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晶晶
摘 要:文章主要針對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構建與運用為中心進行分析,結合當下常見的失密渠道和原因為主要依據,從構建全方位管理機制、構建溝通反饋工作機制、構建激勵考核機制、構建預警與應急管理機制這幾方面進行深入探索與研究,其目的在于加強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構建與運用,為推動我國保密管理工作的高效穩定發展做鋪墊。
關鍵詞:風險管控;安全管理;全面保密體系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26-0189-02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security management system with risk control as the core, combined with the common channels and reasons of leakage as the main basi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omni-directional management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feedback working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incentive assessment mechanism, the construction of early warning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dealt with by in-depth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with its purpose of strengthening the risk management as the core of confidentiality management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icient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security management in China.
Keywords: risk management; safety management; total secrecy system
1 我國保密管理工作質量不佳的具體原因
1.1 管理隊伍未給予保密管理工作高度重視
高校同負責保密工作的單位運行模式不同,高校如果想要擴大發展規模,一定要同其他行業接觸,并且接觸較頻繁。從高校員工的角度看,實際工作內容就是手中的階段性任務,如果想要完成任務就需要利用各種途徑和渠道去探究信息、掌握信息,但是其并不知道在同其他信息接觸中也會把本高校信息泄露出去。除了工作過程中的信息泄露隱患以外,高校內部還欠缺一個專業的保密管理團隊,盡管有也未給予保密工作高度重視,進而致使高校保密管理工作質量不佳。
1.2 保密管理工作存在較強的滯后性
事實上,絕大多數的高校都會在例會上反復強調保密工作的意義,但是重要信息泄露現象依舊屢見不鮮。這主要因為保密工作管理者并未依據高校實際狀況來構建一個滿足高校運營需求的保密管理模式。對于高校內部工作人員而言,若是負責保密工作的員工都未將高校公開面與保密面進行清楚劃分的話,基層員工更難從常規工作中來衡量信息。致使以上結果的原因很多,不過絕大多數都是因保密工作管理者缺乏而保密工作繁重所導致,人員上的不足外加巨大的工作量,直接造成了保密管理工作存在較強的滯后性。另外,諸多保密工作者在優化尺度以后便不再有所作為,導致保密體系只有管理框架而欠缺對應的完善方法,這根本不能有效激發基層員工工作熱情。
1.3 保密設備的滯后性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單靠人的努力完成保密工作遠遠不夠,務必要利用一定的科技手段。但對高校目前的技術方法而言,移動存儲介質與計算機保密管理問題仍然存在。因為現代化高校業務與規模的不斷加大,管理水平低下而導致商業泄露、技術泄露事件屢見不鮮,相關人員需切實認識到目前高校保密管理工作的嚴峻性,加強對保密管理工作的緊迫意識與責任意識,努力建構高效且合理的保密責任機制,為高校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效依據,這是當前高校需特別注意的一項工作,同高校未來發展息息相關[1]。
1.4 保密管理要求不嚴
高校未對教職工保密教育高度重視,致使工作人員保密觀念淺薄。對涉密人員的管理力度不足,未規范與統一,部分高校對涉密人員定位不明,未依據涉密狀況分層管理。諸多涉密人員對保密法律和常識掌握不全面,欠缺保密責任意識。另外,在實施有關保密規章時,致使保密檢查形同虛設,對泄密事件處置力度不夠。諸多高校保密檢查工作只自查不抽查、只發文不檢查。對于泄密事件不進行深入探究,不利用任何有效防治措施,不嚴懲主要負責人,這便會形成十分不利的局面。
2 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構建與運用
2.1 保密管理體系構建的內涵
其是指構建以預防為主、不斷優化的保密管理體系,保證全員參加,并可以自我約束,管理的中心為預防,管理過程為全方位,為保密原則貫徹落實的重點,還是確保保密管理制度合理構建的前提條件。
2.2 保密管理體系構建方法
基于風險管控為中心的保密管理體系的構建分為四個環節,其中包含前期準備、中期籌劃、試運行、后期評估,每個階段的任務都不同:準備環節主要以組織準備和體系研究為主;策劃環節主要以初始狀態評估、職能分配、目標構建以及文件編寫為主;試運行環節主要以文件發放、內部審核、修訂文化體系、宣貫培訓為主;而體系評估環節主要以保密認證中心對體系運行評估與新時代認證中心對體系運行評估為主[1]。
