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勇
【摘要】許多高中學生面臨“中式英語”的困境,這與中國學生固定的中式思維有關。中式英語會對學生的發音,句式結構以及寫作表達各個方面產生影響。本文指出,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合理使用教輔書籍,在日常學習中注重英文文化知識的積累,降低“中式思維”對英文表達的影響。
【關鍵詞】高中;中式英語;問題
一、 引言
隨著英語教學在中國學校的逐漸普及,英語課程受到了諸多地區與學校的重視,然而,在許多中國高中學生說英語、用英語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傳統中文邏輯思維的影響,在與外國人交流以及寫作中表達出令英語國家人士難以理解的“中式英語”。實踐表明,許多中國高中學校的英語教學不夠純正,高中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也不夠科學,造成高中生中式英語問題較為嚴重。
二、高中學生中式英語界定
(一)中式英語定義
高中生的中式英語表現為:基本的表達詞義正確,但是明顯從中文思維轉變而來,與英語國家人民的英文表達存在差距。中式英語具有十分濃厚的漢語思維模式,不符合英文文章的閱讀習慣,句型搭配以及詞語選擇均依靠中文邏輯,中式英文表達是對漢語句子進行直譯而來的,僵硬而死板。中式英語的表達十分不規范,中國學生甚至會出現無法理解自己表達的情況。
(二)中式英語示例
在高中生的日常口語表達以及寫作中,時常會出現中式英語問題,如北京奧運會期間,許多地區的高中作文考試中會有“北京歡迎你”一類表達,某些基礎不牢固的學生會直接翻譯為“Beijing welcome you”,每個詞語都與中文句子表達相對應,詞匯的選擇沒有錯誤,但語句的邏輯結構明顯錯誤,正確的表達應該是:Welcome to Beijing。
在日常進行英語練習時,會有病句修改的題目,經典的題目有:To take notice of safe: the slippery are very crafty,從字面意思來看,標志語的確傳遞出了小心路滑的含義,然而,正確的英文表達往往更加純正地道:Be careful, slippery floor,但是許多中國高中學生在修改句式時無法發現其錯誤所在,影響考試成績。
三、減弱高中學生中式英語問題的對策分析
高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有針對性的解決學生中式英語問題,提高學生英語的地道性與純粹性。
(一) 合理使用漢英對照的英語學習方式
許多學生往往采用機械式的背誦方式來記憶英文詞句,但對于具體英文句型結構并不理解,實踐中缺少必要的英文邏輯結構思考。許多高中學生在英語寫作以及表達中不注意句子的順序,表達僅僅是詞匯的疊加與累積,帶有濃烈的中文色彩,究其原因主要是高中生過于依賴母語規則。對比漢語學習英文并沒有錯誤,然而在對比學習過程中,但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對句子的句式結構進行分析,例如,在學習英漢互譯章節時,不能簡單的堆砌詞匯,而要適當改變所給單詞的詞性,轉變語序,充分利用主動被動語態以及倒裝句。在教師的英語教學過程中,也要盡可能采用英文授課模式,在閱讀英文資料時,鼓勵學生自主翻譯,減少使用教輔書籍,通過教學過程全面了解不同學生在學習英文時的表達差異,進行有針對性的英文教學輔導[1]。
(二)提高英文文化常識積累
缺少必要的英文文化常識積累也是干擾到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因素之一,容易造成學生產生母語負遷移的問題,進一步導致中式英語情況。中國的英文學習者受到漢語言文化固定思維的影響,外加少有學生對外國文化習俗有較深刻的了解,大多數學生并不懂西方習慣用語,往往從中國的角度來審視西方文化觀念,用中文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對語言表達中的文化因素不夠重視。因此,高中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更過文化基礎課程,包括英文電影賞析課程等、從而保證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加深自身的文化常識積累,從而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英文思維習慣。教師在授課時,也應該結合課文內容為講解文化以及當地風俗知識,增加語言的文化底蘊,提高英文的綜合表述能力。
(二) 鼓勵學生大量閱讀英文素材
在中國應試教育的背景下,高中生都是針對考試進行專業的培訓學習,如語法知識,完形填空,閱讀理解,聽力選擇等等,卻忽視了通過閱讀純正的英文素材來提高英語知識積累的過程。英文素材輸入的匱乏是限制中國學生學習英語的重要因素。高中學生進行大量的英文文章以及書籍、電影的瀏覽,逐步培養英式思維。一般而言,閱讀以及日常聽力是語言輸入的最佳方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聽BBC新聞,閱讀經濟學人等英文雜志報紙,在日常積累中來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在廣泛的課外閱讀學習中豐富英文語料素材庫,為今后的英文學習打下基礎。
四、結論
對于高中英語教師而言,應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英文學習環境,鼓勵學生進行純正英語素材的輸入,提高英文邏輯思維能力與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楊友玉. 中式英語教育的困惑與對策研究[J]. 洛陽師范學院學報, 2017, 36(6):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