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坤
摘要: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所以,在這一學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激發低年級孩子的識字興趣,注重培養學生有意識識字的好習慣。漢字字形復雜多樣,字形繁簡難易不同,在教學中要掌握好每一個字的音、形、義是不容易的,本人通過教學實踐總結了這樣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教學
分類號:G623.22
一、 指導學生讀準字音
1、加強拼音方法的教學。在學生掌握好聲母、韻母及聲調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拼讀訓練,由淺到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先教聲母和單韻母相拼,再教聲母和復韻母相拼,盡量使難點分散,難度減輕,讓學生易于接受,并便于學生消化掌握。
2、加強同音字的歸類比較。同音字有音同形異和音同形近兩種。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注意區分,并做比較采用,讀拼音組詞,或讀拼音選字填空,或讀拼音編歌訣等形式,使學生邊讀邊記,理解辨別在一定語言環境中出現的同音字。
3、加強多音字的掌握,除了要指導學生據詞按義定音外,還要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和掌握多音字的讀音和用法,逐步摸索出多音字在讀音上的一般規律,此外,還把多音字編入一句話或一段話里,讓學生分辨音和義。如“我只看見一只小雞”,“小猴子捧著幾個挑子,在一塊大石頭睡著了”句子中的“只”“著”就有兩種讀音,兩種意義。
二、指導學生辨認字形
1、在識字教學中,啟發學生分析字形,根據字形的不同特點和難易程度,以及學生的認知心理來確定教學。其次低年級學生辨別能力差,抽象記憶和想像能力不強,也給識字教學帶來相當大的困難。而教學獨體字一般都要通過筆畫、筆順的教學,指導學生橫、豎、撇、捺組成的,而“禾”字先寫一撇,再寫“木”字,那么“米”字怎么寫呢?先寫一點,再寫一小撇,中間再寫一個“木”字,合起來就是“米”字。
2、要重視形近字的比較,因為低年級學生還缺乏精確辯認事物的能力,對一個字,往往只是大體輪廓的認識,寫起字來往往不是多了一筆就是少一畫,同時由于兒童的口語發展先于書面語言,當老師教學口語性的字詞時,學生本來已經會讀會講,便往往產生滿足感,往往對相似的事物難以區分。因此,在識字時常常由于字形相似,相近而張冠李戴;如“右”代“左”或“廠”代“廣”或“入”代“人”或“工”代“土”等,為了防止學生在識字過程中出錯,在教學過程中就要特別突出比較差別細微的部分,或者反復強調,或者用彩色粉筆標出以增強明晰性,便于學生精細辨認。在識字教學中,字形是難點,教學時,應著重指導學生識清字形,運用多種方法突破這個難點,這才會把字的音形義全面掌握,提高學生識字效率。
3、看圖識字,課文中的圖畫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可有可無的東西。它以生動的形象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兒童通過事物記憶來識字,課本中的插圖,老師除充分直接利用外,還可以根據需要和可能,放大或另制,生動而有趣的圖片,并結合生活實際,聯系身邊的人和事物,引導學生認識事物,將有利于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4、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如果忽視書寫練習也會造成學生會讀不會寫的毛病。因為學生的記憶主要以機制記憶為主,這種記憶保持時間短,容易遺忘。如果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注意讀寫結合,反復練習,那么時間久,就會回生。
三、指導學生理解字義。
在漢字的音、形、義教學中,要根據本地的實際情況,抓住字“音”,重在“義”。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漢字字義方面的特點,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啟發學生領會字的意思及其用法,教師可以運用直觀教具幫助學生理解字義,把抽象概括的知識變成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東西。
四、把識字和培養學生初步的讀寫能力結合起來。
在課堂上采用“隨課文分散識字法”。這種識字方法使學生盡早把識字和閱讀結合起來,并通過閱讀理解詞義、記憶字形,提高識字效率和鞏固率。這種識字形式可以分散難點,有利于調動學生識字的積極性,體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原則。兒童初入學,識字教學重點是字音和字形,隨著漢語拼音的學習和字形結構基本規律的掌握、識字的重點轉向字義。把字、詞放在句子中去理解,比較抽象的,就會變得比較具體,含義較深的,就會變得比較通俗易懂。字義弄懂了,義和音、形建立了統一的聯系,也有利于字形的掌握。在學生獲得對課文的整體認識,理解生字在語言環境中的特定含義后,對生字進行字形分析和書寫指導,將會使學生對生字的記憶更加牢固,把學過的漢字,力求在閱讀和寫作練習中經常地、反復地運用,使學和用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