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簫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理念的推動下,“生本教育”理念營運而生,被廣泛運用到我國高中教育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為此,本文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分析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與方法。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本教育;實踐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生本教育理念是現代化形成改革的新型產物,是將“學生”作為教育之本,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與個人成長,對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寬容與理解,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充分激發學生潛能,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在高中語文生本教育中構建“先學后教”模式
將生本教育模式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之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提升教師教學水平。從我國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來看,傳統教學模式是以“先教后學”的形態呈現,而生本教育模式則是以一種“先學后教”的形態呈現。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生本教育教學活動時,首先應將教學內容為基礎,構建“先學后教”教學模式,注重課前學習與練習,使學生能夠通過課前預習,對新的教學內容擁有一個初步、整體的認知與理解,學生按照教師制定的“導學案”認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在學習中不斷發現問題、尋找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學生通過開展自主性學習活動,能夠在自學中獲取新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語文課程的學習興趣。例如,對《蜀道難》一課進行學習時,學生通過提前對該課進行閱讀,利用手邊的工具書對文言文中所涉及到到的文言字詞進行查找、翻閱,分析每一個文言字詞在文章中的意義與內涵,針對文章中一詞多義的現象進行分析,明確文言字詞在《蜀道難》一課中的真正意義與作用。
二、在高中語文生本教育中構建平等師生關系
為提升學生的語文課程教學質量與學習效率,充分發揮生本教育的意義與作用,需要教師將學生作為語文教學活動的主體,一切圍繞學生的學習、生活開展,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從我國傳統語文教學形式來看,主要以教師填鴨式教學為主,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地位,使學生成為知識與技能的被動接受者,嚴重降低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拉大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距離。為確保生本教育模式能夠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順利開展,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教學理念,增強學生對語文教學活動的感悟力與理念力,通過創設教學情境、開展小組討論,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轉變學生學習意識,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知識與技能的引領者,營造一個和諧、統一、平等的師生關系。
三、在高中語文生本教育中構建自主合作關系
自主性學習能力與合作性學習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在傳統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味的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態度。在新課程改革中,特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在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教師通過將生本教育理念運用到語文教學活動之中,能夠全方位、多層次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過程。生本教育所運用的“先學后教”模式將學生自主性學習放在整個學習過程的首要地位,其次為合作性學習。由此可將自主合作在高中語文生本教育中尤為重要。例如,在開展《荷塘月色》教學活動時,教師根據該課的教學內容,科學設置導學案,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學生能夠在導學案的引導下對《荷塘月色》一課進行學習;學生小組結合,針對自己在自主性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探討,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使學生能夠互幫互助、共同成長,提高自主性學習質量與合作性學習質量,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
總結: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是現代化新課程改革的新興產物,將其運用到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習質量與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嵇學麗.興趣引領,彰顯課堂璀璨之花——淺談“生本課堂”語文導學案的編制和使用藝術[J].新課程(中學),2017(12):86.
[2]任百平.新課標下構建高中語文生本高效課堂的思考[J].課外語文,2016(01):71-72.
[3]劉雪娟.高中語文生本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探討[J].作文教學研究,2015(0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