2.3 保密管理體系構建模式
依據當前保密體系的具體要求,構建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主要目的為對保密風險進行控制與改進,所建立的保密管理體系主要包括五個方面,一共有十三個要素。方針為工作方針。策劃為評價與風險識別、保密風險辨別,法規與法律要求,計劃與目標。實施運行為職責和組織結構,意識、能力以及培訓,文件為資料和文化的控制,運行控制。監督檢查為保密檢查,預防措施與優化措施,內部審核。管理評審為保密管理評審[3]。
2.4 保密管理體系各要素的關系
保密管理體系的各個要素需要緊繞風險進行,以十三個要素為主線,以實現循環管理。第一,全面風險的控制與評價為整體環節的中心,包含三點內容有風險識別、風險評價以及風險管理,其中風險管理者依據涉密載體與環境等各種風險因素,利用流程圖法與對照檢查表法,充分識別保密風險;第二,依據數理分析方法,對風險量進行有效計算。第三,保密風險體系的運行需要依靠法律法規支撐;第四,目標方案為對高風險的不斷優化,運行控制為通過有關活動,實現風險控制的目的;第五,確保保密管理體系運行需求三級監督與控制,包含管理評審、保密檢查以及內部審核[4]。
2.5 保密管理體系構建的優勢
高校保密原則為保密管理的中心與指導,依據上述建構的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切實結合保密原則,讓保密原則更具實效性,保證保密管理體系的長效性與科學性;第二,構建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滿足保密資格標準中心,對于保密管理體系的三級監控,不但要職責分明,還要保證全方位管理;第三,構建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能夠有效計算風險量,及時探尋出管理體系中的各類問題為保密管理體系運行的前提條件[5]。
2.6 保密管理體系的具體應用
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的十三個要素間相互聯系,另外每個要素間還各司其職,有多元化的管理作用,將所構建的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利用到各個高校之中,有助于我國社會持續穩定發展。其為我國航天行業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不管是火箭運轉技術,還是電氣系統等方面,對我國航天業的長遠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讓管理模式信息化、標準化、完整化。
3 保障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實效性的措施
3.1 構建全方位的管理制度
對于管理力度不足的問題,高校保密管理人員能夠依據問題的要點以高校當前的保密管理體系為框架,構建一個健全且高效的管理制度。并在十分重大的場合向工作人員闡述保密管理工作的現實意義。優化保密管理人員隊伍,確保每個管轄區都設有對應的工作人員,來確保保密工作有效開展。以此來實現高校轉型,從原本粗放型管理轉變為精細化管理。在常規的信息交互中,最好可以在高校內部安全網中展開討論,一定要把所設的機密信息控制在安全場合中。進而實現教職工思想轉變,從要我保密變成我要保密。
3.2 構建溝通反饋工作制度
管理者在行使手中權力開展保密工作時要注重,同信息有關的工作特別是信息保密,盡管需對核心機密采用嚴密的隔離方法,但對于涉及機密的工作人員而言一定要保持活躍的交流,確保密保人員同高校工作人員在同一交流層上,不要有觀念與思想上的斷層。另外,密保人員可在高校內利用合理且高效的手段構建一個切實可行的安全信息溝通路徑,確保高級領導能夠在對工作進程提出意見或是下發指令時,相對較重要的建議可以迅速地下發給基層教職工,并確保教職工可以利用快捷且方便的方法進行回復。實現高校保密部門管理形式轉變,從單一管理變為結合高校管理,促使高校長遠發展,為推動社會經濟持續增長做鋪墊。
3.3 構建激勵考核制度
建立激勵考核制度需注重高校核心構成部分,也是教職工的層面。高校內處理常規工作之外,教職工間的常規交流是傳播速度最快的信息交互過程。所以在進行常規工作時,高校需合理利用工作人員的競爭意識,通過獎勵與競爭的方式來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提高高校內部工作效率。密保人員能夠在高校內部網中構建保密信息上傳渠道,充分利用教職工的警惕性來完善與填補高校保密管理體系,為提高高校保密管理效率做鋪墊。
3.4 構建預警與應急管理制度
在構建緊急事件有關管理策略時,需將現代保護技術當作整體的前提條件,有效掌握技術性不強對高校保密管理工作造成的不利影響?;诖耍晕从昃I繆的原則把高?,F有的機密保護設備保持在最佳的狀態,并聘用專業人員對機械設備進行定期維護,保證其工作效率最大化。對高校高級機密的取用一定要有高校高層與高級工程師簽字才可以使用。存儲設備同高校安全報警設備有機結合,以防止不法分子偷竊而不能及時采用策略而致使嚴重后果,為高校經濟造成巨大損失。實現技術轉變,從原本保密技術朝著現代保密技術與傳統保密技術并重的方向轉變,推動高校內部保密管理工作質量上升到新的層次。
參考文獻:
[1]邊哲.以風險管控為核心的保密管理體系構建與應用[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09):239.
[2]曲進.基于合同管理的商業秘密風險管控對策探析[J].中國商論,2017(31):141-142.
[3]朱進.以“工匠心”做“精細活”——國家電網江蘇省電力公司創新保密風險管控管理[J].保密工作,2017(03):29.
[4]張淮,王健宇.涉密信息系統安全保密風險管控思路[J].保密科學技術,2016(10):20-21.
[5]趙寶強.風險理論在軍工保密管理領域的應用[J].兵工自動化,2016,35(05):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