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振彤
摘 要:礦山地質環境問題是指礦業活動作用于地質環境所產生的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主要有大氣、水體、土壤的污染,采空區的地面塌陷,侵占和破壞土地、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巖溶塌陷、礦震、尾礦庫潰壩、水均衡遭受破壞、海水入侵,山體開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礦山環境受地質構造條件和礦床產出位置的嚴格限制,不能提前預測和選擇自身所處的環境背景。所以,在進行相關的經濟活動時,要著重注意對于礦山地質環境的修復與治理。
關鍵詞: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措施
1 恢復和防治礦山地質環境需要遵循的原則
為礦山開發利用和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提供保障,所以這就是需要在開采礦石前遵循以下幾條原則:第一,要把以人為核心的觀點擺在重要位置,要注意保護礦山周邊的居住環境,及時采取措施處理因隨意盲目的礦山開采方式而引發的各種地質災害,這樣才能不會擾亂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對居民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脅。第二,不能忽視對礦山開發利用效率的提高,開發企業要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不能只為了增加自己的經濟效益而置環境破壞于不顧,要改變對環境破壞嚴重的開采方式,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約束自身的行為,無論是在生產方面還是在開采方面都要做到符合規范以及標準。除此以外,企業以及政府的領導者都應該充分的認識到改善礦山周邊的地質環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有一個切實可行的長遠計劃和方案,并長期堅持遵守。第三,一般看來,礦山所在的位置都是偏僻且地質情況復雜,而且很多因素都會對地質運動和水文狀況造成不利影響,又由于開采礦山活動頻繁,導致礦區地質災害發生的頻率飆升,這大大的影響到周邊居民的正常生活以及人身安全。這就警示我們在進行開采礦產活動之前,要對可行性進行分析。
2 礦山地質環境治理以及開發利用存在的問題
2.1地質環境保護監管機制不完善
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紛繁復雜,涉及到眾多的領域和部門并且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忽略,但是環保、安監以及國土資源部都缺乏完善的保護管理機制。在這些部門中即使存在監管機制也是職責不明、分工混亂,在工作中沒有具體的規劃和措施,無法形成合理的保護體系,各部門在地質環境保護中各自為戰、只顧自身利益無法形成合力。
2.2缺乏對礦山環境的動態監測
我國是世界上產礦大國之一,對于礦產資源的開發歷史悠久,但是開采模式一直比較粗放,對于礦山環境的變化缺乏實時性和數據型監測。對于礦山環境的監測依然沿用傳統的調查方法,不僅工作成本高而且工作周期過長、監測覆蓋面有限。
2.3環境管理與治理體系不完善
我國對于礦山環境的治理依舊在沿用傳統管理模式,治理水平落后效果不佳。在進行實地考察勘探時不能詳細的考察礦區的實際情況,進行環境評估和保護時缺乏動態分析,導致開發礦區不斷遇到新的問題,但是環境管理和保護依然施行舊的方法措施,無法解決面臨的新問題。
3 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措施
3.1分區治理
在分區完成之后,要根據地區環境的受污染的嚴重程度,對出現的位置和地理情況做出一些分析,找到一個合適的適合本地區的治理方法,第一,對塌陷裂縫的處理。對于那些不嚴重的,還未達到塌陷的礦山可以采取監測、警示牌、以及修復工程來進行。而那些已經達到了塌陷裂縫的情況應該采取防滲透處理、回填整平、重建植被等綜合性全方面的治理措施,第二,含水層破壞的治理。要定期的進行廢水的監測,防止廢水深入到地下水源當中,最好是采取過濾的方式,把一些有害的物質過濾出去,并集中處理,這樣做可以有效的防止含水層遭到破壞。第三,地貌景觀破壞的治理工作。可采用植樹種草的方式增加植被,對于山區來說可以利用邊坡加固、回填巖土等措施,以用來修復地貌景觀。
3.2加強地質環境監測
礦山在開采的時候確保可以知道會引發的一系列的問題。要準確的進行監測工作,掌握治理的效果和進度。具體的檢測情況如下。第一,地質災害監測。對于地面塌陷,邊坡縫隙等方面可以采取人工的檢測手段,其他的危害情況要保證定期的進行監測,這是很重要的。第二,含水層破壞監測。要定期的對廢水的排放進行監測,保證廢水不會污染到水源。第三,地形地貌的監測。定期的安排相對應的人親自去現場監測,這樣可以了解到實時的動態。
3.3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
第一,要加大對于礦產地區的法律保護,使得相關法律可以在本地區可以很好地執行下去,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時要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對于施工人員要進行相對應的培訓工作,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提升到相對應的高度上來,第二,建立強有力的保障機制。這是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的,對于相關的檢測部門要把責任落實到每個人頭上,使得每個人都不能心存僥幸,要保障人們的利益。第三,改進治理技術。要引進一些先進的治理技術,真正的提高效率和保護力。同時要建立全面的礦山環境監測機制,對于礦山環境有一個良好的監控,保證了人們的生命安全,這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建立完善的監測網絡系統,以便可以提供更加真實的資料,更有利于進行防治。
結束語
綜上所述,礦業長期以來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也十分嚴重。所以,目前我國加強了對于礦山環境方面的修復與整治,但是在修復過程中也存在很多問題。一方面,國家要加強對這些問題的重視程度,針對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對策,完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國家要加大對礦山環境修復技術的研究,加大資金投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礦山地質環境的修復是有效的、有成果的,有利于當地居民健康安全地生活,實現當地經濟健康持久地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小利,侯冰.我國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激勵機制探索研究[J].國土資源情報,2013(12):22-25+8.
[2] 馮春濤,鄭娟爾.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鼓勵政策設計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S3):48-51.
[3] 黃艷羚.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保證金法律制度探析[D].廣西師范大學,2017.
[4] 張榮軍.關于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的幾點思考[J].資源導刊,2007(1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