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恩瑋
摘 要:土地整治是指對低效利用、不合理利用、未利用以及生產建設活動和自然災害損毀的土地進行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活動。通過閱讀土地整治及其規劃的相關文獻和政策法規,闡述土地整治的國內外研究概況,綜合不同時期不同學者的研究成果,得出將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相結合的結論。
關鍵詞:土地整治;土地利用效率;保護耕地;城鎮工礦用地
1 引言
我國的土地整治工作始于20世紀90年代,近二十年來,該項工作從起步到全面推進、不斷創新,其范疇、目標、內涵和模式等都發生了深刻變化[1],并在補充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優化城鄉用地結構及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等方面取得明顯成效,特別是自2005年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試點政策以來,土地整治已經成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實現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抓手和平臺。
2 國內外研究現狀
2.1 國外研究現狀
現今國外土地整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土地整治與農業、農村發展的關系。二是土地整治模式的研究。在土地私有化的情況下,最重要的條件是必須取得整治區域內產權持有人的同意,Zaheer 等人(1975)通過對土地整治參與主體的行為研究,將土地整治分為自愿型、部分自愿型、強制型等模式[2]。三是土地整治的效益研究。J.C.oelho和P.A.printo 等人(2001)認為應當將經濟的、自然的和環境的因素作為土地整治評估的重要因素,每一項土地整治不僅會改變自然的、生物的和結構上的環境,而且也會改變人類社會經濟環境。
2.2 國內研究現狀
2012年3月,《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1~2015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頒布實施,明確了“十二五”期間土地整治的五項主要任務:一是統籌推進土地整治;二是大力推進農用地整治;三是規范推進農村建設用地整治;四是有序開展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整治;五是加快土地復墾。
隨著我國日益深入開展土地整治活動,近幾年,我國對土地整治及其規劃的內容研究也逐漸細化深入,主要為土地整治戰略與規劃研究、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問題研究、城鎮及工礦建設用地整治研究。
3 國內土地整治研究方向
3.1 土地整治戰略與規劃研究
土地整治規劃研究主要涉及到“土地整治潛力分析研究”和“土地整治生態規劃”等方面。
在土地整治潛力分析的研究方面,江一波等(2012)通過借助農用地分等法、人均建設用地標準法,以GIS軟件為研究平臺,結合現有的土地利用數據庫等成果,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指標權重,建立了丘陵山區可持續耕地整理潛力綜合評價體系,從而實現了對區域耕地整理潛力的評價以及對區域土地利用潛力的評估。
在土地整治生態規劃方面,劉文平等(2012)基于農田防護林生態化建設標準,以野外實地調查為依據進行防護林帶空間結構和植物景觀配置的綜合設計,提高了項目區林帶生態和景觀結構的合理性,為實現快速化農田防護林生態景觀設計提供了方法。
3.2 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問題研究
張娟峰(2012)在農村居民點整治研究方面,通過對不同類型農村居民點的整理方向進行研究,廣泛借助綜合分析法和歸類分析法,探索農村居民點用地特征與整理方向,根據農村居民點的區位分布與特征采取差異化的整理模式,從而提升農村居民點土地利用效率[3]。汪文雄等(2013)認為村莊土地整治作為實現耕地占補平衡,改善農民生活生產環境,推動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之一,其項目的順利實施不僅需要政府的合理引導,也需要農戶的積極協作。文高輝等(2014)認為應當關注農村土地整治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作用機制,合理確定鄉村功能定位與發展方向;積極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促進農戶對土地的持續投資,進而不斷減少農村土地權屬糾紛。
3.3 城鎮及工礦建設用地整治研究
城鎮工礦建設用地整治研究是土地整治領域的重要部分,其不僅是推動城鎮改造、加快城鎮化進程的有效環節,也是轉變礦業發展方式、促進礦業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谷曉坤等(2014)認為應當關注專業鎮與產業社區建設,充分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引導分散企業向工業園區和生產基地集中,實現產業結構升級與城鎮空間優化的完美結合。劉靚等人(2016)以山西省襄垣縣西山底村長期定位試驗為平臺,進行不同有機物料(生物炭、堆肥、沼渣、牛糞、玉米秸稈,不施有機物料(對照))輸入對復墾土壤特性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有機物料輸入均可顯著增加表層土壤養分含量,對土壤部分物理性狀產生不同影響;牛糞、沼渣和堆肥能同時增強土壤蔗糖酶與堿性磷酸酶活性,其中以牛糞和沼渣最為顯著。因此,牛糞和沼渣可作為首選有機物料,加快礦區復墾土壤的培肥效果。
4 結束語
土地整治最終解決的是人地協調的問題,在宏觀上,土地整治的戰略和規劃具有決定性的指導意義,各地區的空間格局的差異性有不同的戰略和規劃;在微觀上,可以通過土地整治技術的創新來突破提高耕地質量問題的隘口,這也是土地整治研究的一大方向,上述的生物化學的“微觀”方向其實只是其中之一,它包含在生態修復的框架內。因此,將生態修復與土地整治相結合,將大大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技術性,提高土地整治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鄖文聚.我國土地整治的實踐創新與理論進步[J].上海國土資源,2012,33(4):1-6.
[2] Crecente R,Alvarez C,Fra U.Economic,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land consolidation in Galicia[J].Land Use Policy,2002,19(2):135-147.
[3] 張娟鋒,劉洪玉,虞曉芬.北京市農村居民點用地特征與整理方向分析[J].中國土地科學,2012,26(2):44-49.