治色彩的功能已不再有其存在的基礎。而隨著改革開放和我國經濟發展所呈現的新機遇,濟瀆廟的經濟功能被發掘出來,并日漸發展成為其主要功能。濟瀆廟的經濟功能主要表現在其以旅游景點和濟瀆廟會為主要承載平臺。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濟瀆廟作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同時也在彰顯著它重要的經濟價值,其作為濟源市重要的旅游參觀景點,在某種程度上也帶動了濟瀆廟周邊地區的經濟發展。以濟瀆廟廟會為重要平臺,在濟源市政府的支持下濟瀆廟春節廟會已成功舉辦七屆。濟瀆廟會的舉辦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投資商的參與,有力推動著當地經濟的發展。濟瀆廟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正日益凸顯出更加實用積極的價值,真正向造福一方的目標轉變。
2.2 文化傳承功能
濟瀆廟在古代社會即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與功能,其具有時代特點的祭祀風格反映了時代背景下社會習俗文化的變遷,同時其具有政治意義的祭祀制度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禮制的特色,為我們研究歷史提供豐富的真實素材。濟瀆廟不僅僅具有制度和抽象意義上的文化價值,同時濟瀆廟的建筑風格以及碑刻等實物所反映的同樣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因此,濟瀆廟在現代社會的文化價值更加彌足珍貴,其所蘊藏的寶貴知識史料和文化素材都是我們的歷史文化財富,這也從側面印證了對濟瀆廟保護研究的重要意義。
2.3 彰顯文化自信的功能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歷史和現實都證明,中華民族有著強大的文化創造力。沒有中華文化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倍^文化的尋根之旅包括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批判繼承和有力弘揚。濟瀆廟本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特殊符號,代表著古人優秀的文化創造力,是古人對善禮仁信等美德的推崇,是我國傳統思想的優秀積淀。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對濟瀆廟文化價值的發掘與傳承,提高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力,提高了民族文化軟實力,為彰顯文化自信發揮其應有的價值與光輝。
3 濟瀆廟社會功能變遷的原因
濟瀆廟的社會功能由古代的“社會維系、文化交往、精神慰藉”,轉向現代社會以“經濟發展、社會傳承”為主要內容的社會功能,引發這種變化的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從內部原因來看,主要是濟瀆廟管理者對濟瀆廟的定位和管理理念不同。古代社會的濟瀆廟管理者是以便利古代君王貴胄祭祀祈福的角度,對濟瀆廟的制度作出相應的調整,并為信眾提供朝拜所需要的神圣氛圍和場地,這種管理理念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濟瀆廟在古代社會的功能定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濟瀆廟的管理者變為相關文物保護部門,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轉為“文物保護與文物歷史文化研究”,此種管理理念的定位賦予了濟瀆廟“文化傳承”的新時代社會功能。
從外部原因來看,主要包括市場經濟的時代大背景和文物管理開發政策的影響。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政策強調對文化景點的合理開發利用,既要達到對文物保護的目的,又要發揮文化景點固有的資源優勢,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更好地發揮其經濟實效價值。同時,現代社會的人們仍然存在信仰宗教尋求精神慰藉的心理需求,在這種復雜的原因背景下共同導出了濟瀆廟社會功能的現代變遷。
濟瀆廟作為我國重要的文物寶藏,其在現代社會的功能轉向愈發朝著積極實效并且與當今時代主旋律相契合的方向前進。我們在發掘其歷史文化價值的同時,也應該重視濟瀆廟社會功能在時代背景下的調整,使新時代的濟瀆廟繼續發揮其應有的社會價值,為社會主義建設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服務。
參考文獻
[1]楊環煥.濟瀆廟廟會的旅游價值探析[J].濟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4).
[2]張莉麗.試析濟瀆廟的多元文化內涵與融合機制[J].青年與社會,2014(8).
[3]孟璐.少林寺社會功能的現代變遷[D].開封:河南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